90年代是犯罪高发期。各种凶残奇葩案件层出不穷。
首先是经济转型,造就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同时也有了第一批下岗职工。记得当年我父亲单位就是94年开始发一半工资,95年只有1/3了。
相比古代或近代以及49-80年代的强管制期,人的活动能力空前提高。只要具备一定资金,就可以轻易坐火车汽车来到另一个城市,找一家旅馆住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给犯罪逃逸带来如此便利。
相比现在,90年代严重缺乏科技探测手段。破案方法技术水平停留在中古时代,1995年的警察跟1945年的没太大区别。一个案子只要跨了地市,就基本上没法往下查了,除非是公安部来督办。完全无法应对新时代罪犯高机动性的状况。
涉及三地、7条人命的女逃犯劳荣枝落网引起广泛关注。12月5日,厦门市公安局向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移交潜逃23年的命案逃犯劳荣枝,江西警方当日将劳荣枝押解回南昌。随着案件的进一步调查,有关劳荣枝案的更多细节被公布。目前,南昌公安刑侦部门已经成立专案组,正在对劳荣枝涉案情况作进一步侦查。
抓获归功于“云剑行动”
经厦门警方审查,未发现劳荣枝在潜逃厦门期间作案。那么潜逃23年,劳荣枝是怎么做到的,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侦大队合成作战中心中队长林国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云剑行动”,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追逃工作,近期,思明分局刑侦大队对在辖区活动的领域,包括原来全国各地上网追逃的历年逃案都进行了梳理。
11月27日下午,利用大数据,警方发现,一名在厦门市思明区蔡塘广场附近活动的女子与公安部在逃人员库中,江西籍逃犯劳荣枝的信息高度相似。林国强说,厦门警方立即与江西南昌警方取得联系,进一步获取有关逃犯劳荣枝的情况。而劳荣枝逃亡这么多年,基本上都没有在社会上活动的痕迹。”
劳荣枝查无踪迹,而出现在蔡塘广场附近这名嫌疑女子,身份也同样也难以查证,因此,该女子就有了重大的嫌疑。
潜逃20多年整容隐姓埋名
据了解,当时劳荣枝的一位朋友在商场有一手表专柜,因为其朋友去外地出差,这些天就交给劳荣枝打理。
警方找到劳荣枝后,她刚开始编造一假名,说是南京人,但警方通过查询,没发现此人信息。随后,劳荣枝被带到公安机关。审讯中,劳荣枝拒不供述自己的信息,闭口不谈。警方采集其血样进行技术检验,而与这份生物检材进行比对的是劳荣枝亲属的DNA,也就是说,如果比对成功,那就能证实这名女子就是劳荣枝。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后,信息比对成功,警方最终确定,这名女子就是劳荣枝。
劳荣枝供述,在潜逃的20多年里,为了逃避打击,她不仅整了容,还隐姓埋名,使用多个虚假名字,流窜于不同城市间,靠在酒吧、KTV等打零工短工为生。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小木匠妻子会提附带民事诉讼,劳荣枝律师发声,等会再说
合肥律师刘静洁多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个案子。合肥小木匠遇害后,刘静洁给小木匠妻子朱女士提供了免费法律援助。在劳荣枝被抓获后,朱女士第一时间向刘静洁核实。
“现在南昌警方还在侦查,等一切明了后,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管劳荣枝是直接杀害小木匠还是参与者,其故意杀害小木匠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刘静洁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等案情都查清楚之后,“但劳荣枝有没有经济能力,其他被害人家属会不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而且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也很有限。”
时间倒转
劳荣枝的笑刺痛了朱大红。2019年11月28日,劳荣枝在厦门一商场落网,上一次从警方追捕中逃脱后,她已经销声匿迹二十年。落网时,她表现平静,没吵没闹,还对着警方的镜头露出笑容。
朱大红抹着眼泪说,那个笑容让她“气愤万分”。朱大红的丈夫陆中明,在事业刚刚起步的31岁,被劳荣枝和情人法子英选中杀死。“如果我在现场,真想在她(劳荣枝)脸上扇两巴掌。”朱大红说。
时间回到20年前,陆中明离开乡下老家,到合肥去做木匠散工。六安路至今仍有一批木匠,他们守株待兔般地,在路口等待客户上门。1999年,六安路的木工最多时有80多人,他们拿着工具在路边摆摊,非常热闹。
陆中明才来了半个月,1999年7月22日,他被一个“客户”叫到家中。那人身高一米七三,面容瘦削,留着一撇小胡子。他就是在世纪末名震一时的“悍匪”——法子英。
陆中明从此一去无回。朱大红的代理律师刘静洁说,陆中明刚一进门,看见屋里还有一个铁笼,关着一个中年男人,他想夺门逃出,法子英早就堵在了门口。他又要冲向阳台,没跑出两步,就被法子英从身后捅刺,在接连数刀中倒下了。
第二天,在合肥某公司的家属楼,防暴警察层层包围了法子英。警方用了催泪弹,在法子英逃窜时击中了他的右腿,成功将其抓获。但劳荣枝逃走了,此后二十年不见踪影。
朱大红独立养大了3个小孩,无论多忙,她每年都会去一趟公安局,询问劳荣枝的下落。2019年11月29日,小儿子怪异地叫了她一声“妈妈”,给她看新闻上一个女人的照片。她知道,这一切要画上句号了。
家属有权请律师
作为劳荣枝的家属,按照法理审判的要求,给她聘请律师辩护,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这样的行为,从道德认知上看,貌似有些多费手续。但是,这样的法理秩序,才能更好的为人服务。因为,对于罪恶的审判,除却是对当事受害者的告慰,更多是要对案情之外的社会人,作出警示和反思。
并且,审判的意义,并不只是追求惩戒,而是为追求真相。而对于劳荣枝和法子英而言,从作案的性质上,算是同伙作案。但是,20年前,因劳荣枝没有被抓捕到,导致所谓的“真相”只是法子英的一面之词。而对于他(她)们真实的作案过程和细节,至今未解。
对此,劳荣枝家属所聘请的辩护律师吴丹红认为:对于劳荣枝案件,目前还有很多疑点,现在就把她定性为“杀人”还为时过早。因为当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劳荣枝是属于抢劫罪的共犯还是杀人罪的共犯目前还没法确定。从法子英的判决书来看,劳荣枝并没有直接参与杀人,并且都不在杀人现场。关于事件的真实愿意,他会听劳荣枝当面陈述之后,才好定论。
吴丹红何许人也?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1999中南政法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出站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现在为副教授职称,研究生导师。看吴教授的履历和头衔,是非常的大牌。
事实上,对于劳荣枝而言,普遍的案情认知中,有两种较为分化的观点:其一,劳荣枝的罪行,是被法子英带坏的,甚至是强迫的结果,所以,劳荣枝有无辜的一面;其二,既然当年二人合伙作案,罪行就没有孰重孰轻的分别,所谓的最终动手,只不过是整个案情的终结手段,与谁动手无关。
坦白讲,很明显的是,第一种观点,是道德认知下的产物。而第二种观点,明显带有法理审判的逻辑。但是,两种认知,也仅限于在舆论传播中发挥作用,对于劳荣枝案本身,都属于外围观点,笼统认知。因为,在法理的审判中,关注的是细节和过程,而非仅以结果定罪。
所以,劳荣枝聘请辩护人,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并且,通过聘请学术功底深厚,有经验的辩护人,更有利于厘清案情,除却对当事案件有利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利于人们更立体地看待犯罪的过程,起到警示和反思作用。
二十年
二十年过去了,劳荣枝没改她的习惯,还是喜欢化浓妆,在酒吧里服务年纪较大的客户。她对中年男人依然有吸引力,每个月的收入过万,只是少了一个杀人的法子英。
劳荣枝胆战心惊的过了20年,你可知道给被害者的家属带来的伤害,
陆中明当年去合肥做木匠,为的是挣生活费和学费。六安路的木匠师傅们回忆,1999年,这份营生不错,城里上班族的工资还不到千元时,他们每天能有30到80元收入。陆中明一天能挣100元左右,说明他非常勤奋。
他也很顾家,朱大红说:“每次吃饭,他都要等妈妈吃过了,自己最后吃,钱都拿给家里用,他是个非常好的男人”。丈夫在时,朱大红基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当他一走,好像天塌了下来。
但她看着三个小孩,只能勉强自己撑起这个家。丈夫死后一年,朱大红开始进城打工,在一家宾馆里做卫生阿姨,一做做到现在。她至今租住在破旧不堪的出租屋里,月租180元,十年没涨价。她不好意思地笑说:“娘家人都不知道我住这里,我不让他们看见。”
她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个人拉扯大了三个孩子。如今,他们都二十多岁了。11月28日,当小儿子给她看新闻时,朱大红很激动。她最后告诉小儿子:“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们去给爸爸坟前烧些纸吧。”
最后
遗体摆在我们面前就说明了,生命被剥夺这个无法挽回的事实,不用知道犯人的心情,也没有必要理解你,我们对于你不幸的身世毫无兴趣,也不管动机如何”你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