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_郑业成_演员的“赤子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8
导读

郑业成:首先是戏找到了我,这个角色也是在剧中数一数二的好角色,很想把握住这个机会。 杨文军导演对于戏的投入,对戏的期许,包括对于选演员的毒辣,都是非常极致的,所以去了之后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不知道什么…

文| 光希

《鹤唳华亭》之于郑业成,是本厚重的书。他所饰演的顾逢恩,是个分明鲜衣怒马,却被“道”卷了一身厚重的人。

以一人身苦,福泽惠及家国,是萧定权的“道”。也是这一“道”,贯穿了顾逢恩的一生。

他志在辅佐圣贤,为此多年苦读望功成名就,不再受天家恩德,而一场廷试,登科梦被他亲手断送,从此他弃文从武,改用另一种方式,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是顾逢恩的“道”。

郑业成最欣赏顾逢恩的便是这一点,满腔的赤子心。即便抛头颅洒热血到最后一刻,也是为了那份初心而去。

“人生总探讨,为什么生,如何去死。”

这个问题太重,不幸的话,或许要用一生去寻。顾逢恩是幸运的,他少年便知自己的“道”,随后用一生去践行。

对于同样年轻的郑业成,饰演顾逢恩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演戏,是他的“道”,这个字用现在的话说,是初心。

人向初心而生,为初心而去。

在这个被标榜“娱乐至死”的时代,它告诉郑业成,演员的坚守。

01

谈《鹤唳华亭》

星番:当初进入这个剧组的契机是什么?

郑业成:首先是戏找到了我,这个角色也是在剧中数一数二的好角色,很想把握住这个机会。最开始的时候差点没去成,当时我另外一部戏已经开机了,调不开时间。我是不会同时演两部戏的,那样我不是特别舒服,也就是说,可能就要跟这个角色错过了。但特别巧的是,刚好我杀青之后,那个角色还没定,于是我就去了。

杨文军导演对于戏的投入,对戏的期许,包括对于选演员的毒辣,都是非常极致的,所以去了之后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刷下去,还好结果留下了。

星番:那时候试的是哪一场戏?

郑业成:廷试放榜那一段,‘你看那三个流光溢彩的大字’、‘我中的就是跟他们不一样,我中的,就是比他们都值钱!’

星番:进入顾逢恩这个角色的过程,有出现难入戏的情况吗?

郑业成:我想了一下,其实还好,因为我本子吃的比较透,进了剧组后也会跟编剧聊这个角色。编剧给我列了一个表,所有人物和顾逢恩的关系都在里面了,然后要做的就是把台词背熟。第二点就是你会有几种状态的想法,到了现场之后,导演会帮你调整和安排,帮你把它表现出来。

星番:你在吃透之后,是怎么理解顾逢恩这个角色的?

郑业成:顾逢恩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他心里边对萧定权的那份情意、那份欣赏是一直保持着的。萧定权非常难,难在哪?他一直要做一个好人,在天下人面前、皇上面前、兄弟面前、任何的大臣面前,他都要做个好人。包括自己的亲兄弟,那么整他,他也要做个好人。你们整我,我想办法保我自己,但我也不会整你。

他要天下太平,但是太难了,别人不这么想。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一些好学生,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很装,类似这种想法。但是我懂他,我欣赏他,我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萧定权要坚持他的道,我就要去帮助他,我的成长也是在于,我要去帮助他铲除所有的后顾之忧,我来成为历史的罪人。

但同时也是因为顾逢恩懂他,所以不会逼迫他,即使非常恨铁不成钢,也不会左右他的思想,会尊重他坚持的“道”。

星番:那在戏里饰演萧定权的表哥,会有压力吗?

郑业成:压力山大。因为我从进组的时候,就特别担心,我演晋哥的哥哥,这怎么演怎么弄?而且那个角色又是那种明朗的性格,你要往下压还好演一点,可以故作深沉,做得比你更深沉,那就是你哥了。

但我这个人物又不是,后来导演跟我讲,你不用担心,不要去想年龄的问题, 我既然选了你,你就适合这个角色。如果你再想这些东西,反而会阻碍你的表演。

星番:所以演戏演了这么久,你会觉得演戏到最后,其实是个做减法的过程吗?

郑业成:一定是这样,尤其今年,我突然间想明白了。当初刚入行什么都不懂,就去了解机位、灯光、镜头前的表演,等熟悉这些之后,又去了解各个演员对戏的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设计,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去给角色更多的设计,更多的东西,全部结合到这个人物中。

但最近一个感触是, 有时候一场戏,你第一直觉看到的,能感动到你的,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把它复杂化之后,观众反而会觉得懵,你到底要给我表达什么?现在的话,我觉得影视剧也好,表演也好,只要你能把观众带到剧情里面,和角色一起感受喜怒哀乐,那就是对的表演。

星番:顾逢恩这个角色演下来,除了表演上,还有其他收获吗?

郑业成:这个角色本身就让我成长了很多。因为在拍戏过程中,你要把身心去投入到角色中,加上好的剧本,这就像是看一本非常有内容的书,会让你看得通透很多。

未来的路是自己选的,世界就是这样,你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继续向前,还是就此颓唐,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我特别欣赏顾逢恩的一点,他永远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即使是抛头颅洒热血那一刻,也是为了那份初心而去。

星番:你的初心是什么?

郑业成:演戏。至少在我做演员的一天,就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看我的观众,对得起我所扮演的角色。

02

谈“灵气”

星番:饰演卢世瑜的王劲松老师,自尽前那一段剖白,他说自己私底下默写了至少三遍。你好像也做过同样的事?

郑业成:对,我有一场戏,也是提前一天的时候,默写了两遍,就背完之后默写。感觉和王劲松老师不约而同的,也是在往那个方向走,就蛮开心的。

至于为什么默写, 首先如果演戏不能像我们现在聊天一样,成为一个张口就来的东西,那就不能更好地传达。我个人的理解,演戏的第一个阶段是设计,就是设计自己,这场戏我听到他的话,自己该有什么反应,甭管它是什么样的做法,甭管对手怎么接我的戏。这样的第一阶段,是演独角戏。

第二个阶段,就是词要记熟,然后要知道这场戏的戏核是一个什么状态,好,剩下的,去感知对手。如果我把词记得很熟,甚至你还没说我就知道你的词是什么,那这个角色演下来,就能更顺畅,更自然。

星番:难怪别人说,你演戏很有灵气,这是你的诀窍之一吗?

郑业成:也没有,这也是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的吧,成长之前,有很多生疏不懂的地方,但很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真正热爱这一行,想要去做东西的人,所以还挺开心的。

星番:你觉得曾经学习京剧的经历,有在演戏上给到你什么帮助吗?

郑业成:很有帮助,因为演戏也好,京剧也好,包括前几天我跟工作人员聊天也说,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节奏。一部戏好看不好看,是导演把控整部戏的基调和节奏,让观众进入这个戏里面,会看得累还是轻松,都是看这个剪辑的节奏,演员演戏也一样。

你演的这场戏能不能让别人觉得舒服,就在于你控制的节奏,京剧在这方面就帮助我很多,它和演戏一样,都讲究一个节奏。比方说一个锣鼓,演员可以控制锣鼓的长短、平快。

拿武生为例,有那种四季头的鼓经,我们叫锣鼓经。哒、嘚、腾,这是一个四季头,它可以有不同的念法,节奏全由演员自己控制。那看武戏时候,你有没有觉得,看到一个四季头,你的心脏会跟着他的“嘚——”提起来,看他踢腿、翻身,观众都等着最后那下“腾!”,然后,“好——!”全场叫好鼓掌,不一样的感觉,对吧?

所以演戏跟戏曲,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节奏的把控。然后说技术方面,就是眼神,京剧舞台上演员的眼神要放光,要射得远,这就锻炼了演员眼睛的肌肉群,要更发达。

星番:所以你觉得演员走到最后,拼的是什么?

郑业成:走到最后拼的就是底蕴和人生阅历。底蕴决定你的表达方式,就像技巧一样,如何用恰当的方法去展现出你内心所想,人生阅历决定你能否看到这个角色更深的东西,就是更深的痛苦。 艺术一定是痛苦才能做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做出艺术的,艺术一定是让别人快乐而痛苦自己。

其实演员这条路上,我是喜欢用自己的生活去碰撞出一些东西的。可能因为我小的时候,经历上没有那么幸福,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我特别宝贵的经历,你有这些痛的时候,才会知道人生的不易,每一个人物的不易。

而在这份不易中,能够支撑着他活下去的,一定不是所谓现实的物质,比如金钱或者别的什么享乐,绝对不是,而是信念,也就是初心。

03

谈“侠骨柔肠”

星番:你演过这么多角色,自己最憧憬的一个角色是哪一位?

郑业成:我希望像《画江湖之不良人》里面的李星云一样,追求他的无为而治那种,就有点像金庸先生《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邻。

但同时,我心里有自己的善与恶、对与错,只要你能改,我们还是朋友,我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抨击任何人,我希望大家都是朋友,都能很好的相处。 我从来也不去争取什么,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都快乐。

星番:小时候有幻想过侠客江湖的世界吗?

郑业成:有,每个男生心里,肯定都有这么一份金庸的侠骨柔肠。但小时候的幻想,跟现在有点不同。以前是幻想,希望自己成为强者,想证明自己。你们谁都不能看不起我,谁看不起我,我就告诉你,我以后一定会怎样怎样。但在我怎么样了之后,我不会因为你曾经瞧不起我,就冷嘲热讽你,我会带着你们一起变好。这是我小时候的幻想。

可逐渐长大,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好像微乎其微,想变成那个样子太难了,而且给自己的责任压力就会特别大。现在,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做的是放松,放下来之后,完善自己的同时,再带着朋友们越来越好,那就是最好。

我后来想想,人家的人生,用你去谋划吗,对吧?人家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帮助到他,就够了,不需要的时候,还是不要指指点点,那不是特别好。

星番:2019年快过完了,回忆这一年,让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郑业成:这一年办了一场比较隆重的生日会,也是麻烦我身边的工作人员操心了很久,忙了起码一个多月,联系场地、策划之类的。

我自己的话,这个生日会对我来说像个转折,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之前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小孩,但是突然知道今年26岁,虚岁就27了的时候,就有一点小危机感。 马上30岁了,古人讲三十而立,我就想着,我而立之年之前,还能做点什么?

最难忘的,还有现场的粉丝,真的很感谢。这一切,也都是我这个职业所赋予我的荣誉,我觉得这可能叫荣誉。

但我不会让这些成为我的底气, 我的底气是我自己给的,我的能力、我的思想,和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我的专业。

后记

在与郑业成聊起“演员那些事儿”时,有一段小插曲。

这是个关于“老戏骨与小鲜肉”的辩论:

现在的娱乐圈,没点实力不敢再轻易演戏,即便演了戏,也不敢轻易拿奖,生怕被网友评论“德不配位”,再扣上顶“小鲜肉”的帽子,多尴尬。

这本该是件可自我鞭策的好事,但似乎也给了不少演员心理负担。

“老戏骨和小鲜肉是对立的吗?在大家都是演员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要去接受现实的东西,但同时又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做好分内的工作。”

像是自打过完顾逢恩这一生,郑业成就得了他的真传。采访中张口闭口“赤子心”,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可算在别人的“道”里被印证,他每说一次,亮晶晶的眼就弯一次。

不得不说的是,郑业成对演戏是热情的,这种热情在他讲起表演时,亮亮的眼睛中、讲起来就收不住的话里。

正如他后来一再说的,他和顾逢恩很像。

这里圈子里,嘈杂很多。在一个窘境中,坚持自己的“道”,虽然很苦很难,甚至有诸多争议。

“但我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做自己的事,不好吗?我相信这个世界会给你一个位置,一定会有一个位置,是留给你的。”

如今,年轻演员,心明眼亮者有,多肯实干,接地气。

影视圈,未来可期也。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