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视错觉艺术背后的问题_为什么大脑会欺骗我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5
导读

前者是现实世界对我们的感官产生的影响,后者是我们的大脑对这种感觉的处理。由于神经元通过离子浓度差(钠和钾)产生的电流进行信息传递,我们的大脑会以电能的形式编码信息。 第一步是将能量形式从光能转变为电能,这…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外媒称,视错觉是艺术史以及最近出现的社交网络中的“老面孔”。无论是埃舍尔的透视游戏还是怀疑某条裙子颜色的表情包,都可以定义为“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或者看不到存在的东西”。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2月11日报道,有时,这些视错觉作品是出于艺术或娱乐目的而创作的,但大多数都是研究我们大脑工作原理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工作成果。

要理解感觉错觉,我们先要区分感觉和知觉。前者是现实世界对我们的感官产生的影响,后者是我们的大脑对这种感觉的处理。

视觉信息具有光能的形式(光子)。但是,由于神经元通过离子浓度差(钠和钾)产生的电流进行信息传递,我们的大脑会以电能的形式编码信息。

第一步是将能量形式从光能转变为电能,这个过程在眼球后壁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进行。视蛋白的结构在光照刺激下会发生改变。

一系列变化由此产生,最终令感光细胞的细胞膜打开离子通道,开始进行电脉冲传导。感光细胞与视网膜其他神经元进行信息传递,而后者的轴突包裹在连接眼窝和头骨的视神经中。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