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这些青涩短片,里面竟然藏着的未来!_厦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33
导读

《叙利亚青年》《老外》《怀孕的大地》《逝》《异乡人》《麻辣道妞》《永久居留》《姊姊》《接送》《少年德比》《饿死诗人》《浊风浪游》《无间》《寻找保罗》等多部短片均为新人导演作品,这些短片多为毕业作品,或是…

作者:totoro

在正式进入电影市场之前,诸多新人导演选择通过短片的形式“练笔”。青年导演的短片拍摄,既是一种自由的自我表达,同时也是在短片的成长空间与锻炼中,日趋完整与完善,不断摸索着尝试不同的美学风格,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长片积累经验。

《叙利亚青年》《老外》《怀孕的大地》《逝》《异乡人》《麻辣道妞》《永久居留》《姊姊》《接送》《少年德比》《饿死诗人》《浊风浪游》《无间》《寻找保罗》等多部短片均为新人导演作品,这些短片多为毕业作品,或是学生作业,其中多部短片描述了大洋彼岸的华人/异乡人,通过一个个在流动迁移、异国他乡这种大背景下彷徨的个体,关注他们的细微精神层面。

一. 异乡人与身份认同

这些短片大多呈现出“都市异乡人”的共性。影片拍摄于海外,展示的时代背景多为当下 (《姊姊》为九十年代末期),诚然,这其中既有短片导演海外求学教育背景的现实因素,他们赋予短片角色在剧情中作为异乡人的身份认同,也或多或少包含着导演的自我投射与主体认同。与此同时,凸显出创作者与故土之间若有若无的联系。移民迁徙使得游子脱离于土地,于是便有了文化寻根。

《叙利亚青年》海报

《叙利亚青年》 (武帅导演)短片初始镜头里,随即以字幕形式出现了“精神上的流放者”叙利亚诗人的阿多尼斯的诗句“将我的身体从记忆中放逐,这样我在你心中就是一个孩子”。自九十年代以来,欧洲难民、移民数量急剧增加。背井离乡的青年阿里在法国,谎称是正在发生内战的叙利亚人身份,前往法国成为难民。晃动的跟拍长镜头下,传递着人物的不安和焦虑。是不是“叙利亚人的身份”,“根本不重要,人总有饿的时候”。

《姊姊》剧照

短片《姊姊》 (阮凤仪导演)里,是初赴美国定居的母女三人的故事。想要合群、融入当地华人圈的母亲,艳羡漂亮发卡、想要拥有当地朋友的姐姐,她们对于新环境和新朋友流露着外来者的局促和陌生。

王昊鹭导演的两部短片《怀孕的大地》《老外》同样聚焦于异乡人/异乡客。从《怀孕的大地》中偏执乖戾、坚持游泳的孕妇,到《老外》中的中国女孩,导演两次选择了女性视角。短片《老外》同样在人物关系上指涉欧洲难民、移民问题:讲述的是去英国旅游的中国女孩是本地人眼中的“老外”,因公交过站而搭乘来自北非的英国移民的便车。关于“老外”身份与认同随着英国白人夫妇的目光而变化。

《接送》剧照

短片《接送》 (The Shuttle,韩璐导演)里,洛杉矶的中国美甲店老板开车接送员工,却趁此间隙出轨店员小妹。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变化和选择,推动剧情走向。于两个女人而言,丈夫的选择很重要。在情人的逼问下,丈夫用沉默做出了不会离婚的选择。在妻子的质问下,丈夫闪烁其词确证了有染于店员的事实。同为异乡人的女性,最终理解并和解。

《永久居留》海报

《永久居留》 (Gold Fortune,吕诗雨导演)关于中国人的美国梦的破碎。福建偷渡客揣着“在美国,只要你肯拼,永远有机会”的梦想背井离乡,像是一座孤岛,全部梦想是拥有一个美国身份,成为合法身份居留的美国人。短片拍摄于2017年,改编自真实案件《偷渡客在美杀人案》,具备了现实意义。片尾处《你飞到城市的另一边》温柔的响起,“失去了拿到绿卡的希望后,亲手埋葬了自己和表哥一家的美国梦”的陈宇中,终生监禁的画面与“自在如风的少年飞在天地间,比梦还遥远”的歌声形成强烈对比。

“希望能够在艺术和娱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史慕凡,他的短片《麻辣道妞》讲述了美国一家中餐厅里的服务员娇娇,夜晚化身道妞降妖除魔,是一个恰似超级英雄的中国女孩。在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元素的中餐馆里,汇聚了“女性主义、中国文化、两代移民之间的冲突”的议题。短片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配乐,情节与剪辑方面结合了日本少女漫画与港式动作喜剧的风格。

二、符号化与作者性

或许新人短片导演的作品并不如技艺纯熟、拥有丰富阅历的创作者那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一种青涩、真诚和纯粹。就创作内容和人物而言,与向外辐射的业内资深导演相比,青年短片导演似乎更在意向内挖掘,因而剧情内部的人物符号性更强。加之因短片体量(多为30分钟以内)的缘故,对于人物情节与空间转换有着精简凝练的要求。没有复杂人物和情节线的短片,更为注重情绪的营造和心理的细微表征的捕捉。

《逝》剧照

文晔导演的短片《逝》讲述了失独家庭的夫妻远渡重洋参加独生女儿的葬礼,母亲想要把自己手中的钻戒作为送给女儿最后的礼物,同尸体一起火化。葬礼前后,夫妻俩潜伏多年的矛盾与失女之痛的情绪累积并爆发,被反复切割的戒指如婚姻中的裂隙。没有过多的言语撕扯,细腻与质感在于摘下戒指后,手指上的痕迹仍在。于无声处,一次轻柔的握手沉默地完成了和解。

《无间》 (River of Oedipus,于大雄导演)是一则近乎寓言式的故事。枯树寒鸦,烟波江上,契合中国传统审美的意境下,“春夏秋冬又一春”式的“俄狄浦斯之河”,缓缓流淌,关于宿命与轮回,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早有定数的轮回。一条无时代背景的小船,载着无名无姓的歌妓、船夫和老鸨,沉迷于精神空间的寓言世界中。

《饿死诗人》剧照

张新阳的短片《饿死诗人》《浊风浪游》流露着风格化与作者性。主角是一个如《立春》般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边缘化、脱序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无所适从的零余者。两部短片里人物角色相互呼应,展现着被放逐的时代青年失意与孤独。

《饿死诗人》 (张新阳导演)的主角是一个夹杂在文化理想与商业环境的巨大裂隙中的诗人杨万里,他梦想着出一本诗集,写了一个名为《老杆子》的剧本,找来婚庆公司的婚礼摄像师拍摄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关于文艺片《老杆子》的纪录片。失落地写下诸如“在抽水马桶里还能看见蓝色,和打转着下坠的未来”的诗句。信息时代的一切都趋向平面化了,在“大数据时代里,每个人不过是一串数字”,人与人总是在某个风景里相遇 (《浊风浪游》) 。

《寻找保罗》海报

梁策导演的短片《寻找保罗》 (in Search of Paul)关于孤独与成长。孤独自闭的强尼保罗因无法接受外婆离世事实,与世隔绝、闭门不出。为了寻找丢失的乌龟保罗,强尼走出家门。儿时外婆叨念着的传说牵系着强尼与乌龟保罗的情感,“当人们死后,如果他们死前有很多牵挂放不下,他们的灵魂就会短暂地寄托在乌龟的身体里,而乌龟会把他们带到一个特殊的地方,让这些灵魂超度,获得永恒的安宁”。随风飘走的红气球,沙漠中爬行的乌龟,人们总是会在某个特定时刻突然长大。

或许你会从这些作品中看到娄烨、李安、杨德昌、侯麦等诸多名导的影子。但不容置否,这些青年导演短片作品所呈现出的新锐气质和想象力,以及在主题上的突破与自我表达是极富生命力的。大洋彼岸留学的青年导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和表达,他们对于华人群体的话语呈现为华语电影提供了全新的维度与视角。

2019HiShorts!厦门短片周将于12月16日至22日在厦门举办,搭建竞赛、展映、论坛、创投等完整节展生态。

今年新设“成长单元”,这是HiShorts!最具特色的竞赛单元,我们针对连续多年投片的导演,将其今年的创作与过去的参赛作品进行对比,在时间维度中看导演创作上的成长,根据其进步和提升的幅度进行评比。

HiShorts!鼓励青年创作者们持续不断创作,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大胆尝试,让短片创作伴随着青年导演的一路成长,在多元化媒介的时代探索更多的表达可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