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对于内部争斗,往往是讳莫如深,在记载上普遍是一笔带过或选择性遗忘。这也导致一些事件看上去烟雾缭绕,留给后人许多想象空间,雍正的儿子弘时的死就是如此。历史上从未记载雍正赐死弘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弘时因雍正而死。
弘时
不受父亲宠爱的长子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因前面两个夭折,按照排名,弘时居长子之位。然而,弘时从小就没有享受到长子带来的优势,在胤禛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及两个弟弟(弘历与弘昼)。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曾经封过几个皇子的长子为世子,当时只用皇子象征性地提名即可。弘时作为胤禛的长子却没有受封,这说明胤禛根本就没有推荐过弘时。
康熙六十一年,胤禛邀请康熙到畅春园赏花。在这次家庭聚会中,胤禛安排弘历与弘昼出场,却没有给已经成年的弘时任何机会。
当一个家庭的子女比较多的时候,父亲即使想一碗水端平,恐怕也只能嘴上说说。在皇室里面,可谓赢家通吃,而雍正只能选一个,做选择题时注定只能用排除法。
雍正
弘时从小不受宠,就基本宣告在皇位上已经出局。实事也是如此,雍正在继位的第二年,就秘密建储,将弘历定位接班人。虽然是秘密内定,但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首先,雍正给弘历安排的导师团队就比弘时的豪华几个级别;
其次,安排未成年的弘历参加许多重要活动,比如祭拜景陵,而弘时只能靠边站。
面对如此偏心的父亲,弘时心里只怕是有苦难言。
胳臂肘往外拐
雍正夺嫡时最大的对手是胤禩,即位后也没有放过他,处处打压。可能是觉得雍正的手段过于残酷,或是对雍正偏心的不满,弘时流露出对“八叔”胤禩的同情。
胤禩
弘时的表态,完全将自己摆在了雍正的对立面。这就不仅是父子矛盾、家庭纠纷了,冲突已经升级到了敌我矛盾。
雍正这种“直男”,好起来可以“掏心窝”,坏起来也十分刻薄,根本不会管对方是“舅舅”、兄弟还是“恩人”,一律铲除。既然父子关系已经变味,雍正也不会对弘时手软,直接将弘时过继给胤禩,然后将其赶出紫禁城,你弘时不是跟八叔很投缘吗,那我成全你。
这种身份上的落差造成了多大的心里创伤,只有弘时心里清楚。事情还没完,雍正还将弘时定性为“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并削除宗籍,从玉牒除名。这完全就是断绝了父子关系,也宣告了弘时的路走到尽头。
雍正打压弘时,还有一个原因,很可能就与夺嫡有关。雍正虽是“九子夺嫡”的胜利者,却是惨胜,其中的凶险与刀光剑影,雍正是能够体验的。当时的雍正既然已经确定弘历为储君,而弘时是最大的障碍,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只能舍弘时而扶弘历。
弘时
没过多久,弘时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具体死因不明,享年24岁。关于弘时被雍正赐死的说法,只是后来部分专家学者的一种推测。既然是推测,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种可能:
在弘时出生前,他母亲齐妃李氏已经生过和硕怀恪公主、弘昐、弘昀,两位皇子全部夭折,公主也没有活到雍正上位,由此可以判断:齐妃生的子女,身体的健康状况可能都不太好,弘时也是其中之一。本就身体不好的弘时,因受打击,整天提心吊胆,心情郁闷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