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平时不喜欢花儿粉儿,但是似乎很喜欢元春所赐的红麝串,随时带在手上。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尊重主人、尊重元春。
问题是你带在手上,元春又看不见,岂不是俏眉眼做给瞎汉看?你指望王夫人每月一次进宫探望、把你带红麝串的事转告元春?且不说“木头似的”王夫人有没有这份心计,就算真的有,特意转述这件事,是不是太刻意了?
宝钗带红麝串,不是直接向谁谄媚,而是无意中反映出她的心事:对地位高贵的元春,她打心眼里羡慕。
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宝钗理想的对象,一定是地位高贵的。像宝玉这样国公的四代孙,没有爵位可袭,本人又不求上进,根本算不上宝钗的理想对象。
宝钗与黛玉说知心话的时候,提到这一点:“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这是劝告黛玉别读《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话时说的。前一句是作诗写字并非男人女人的本分。
历来有人认为宝钗是“心机婊”,认为她与黛玉的友情全是算计。我不敢苟同。别的不说,黛玉这样聪明、“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人,如果受到感情的欺诳,就算一时看不穿,还能一直看不透?但是从四十二回开始,钗黛结下友谊,直到八十回终了也没有改变过。只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宝钗与黛玉的友情并不虚假,宝钗所说的关于“男人本分”的话,也是出于真心。
宝钗认为,如果男子读书不能明理,还不如务农从商。这当然不是推崇务农以商,而是强调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辅国治民”。除了“辅国治民”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宝钗的理想对象,一定是“辅国治民”的高手。
《红楼梦》“大旨谈情”,连古板的贾政也是“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更不用说贾府的其他人了,根本没有“辅国治民”的人才。那么贾府之外,整部《红楼梦》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呢?
有的。那就是被称为“才干优长”的贾雨村。难怪有人会发奇想,让宝钗在贾府势败后改嫁贾雨村呢,他们的为人的确有几分相似。当然改嫁之事绝不可能,宝钗又不是尤老娘。贾雨村也是有野心的人,娶一个犯罪抄家的弃妇,他还要不要前途了?
宝钗的理想对象,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但说到“梦中情人”,恐怕没有那么理性,更多几分情不自禁。那么,她情不自禁地思恋谁?她一颗芳心暗许谁?她会对谁“偶尔想要拥他在怀中”?
宝玉。不管是无意中说出的“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还是无意中坐在午睡的宝玉身边绣的兜肚,或者给黛玉湘云劝架时无意说的“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又或者其他的大大小小的细节,都是她无意中流露的对他的爱意。
就是这么无奈。她爱的,并不爱她。她爱的,也不是她想嫁的。但是到最后,她还是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