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孩子8~9个月基本都会怕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么大孩子的时候也多半会问一句,“孩子会爬了不?”
不过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较意外的答案,有的宝妈会骄傲的告诉我们,“我家孩子没学爬就直接会走了!”似乎在这些父母看来,孩子直接会走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对于新生儿来说,学习抬头、翻身、坐、立、爬、行这些各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爬行尤为重要,对孩子今后身心发展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孩子多爬行有哪些好处?
孩子多练习爬行,对其今后的身心健康以及心智发育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孩子站立和行走
孩子爬行的时候,需要用到四肢来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进场练习爬行会因此锻炼四肢已经胸背腹部的肌肉,这位后期孩子学习站立、行走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助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协调能力
孩子爬行的时候需要经常抬头,同时眼睛时刻观察四周,这个不起眼的动作会锻炼到孩子的颈部、眼部肌肉,以及提高控制头部、颈部的协调性。
另外,宝宝爬行需要用到手脚、四肢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活动,这样也使得大脑双半球的协调性可以得到锻炼。
3、预防腿部畸形
在孩子学会走路之前,爬行是其最方便的自主移动方式。
如果跳过爬行,直接学习走路,孩子此时的下肢和足弓都未发育完善,也未得到锻炼,直接让孩子走路容易导致孩子X或O型腿。
并且此时宝宝如果每天走路时间很长,很可能会因为足弓不堪重负而变成扁平足。
怎样引导孩子练习爬行呢?
光知道了爬行对宝宝的重要性,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多让孩子趴着
家长前期可以先让孩子多尝试趴着玩耍,这样可以先锻炼孩子的腰背肌肉,以及全身肌肉的协调性,对于今后孩子学习坐、爬、立、行都很有好处。
同时,家长也可以抬起孩子的双腿让其先练习用双臂前爬,要注意3个月以内的孩子趴着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谨慎关注。
2、孩子会爬之后要多练习
孩子学会了爬行之后,家长尽量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能让让孩子爬的机会,被因为怕孩子爬脏了衣物而“因噎废食”,多练习爬行对孩子好处多多。
但要注意一点,这时候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爬行过程中随时随地会有危险,家长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远离针线、插座、电池、刀具等安全隐患。
3、和孩子一起做爬行游戏
下面这几种爬行游戏对孩子来说都非常适宜
★玩具引诱法
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的前方不远处,以此来引诱孩子爬过来,最开始的时候,一个家长可以帮宝宝摆出爬行的姿势,助力孩子,之后让他自己爬即可。
建议家长锻炼孩子爬行的时候不要选择在床上,床垫太软,孩子发力费劲儿,不利于爬行练习。
★障碍爬行法
孩子可以简单的爬行之后,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设定障碍锻炼其爬行能力,比如在宝宝爬行的路上放上枕头、毛绒玩偶等障碍,这样可以非常锻炼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
8-9个月是孩子学习爬行的最佳时期,也是其模仿能力形成的时候,家长可以趴在地上摆出爬行的姿势,和孩子视线持平,逗孩子模仿你学习爬行。
★准备特殊的爬行通道
宝宝会基本的爬行之后,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充足的锻炼,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不同材质的爬行线路。
比如很多孩子的都喜欢捏缓冲泡泡垫,小泡泡“啪”“啪”的碎裂声很引人注意,家长这时候就可以准备一张用泡泡垫铺成的“爬行通道”。孩子肯定爬的很上瘾。
★帮助孩子找自己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经验,小孩子特别喜欢照镜子,没事就会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嘿嘿”的傻笑。
当孩子在一岁半之后,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他会意识到镜子里的正是自己,因此孩子经常照镜子可以更好更快速的认识自己。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照镜子的这个特点,在屋里的角落放一面镜子,让后将孩子放在对面角落,让孩子自由探索,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对镜子感兴趣,自然也就练习爬行了。
总之,养娃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同样养娃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好玩的事情,家长们千万别心急。
孩子爬不好就多练习练习趴着,走的不稳就多练习练习爬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规律,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成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