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很少关注无关的他人。
有人家里开着商店,虽然不大但起码能维持家用,有人是普通的上班族,即使过得再辛苦也多少能存点儿积蓄,有人也许是百万富翁,有人也许一无所有。
无论是哪种人,都容易被自己的生活欺骗,很多人觉得,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没多少穷人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远比想象中还要艰难。
前几天有人推荐了“社会扶贫”APP,里面有很多贫困者求助。
这款APP是全国社会扶贫委官方做的,渠道比较正规,里面经过审核的信息也都很真实,尤其是很多老年女性贫困者的求助,让人看着很心酸。
湖南的曾某秀想要一双保暖鞋。
老人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棉衣,站在家门口拍照,背景的房屋杂乱不堪,看着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安徽的段某英想要一些大米。
她患有腿部疾病,随着天气变冷行动也更加不便,也许这些大米就是她这个冬天的粮食。
她们的需求都很简单,有的老人只是想要一个脸盆,有人只想要一个开水的保温瓶,能在冬天里随时喝上热水。
有人只是想要两个电灯泡照明使用,有人只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怕熬不过这个冬天,需要一件厚实的衣服。
当然也有不同群体的贫困者要求帮助。
一个女孩在APP上求助,想要筹两万块钱给奶奶治病。
这个名叫张某兰的孩子,生活太苦了。
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0岁那年母亲又由于骨癌离开了,家中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母亲治病上,此后她只能跟着奶奶相依为命。
从此,政府发的低保金成了两人的主要收入,74岁的奶奶为了养活她,即使步履蹒跚,还是会在山上挖药材。
每当女孩问奶奶,手掌上因为劳作形成的老茧,会不会不舒服时,对方都会回答:不疼,这样每个月能多赚三四百块钱。
最近,女孩的奶奶病倒了,患上了脑梗卧床不起,对于这个家来说,女孩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筹到医药费,继续上学。
世界上的幸福大多是一样的,但是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
董五菊家在六盘水的一个小村子里,一家人中, 父亲、母亲、弟弟都是残疾人。
父亲是肢体三级残疾,母亲跟弟弟都是精神二级残疾,董五菊一个刚上高中的女孩,就成了全家的希望。
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一上学期成绩排名就在全年级第七名,还获得了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
相关部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已经免除了董五菊在校期间的食宿费用。
但是因为家庭困难 ,她还是会经常想起读书费用的问题,已经有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多次想要回家帮忙做农活。
现在扶贫工作人员,向爱心人士募集资金,也只是为了能帮助她脱离贫困的命运。
显然跟回家做农活相比,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才更值得别人关注。
另一位,住在河南的付某的情况要更曲折一些,他想筹两千块钱给父母买身衣服。
他们家是农村的,父母生下三个孩子,姐姐离过三次婚,可是脑袋有一点点问题,哥哥外出打工十四五年了,也没怎么顾家里,回来的时间都不超过半年。
父母现在也已经五六十岁,身体情况都不太好,不是患有高血压,就是得了糖尿病。
而付某从小患游走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的关节都变形了,一到冬天更是要吃药,每个月都得花两三百,这些钱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两年前,父亲曾给他买过一台二手轮椅,这样就可以出去晒晒太阳,但是每次需要父亲把他从屋里抱在轮椅上,对于他来说,这种感觉特别难受。
付某觉得作为儿子其实挺失败的,由于疾病,没有帮上家里什么忙,他想筹钱也只是想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在这个平台上,也有一些没什么理由,却只知道要东西的伸手党。
像有个男生表明需要一双耐克鞋,因为与姑奶奶一起生活,收入不太高,冬天需要一双鞋子来过冬。
其实这个需求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指明品牌的行为,就有些过分了。
还有一位89年的单身男士,因为要出门打工,发现没有行李箱,需要别人给他一个20寸的拉杆箱。
别人拎个蛇皮袋子都可以打工,带几根绳子就可以绑行李,他需要拉杆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要,那别人需要铂金包,是不是也可以大胆提出来?
其实这类人只是不想通过努力,就获得某样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去帮助那些贫困人员,还是被伸手党寒了心。
但是说到底,他们只属于个别现象,绝大多数贫困户还是希望能够自食其力,并且实在是因为过于困难才求助的。
比如湖南的几名贫困户,想要发展食用菌技术,但是因为没学过相关知识,只能求助别人寄来栽培种植方面的书籍。
另一名种植了药材的贫困户,由于长势一般,也想得到一些种植书籍参考。
很多人不仅仅是需要财务上的帮助,也想通过双手与努力的方式来让自己脱贫。
现在,这个官方渠道也许是他们的一个小小的希望,如果有能力的人,多帮扶一下他们,也许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世界上比我们苦的人比比皆是,能尽一点力就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