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制的15式坦克,到底比59强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53
导读

炮塔内部空间本身就已经很紧凑了,老59即便是想要加装15上的火控系统、信息战系统,那些设备能不能塞得下,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这些设备都是耗电大户,老59得给他们专门搞一套供电设备。 但如果像T-64那…

文 | 诸葛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小兵兵说

解放军为啥不继续魔改59,而要研制15式轻坦?这个问题听起来让人挠头,所以兵兵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事儿~

铁血军事

小兵兵温馨提示

如果不能观看本期完整视频,可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里观看

1t.click/b2P3

如果链接也不行,那就看下面的文字版吧

这两天,小兵兵收到了一个非常古怪的问题:“解放军为啥要研制15轻坦?继续拿59魔改不好吗?”

啧啧啧,是啊,这是为啥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虽然让人挠头,但武器装备的升级改进和更新换代,可从来都不是靠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问题,所以本期《每日点兵》节目,就让咱们聊聊这个话题。

一般来说, 武器装备的升级改进,是通过“加装”、“更换”等方式,将一些新研制出来、性能更好的子系统, 安装在老旧装备上,借以提高老旧装备的技术性能,以应付新时代的军事斗争需求。

因此,在武器装备升级改进的过程中,不进行结构性的破坏和改变,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比如咱们 五对负重轮的59坦克,其升级改进的范围一般只是换一门威力更大的坦克炮,换一套动力更强劲的动力系统,以及加装新型火控系统和附加装甲。而其最原始的车体结构,装甲材料啥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而相比于老59,可以说是彻底更新换代的15式轻坦,它的改变又有哪些呢?

▲15式坦克首次公开是在2018年12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招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回答记者关于我军15式轻型坦克的情况时,证实15式轻型坦克已列装部队

首先是整体结构布局的变化。比如炮塔内部空间本身就已经很紧凑了,老59即便是想要加装15上的火控系统、信息战系统,那些设备能不能塞得下,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这些设备都是耗电大户,老59得给他们专门搞一套供电设备。

动力系统也是,虽然新一代的发动机功率密度更大,体积更小。但15式轻坦上用的综合液力传动系统,那玩意的个头可比59的机械变速箱大多了,就算59的动力舱能塞进去,使用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没办法, 结构是基础,推翻整体结构,就跟盖房子装修时候把整个房子都拆了一样,那根本就不叫改进了!

除了结构,材料也是15式相比老59,更新换代的重点。比如车体装甲,炮塔装甲,老59只能盯着15羡慕嫉妒恨了。要不你能让59咋整?把自己熔了重新铸一个?可再怎么铸都铸不出来15上的那些装甲吧?

只不过,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与“升级改进”的区别,还是存在着极大的模糊空间的,毕竟很多为15式轻坦开发出来的设备,一样可以用在老59的改进上,只不过没有15式用得那么多而已。

而且在这个世界上, 任何一支正常的军队,对武器装备的第一要求,都是装备性能的“稳定性”,而不是“先进性”。

因此,武器装备即便是“更新换代”,也不会100%的重新设计、制作全部子系统。甚至全新子系统在新装备中的占比超过50%,对军队来说,这款武器装备的性能就已经很不稳定了。15式看着没啥跟59一致的原因,是因为这玩意和老59之间,差距可不止一代!

那么,如果升级改进和更新换代,都只是针对部分子系统,而不是针对老旧装备的全部子系统,那么他们的差异到底在哪呢?

在小兵兵看来,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换代,最大的不同在于重大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性能的极大提升,以及伴随其产生的、对战术战法的颠覆性变革。

还是以坦克为例。

如果在 评价坦克性能的三要素,火力、机动和防护上没有重大提升,那么无论这个坦克的炮塔里有没有人,都算不上更新换代,比如俄罗斯所谓的全球第一款第四代主战坦克T-14阿玛塔。

▲T14主战坦克

但如果像T-64那样,不仅用上了人类最早的复合装甲,还第一次在坦克上装上了大口径高膛压滑膛炮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组合,那即便其与T-62的服役时间没差多久,外形看上去也没啥太大区别,它们之间也属于“更新换代”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在评价战略轰炸机性能标准的航程、载弹量等方面,美军B-2隐身轰炸机与前一代的B-1B和图160,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甚至还略有退步。但其所具备的隐身突防能力,却对整个世界的防空体系,以及战略轰炸机在战场上的使用原则,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和改变。

因此,即便B-2除去隐身性能,与已近古稀之年的B-52之间,没什么本质的区别,B-2与B-52之间,仍然是存在着代差的。

▲B2轰炸机

然而,随着人类电子工业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兵兵刚才跟大家提到的区分“升级改进”和“更新换代”的标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具体来说, 就是一些老旧装备通过加装一些信息化作战系统,哪怕是非常简易的“凑合事”版本,这些老旧装备身上所出现的性能的提升,也足以改变这些老家伙在战场上的“战术战法”。

比如咱解放军装备的非常古老的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在传统的作战模式中,这种牵引式大口径火炮都是需要集中使用的,一堆大炮排成一排或几排,一起装订的射击诸元,一起开火轰击!

▲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

在这种作战模式下,这些大口径加榴炮的生存能力是很弱的,既容易被敌方发现,又很难在敌方反炮兵火力下生存;至于他们进行战场支援的灵活性,根本是提都没法提。

但现在,只要给每门火炮配上一个电台,一个安装了信息化指挥软件的平板电脑,以前必须扎堆的几十门大炮,就可以在整个战区随意分布,让敌军反炮兵雷达,看着乱七八糟的弹道流眼泪。

更重要的是,当获得了信息战的能力之后,这些老旧火炮不仅能独立作战,他们依然剧本集火轰击的能力,甚至比以前摆在一起的时候,还要强上很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旧火炮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作战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电台,一个平板,最多再算上一套软件,这到底算是“升级改进”,还是“更新换代”呢?

具体到一些新型武器上,比如俄罗斯的那个不具备隐身性能,也没有新一代分布式航电系统的苏-57战斗机;比如美国只是减了点重量的M777A1超轻型155毫米口径加榴炮,他们到底是在老装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改进”,还是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小幅度的“更新换代”?

▲苏-57战斗机

面对各国军队,以及生产制造他们的军火商,小兵兵也无法给出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答案。尤其是面对一些连传统的型号规则都被置之不理的情况,比如苏联的图-22和图-22M,比如俄罗斯的苏27,苏30,苏35。

唉……见仁见智吧,起码这样不会再接到电话了~~

对了,说到这里,哪怕进度条都撑不住了,小兵兵也得多说一句。现代武器装备在原理层面上,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改变。

比如59坦克和15坦克在布局上,依然都是一个履带车身扛炮塔,甚至车身的内部布局都没变化;轰炸机依然都是用翅膀提供升力,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提供动力,在结构上仍然是人员在机头,炸弹舱在机腹,甭管是轰-6,还是B-2,基本结构同样没有变化。

还有各种枪械上,自动原理依然是导气式和枪管后坐、枪机后坐这三种。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或者纯粹的咬文嚼字,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是升级改进出来的。按照这种说法啊,估计战斗机的“升级换代”,得等“坐标跃迁引擎”一类的玩意搞出来,才能算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