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之巅“满汉全席”,皇上到底吃没吃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73
导读

为了寻找真正的满汉全席,《中国宴 · 福寿康宁》走进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里保存着事无巨细记录皇帝日常起居的膳底档,细致到皇帝每顿饭有什么菜,皇帝吃了几口都有记载 ,却连“满汉全席”的影子都找不到。 …

▲《中国宴 · 福寿康宁》第9集:满汉全席(上)

满汉全席,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眼中的“满汉全席”,往往代表了满清宫廷菜的极致,甚至是中国宴席之巅。不过满汉全席里到底都是些什么菜,很多人都是通过著名的相声贯口儿《报菜名》知道的。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士蟆!”

相声贯口固然是说笑,包袱设置的本意,是一个人为了拖延请朋友吃饭而练就的嘴皮子功夫,引得对方问出菜单里有什么,然后开始长篇累牍地报菜名,以此逃避请客。后来也成了相声演员的基本功。

而徐克的电影《金玉满堂》,又为这极盛之宴增加了几分浪漫的传奇色彩。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满汉全席,尽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怎么奢华怎么来,摆盘必定雕工精美画风科幻,反正想象又不花钱,皇上吃的东西哪儿能差,熊掌鹿尾可不都得招呼着嘛。

然而如果翻看史料,会发现咱老百姓真想多了,清朝的皇族原本都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对吃其实没那么讲究。

为了寻找真正的满汉全席,《中国宴 · 福寿康宁》走进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里保存着事无巨细记录皇帝日常起居的膳底档,细致到皇帝每顿饭有什么菜,皇帝吃了几口都有记载 ,却连“满汉全席”的影子都找不到。

而且,据膳底档记载,清朝的一国之君原来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七八点钟用早膳,下午两三点钟用午膳,并没有晚膳这一说。

▲《甄嬛传》里华妃为皇帝准备的晚膳

难怪清朝皇帝们身居高位,却个个身材都保持得很不错。

可是不吃晚饭难道不饿吗?那就多虑了,皇家自有下午茶。

在清宫膳底档中,常常能看到类似“饽饽二品”“饽饽十五品”的条目,这才是真正的深宫美味。

“饽饽”是面食点心的统称, 从游牧民族狩猎习惯而来,在满清宫廷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护国寺的一家老字号饽饽铺富华斋,我们找到了这些承载着满清历史渊源的传统手工面点。

孙尼额芬白糕,奇特的名字来自蒙古的地名孙尼额,产自孙尼额的点心就被称作孙尼额芬。

管饱抗饿,便于携带,不容易坏,狩猎时候揣兜子里,随时可以拿出来吃,放三天也不馊,深得富察皇后喜爱。

而半斤一块的大点心翻毛月饼,则是慈禧太后的心头好。用水油面和油酥面分层和在一起,内含丰富果料馅,成为一种酥皮月饼。

因为大点心烤制起来表皮容易裂开,内馅不容易熟,所以制做起来比小点心更考验技术。

翻毛月饼的名字还有个典故,据说慈禧太后牙口不好,御膳房的师傅特地做了盘大月饼孝敬她,太后一看立马变脸:这么硬的点心谁能咬得动!气得一拍桌子,吓得太监们魂飞魄散。

但再看桌上的月饼,已经飞起了鹅毛般的酥皮,太后尝了一口,非但不硬,而且入口即化,鲜香松软,太后心情大好,赐名“翻毛月饼”,酥脆翻飞的饼皮也成了翻毛月饼的一大特色。

点心虽好,可总不能当主菜吃。清朝的皇家宴席是个什么排场,满汉全席难道真就只是个传说吗?

富华斋饽饽铺的创始人王希富,出身御厨世家,正是满汉全席的传承人,他告诉我们,所谓的“满汉全席”始于民国,皇上他老人家是真没享用过。

不过,历史上的清朝皇室的确举办过满汉同庆的宫廷大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的“千叟宴”就是其中之一。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凡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宴席,参加者达到上千人。

时过境迁,王朝覆灭,曾经享用过这等豪华宴席的王公大臣们想念那一口记忆中的美味却吃不着,于是北京八大堂率先模仿皇帝设宴的奢侈,举办各种盛大宴会,但显然不能再叫宫廷宴席了,那叫什么呢?干脆起了个更响亮的名字,“满汉全席”。

王希富的外祖父是御膳房厨师,父亲是致美楼专做饽饽的师傅,两个哥哥也都是民国专做满汉全席的厨师,从小在名厨堆里长大,传承传统饽饽和满汉全席也成了王老的执念。

钻研菜谱、培训相关人员、打造场地摆设餐具,前前后后花费了20多年,从无到有还原真正的满汉全席,整整108道菜,光是制作一次完整的宴席就要三个月的时间,成品到底长啥样?菜单又究竟和相声贯口儿有什么不同?敬请收看《中国宴 · 福寿康宁》第10集《满汉全席(下)》。

《中国宴 · 福寿康宁》

正在播出

腾讯视频

每周一 中午12点

等你吃饭

特别鸣谢

厨具提供:美国康宁餐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