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死后,曹爽大权独揽,为何最终却被司马懿翻了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06
导读

但是他并没有将司马懿的势力完全摒除,比如太尉蒋济,那还是名义上的军事主官,而中护军司马师更是有直接掌控一营禁军,而高平陵政变时,曹爽和掌控禁军的二弟曹羲,全部都走了。这也是为何司马懿称病不朝,他已经没有…

其实曹爽就已经很不错了,他如果没有自己作死,司马懿也没那机会。

曹叡死后,虽然是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但是实际权力却是在曹爽手里。

首先兵权,原本京师禁军是由司马懿和曹爽各掌一半。而曹爽听从丁谧的建议,用了一招明升暗降,将司马懿从太尉尊为太傅,虽然级别高了,但兵权却没了。同时他还用同样的方式拔除了司马懿在禁军各营的心腹。让各营直接置于自己兄弟的统领之下。

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

掌控了京师禁军的曹爽其实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司马懿再怎么有谋略,没兵他啥也干不了。仅仅是所谓的“三千死士”就能夺权?

洛阳城的禁卫军可不是吃素的。

但是他并没有将司马懿的势力完全摒除,比如太尉蒋济,那还是名义上的军事主官,而中护军司马师更是有直接掌控一营禁军,而高平陵政变时,曹爽和掌控禁军的二弟曹羲,全部都走了。京师禁军群龙无首,司马师与太尉蒋济完全就可以拿着太后懿旨,调动禁军,从而控制京师。

既然当时就已经做出了架空司马懿兵权的行动,那么为何不果断一点,让司马懿翻不了身?偏偏还要给他留一手?

显然曹爽有些过于自大了。

我们再说说政权,当时曹爽对于司马懿乃是全方位的排挤,不仅仅是削其兵权,连政事大小也是自己一并掌握。前面提到过,禁军大权由曹氏宗亲掌管,而政权则属由曹爽的一干心腹把持,诸如丁谧、何晏、邓飏等人。按理说,他们应该氏直接归属于太傅司马懿,所有政事取决,得氏前向司马懿汇报。但这下全部给曹爽给拿了过来。

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所以,司马懿是几乎被完全架空了,基本上不管事。这也是为何司马懿称病不朝,他已经没有了和曹爽正面对抗的实力。

其实就从这一系列操作来看,曹爽只要不出半路出车祸,遇意外,司马懿怎么都拿他没办法。即使司马懿他能兵变,仅仅凭借三千死士和部分禁军,他也无法做到一手遮天。因为司马懿已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他无法做到一个绝对的掌控。

不得不说,曹爽的这一系列操作,仅仅从夺权来讲,也还是不错了。

但是你架不住他作死啊。

大权在握之后,他的一系列烂操作,将好牌彻底打坏。首先军事上,他出兵伐蜀,一败涂地,被费祎一顿胖揍。本来伐蜀这事儿,没多大问题,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时机不对。曹爽当时对于曹魏大军没有绝对的掌控权,西北雍凉、荆州襄樊、甚至于淮南扬州,这三大集团,曹爽基本上都是叫不太动,他的优势是在京师。

所以此时对于曹爽来说,如何将边境军团掌控在自己手中,比如让夏侯玄、夏侯霸逐渐对掌控西北,更换或者削弱司马懿在荆州的影响力,至于淮南毋丘俭,其人一心忠于曹魏,安抚便可。总之,不要给司马懿有起兵的资本。那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即使司马懿洛阳兵变,他闹不出多大风浪。

结果曹爽偏偏要去西征,结果损兵折将,反倒是削弱了自己对于军队的掌控权。

当然,最昏的还是在朝堂之上。

曹爽太自大了,排挤完司马懿之后,他开始膨胀,专权擅政,将排挤面扩大到了整个魏国地非曹氏宗亲集团。甚至于连太后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为人极其高调放纵。

其弟曹羲多此劝诫他,让他收敛一点儿,毕竟你是臣啊。而且如今地曹家不是曹操时代地曹家,曹家是皇族。身份地改变导致其与满朝文武,或者说豪门士族有一种天生地割裂感。你曹爽地骄横,势必会伤害到他们地利益。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曹爽这样无疑是把满朝文武推向了司马懿那边。

要知道当时地士族实力很强大,九品中正制度下,个个都是一方豪强。在他们的支持下,就意味着司马懿的背后站着整个满朝文武,而且别忘了还有个郭太后。

所以事实上,高平陵政变,曹爽或者说曹爽代表的皇权被孤立了,遭到了士族的统一抵制。如果没有太尉蒋济、司徒高柔这些人的支持,司马懿如何政变?

这谁挡得住啊?

如果曹爽不作死,缓和与士族的关系,司马懿估计翻不起来。

所以,综合来看,司马氏篡魏这件事儿,怪曹爽吗?当然要怪。

但这是换个人就能搞定的吗?我估计够呛。

其实魏明帝当时不是没有其他的人选,最初为了保障皇权,他的选择的托孤大臣全是曹氏宗亲。

即叔父曹宇、族亲夏侯献、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曹操养子秦朗五人。

很明显,魏明帝的意思就是要将权力全部把控在曹家手中,所以换个人来,也是会这样做,即打压士族势力。

前面我说了一大堆曹爽如何作死失败,但事实上,相对而言,他前期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其他人不一定有他做得好,毕竟不是谁都能把司马懿逼到那种地步。你的知道,高平陵之变也是运气,如果不是曹爽将所有禁军心腹带走,给了司马懿这样一个机会,司马懿估计很难做。

而两年之后,司马懿就挂了,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带头人,那就没人能翻得起来了。

而且曹爽他本就是当时曹家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大家都为他马首是瞻。

从长远角度来看,魏明帝选他其实都没问题。

他其实就只差了两年,他只要把司马懿熬死,其实是有机会取得这场皇族与士族之争胜利的。毕竟司马懿只有一个。

就算输掉,曹魏也不一定灭亡。因为当时的满朝文武,目的并不是不是要推翻曹魏,他们只是想拿回权力。所以高平陵之变的目的也仅仅是扳倒曹爽,架空其权力。

至于后面,那完全是司马懿趁机斩草除根,他骗了满朝文武,曹氏走了,来了一个更加专权的司马氏。这也是为何一直追随于他心腹太尉蒋济最后会与司马懿决裂,选择自杀。

当然了,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狠一点,灭掉司马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