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纵横论
自二战之后,世界海军就走过了大炮巨舰时代,战列舰不再是海上霸主,这个地位由航空母舰来继承。直到今天,航空母舰仍然是海上最强大的作战平台,拥有首屈一指的威慑力和作战能力。然而,航母的造价实在太过昂贵,这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承受得起的,作为海上多面手的驱逐舰才是各国海军的主力。拥有航母的国家寥寥无几,但是拥有驱逐舰的国家遍地都是。那么,如果单纯使用驱逐舰武器对抗航空母舰的话,大概需要多少驱逐舰才可以击败一艘航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从航母以及驱逐舰的作战方式来讨论。航空母舰本质上就是一个搭载航空载具的水上平台,利用携带的侦察机、预警机和战斗机进行作战。实际情况下,航母会得到一个国家作战体系的鼎力支持,也会得到众多军舰的保护。不过就算是失去了体系支持的单纯的一艘航母,依靠携带的侦察机和预警机,一样具备很好的搜索侦查能力,而其装备的战斗机更是保证了航母的打击能力。
相比之下,驱逐舰费主要作战方式还是在己方军事体系的支持下随同作战,利用携带的各种武器,如反舰导弹、防空导弹、鱼雷和火炮进行交战,有的驱逐舰还能携带1到2架直升机协助反潜、反舰或提供预警。在独自作战的情况下,没有空中传感器的支持,驱逐舰只能利用自己的雷达和舰载的直升机继续搜索,这个距离绝对和航母上的固定翼舰载侦察机和预警机相比。因为地球曲率的限制,军舰的雷达不能发现过远的目标,而直升机的预警和侦查能力和固定翼飞机不是一个级别的。
故驱逐舰试图单挑航母的话,必然处于极大的被动,航空母舰先发现驱逐舰几乎是必然。与此同时,航母的打击火力远比普通驱逐舰强大。一般的驱逐舰携带8枚反舰导弹,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少之又少。而航母依靠舰载机,作战半价可以扩大到800~1000公里。即使是单独的航母,舰载战斗机仍然有远超敌军反舰导弹的攻击距离。以美军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携带F-18战斗机的数量一般在48架以上,一架F-18有5个重型外挂点,即使携带副油箱也能挂载4枚反舰导弹。按照尼米兹级一天极限出动接近200架次的算法,即使扣除4架预警机和一定的侦察机,F-18的打击次数应该超过150架次,可以发射600枚以上的反舰导弹。
显然,驱逐舰单打独斗突入几百公里内发射导弹并击中航母,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即使多艘驱逐舰一起不计代价地突入,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才能成功。更何况,这还是在驱逐舰能够发现航母的情况,更大的可能性是驱逐舰连航母的位置都发现不了,只能被动挨打。可以下个结论,那就是缺乏体系支持的驱逐舰,就算十几二十艘,都不一定能在大洋上击败一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