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古代的状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看完你可能不敢相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23
导读

院试,只要是读书人都会被称为童生,并不是谁都能称为读书人的,在古代,百姓都是比较贫困的,供养一个读书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请老师教课,还要保证每个月的开销,不过只要考过了院试就是秀才,在当时,秀才是…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名言,鼓励了无数的学子们去苦读;自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不少的 读书人都寒窗苦读,而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金榜题名,中状元了,但大多数的人苦读多年都无法中举,中状元也都是少数的。那么古代的状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状元”这个称呼是晚清的时候才确定下来的,之前都是叫“状头”。状元是经过童试、府试、院试等等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才能进京赶考,经过会试之后还要参加殿试。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选出其中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院试,只要是读书人都会被称为童生,并不是谁都能称为读书人的,在古代,百姓都是比较贫困的,供养一个读书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请老师教课,还要保证每个月的开销,不过只要考过了院试就是秀才,在当时,秀才是有非常好的条件的,可以免除家里三人的劳役,还可以留在村里当教书先生。

乡试:举人又称孝廉,每过三年就会在各省省城举办一次乡试,只有秀才才能参加,考上了就是举人了,就会可当官了,虽然只能当小官,但也是踏入了仕途了。还有就是会试,在录取的人数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明朝的人数,大约在300百人,清代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录取最多的是雍正八年,406人。

考试的时候也是很严格的,进去要一个个搜身,发三根蜡烛,晚上就要睡在里面。最后一个就是殿试了,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的,也是最难的,能考进这里的人可以说是国家栋梁,每三年考一次,皇帝亲自出题,大臣们监考,考完后由皇帝选定,如果考上了前三甲就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官。

我国的科举历史有1300年了,而其中诞生了11万的进士,状元只有592名,跟如今的高考是没法比的,有多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头,比如范进,到了50岁了还是个童生。如果是把状元和如今的博士来相比的话,也不能算作一个层次上,但也可以算的上博士或者博士后了,毕竟这么多人里,是非常难的。对此,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