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终于结束了。
在四位导演的终极作品之后,牛骏峰拿下了第一名。
这对于 “二十出头的脸,戏龄十七年”的他来说,是个肯定,不算太迟。
1992年出生的牛骏峰算是节目中年纪比较小的一批演员之一,可他已经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演员了,早年间《家有轿车》中的小亮,《宝莲灯前传》中的少年杨戬,《家有儿女4》中的钱壮壮,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牛骏峰以往的作品让人记得的更多是角色的名字,他把这些角色演活了,却把自己藏在了角色身后。
终于,在《演员请就位》这档讲演员的节目上,我们记住了“牛骏峰”这个名字。
尤其是在看过他演的《海洋天堂》之后,我立马就记住了他。他把这个自闭症少年演得太好了。
这或许就和他的表演经历有关,他说他自己就曾经去过智障儿童中心和这些群体接触过,之前在《夏天的拉花》里也演过里脑瘫少年。在这样的体验和陈凯歌导演对剧本的重新改造下,他把《海洋天堂》里的自闭症少年,演出了一种处于知觉和不知觉之间的状态。
你能看到牛骏峰对于表演的渴望,在刚刚拿到剧本的时候,别人都觉得这个角色没有台词,太难演了,只有他说:「我想演」。
虽然他在这个短片里没有台词,但却需要发挥一种“中心化”的作用。他需要用自己没有台词的表演,来聚焦整场表演。
他需要寻找到一种平衡,平衡自己的“没有台词”的表演和郎月婷的“有台词”的表演,最终达成的效果,我们也都看到了,是一种相互成就的演出。
你能看到他用很多细节来诠释这个自闭症患者那种介于能感知到世界和不能感知到世界中间的状态。
比如在被郎月婷骂,让他别吃苹果了的时候,他并不是马上就开始「释放情绪」,而是有一个过度,先是眼睛四下看,有一个闪躲的过程,这是他所演绎出的一个自闭症患者,无法即时处理自己身边世界状况时候的反应。
在他往窗户上贴日历的时候,你能看到他眼睛里含着的泪水。直到最后表演完,导演喊了卡之后,他才从那种控制着自己的状态中释放出来,捂着脸,转过身去哭了出来。
他是在用一种极度的控制感去演这个角色。
郭敬明说:“特别是男生那个角色太不好演了,因为女生的角色还有台词,可以通过台词去调动自己的情绪。”而牛骏峰虽然没有台词,却始终让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带动着整场演出。
这是没有信念感绝对没法完成的表演。赵薇也提到了这一点,她评价说牛骏峰的信念感非常好,他能感受到姐姐的表演和情感,但是他得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因为这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状态,他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封闭的世界。
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很难的,因为封闭就很容易让情感无法到达观众那里,这需要牛骏峰对自己的表演,对这个人物有一种相信的心,相信这种封闭,也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这种封闭能打动人物。
这一方面是天赋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牛骏峰此前大量表演经验积累起来的演技能量,所以李诚儒和王迅会评价他说:“这一看就是演了很多戏了。”
你也能从牛骏峰在整档节目的表演里,看到这种信念感。
在《四盲人》中饰演小马的时候,他用了很多细节来让小马这个人物拥有说服观众的信念感。为了解决闹事的客人,他直接打自己巴掌,这些打都是真打,下手特别狠,但真打和下手狠并不是最重要的。
注意这第一个巴掌,他在打自己的时候,甚至失去了平衡,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
这绝对是只有盲人才有的姿态,因为普通人如果看得见的时候,在反身抽自己时,会通过眼睛看到的景象来调整自己的平衡,天生的盲人在长久看不见的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种盲人的平衡感。
但像小马这样后天失明的人,是没有这种平衡感的,所以才会在大幅度的身体动作中,失去平衡。这种细节,就是牛骏峰赋予人物的那种真实性。也是牛骏峰自己说的,如何在打自己的同时还要保证盲态的表演难度。
在交换演员的《我想有个家》里,牛骏峰演了一个地产小老板,你能看到他那种长期和人打交道之后的左右逢源的气质,在劝说卖家和买家的时候,他同时和两边说话,把头转向其中一方的时候,就能迅速转换态度。
对着强势的、坐地起价的卖方,他是有点谄媚,有点央求的,一种求人办事的感觉。对着弱势、缺钱的买家,他是耐心劝说的,一种「我比你更懂这房子价值」的懂行人的感觉。你会觉得,他真的关心自己的客户。
《我想有个家》说的是买家和卖家的故事,牛骏峰作为房产中介,是个夹在中间的人,同时也是一种中心,这场纷争除了挣钱其实和他无关,但牛骏峰却强化了这个人物对于客户的关怀感,来让自己的这种“中心化”立起来了。
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次表演,不管戏份多少,牛骏峰都会让自己成为这场戏剧里的中心。比如说在上面说到的《海洋天堂》就是这样,他的角色没有台词,是吃亏的,但是最后的他却聚焦起了整场戏中最动人的部分。
在《面试》里也是如此,牛骏峰在这里饰演了来面试炎亚纶护工的男孩。从一上来开始,他就反客为主,从一个面试者,慢慢变成了一个把控者,同时也是拯救了炎亚纶的人。
这种反客为主要是没把控好,就很容易假,但是牛骏峰做得特别好,这首先是从这个男孩的“外放”开始的。
在说“活在蓝天下,兜里有点钱,有几个朋友,没事喝一口”的这段台词时候,他有个很细微的表演,看视频看不出来,能听出来。
他弹了一下舌头。
一个敢在面试的时候弹舌头的人,会反客为主,以激将的方式来刺激自己未来的老板,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这个人物之后的一切行为,也就都合理化了。
牛骏峰绝对是为此反复揣摩过的。
在这场表演里,牛骏峰是整场表演里台词最多,调度走动也最多的人,这一方面是角色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牛骏峰用上了全力去演绎这个角色。
在他要求炎亚纶打自己时,你能看到他抢轮椅的时候直接滑坐在了地上,这是他用了全身力量的表现。
而在被炎亚纶打倒起身以后,你能看到他胸口有明显的起伏,这说明他在刚才的表演中,不仅调动了全部的身体力量,更调动了全部的情绪力量。
如果说这种台词最多、行动最多的表演,不足以说明牛骏峰让自己的表演“中心化”的能力的话,那终极作品《理发》中的表演,就可以作为他即便不是剧作上的中心,也能成为表演上的中心的案例、
他在这里饰演的是个绝症少年,一出场,即便没有台词,但也能让你感觉到他时日不多,因为他的眼睛里是没有光的,身体姿态也很伛偻,走路还是蹒跚的。
因为得了绝症,他想在这个自己小时候剪头的地方,剪最后一次头发,所以他在说“我想理个发”的时候,眼中更多的,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是带着一丝哀愁的。
而明道和炎亚纶最开始不愿意给他剪发,所以他就讲起了自己在这里剪头的往事,一边讲,一边不由自主地在剪发椅上坐下了。坐了片刻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得到剪头的允许,连忙伛偻着起身,还抬手跟明道和炎亚纶道了歉。
这个一坐一起之间,是他对于剪头的渴望,更把这个故事的过去和现在勾连了起来。
而最后,当他剪完头的时候,他的眼神和此前完全不同,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了,多的是一种希望感,以及勇于面对死亡的勇气。
他在《理发》里的戏份不算多,身上也没有明道和炎亚纶那样的戏剧性,但他却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演出关于这个理发店的过去,他同时也像是一个闯入者,用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给三个人都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一个演员在把自己的表演“中心化”之后才能达到的效果,他的表演已经超出了戏剧情景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吸纳范围之内,拓展到了这个故事的背景、未来,人物的过去、经历以及更大的时空里。
他就是他所表演的那些故事里的发动机,不仅带动起了自己的表演,更带动着别人的表演,带动着整个故事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不要忘了,牛骏峰才27岁啊。
对于牛骏峰这样优秀的演员,拿到《演员请就位》的冠军,也才刚刚只是一个开始。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