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男人,就用音量听完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53
导读

这玩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藏的水鼓,在1968年,一名美国人根据水鼓发明waterphone(水琴),成了之后西方恐怖片配乐的大杀器,和水鼓一样,你可以控制“盆”里面的水位来制造不同的音色,比起水鼓,…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观看恐怖片的经验,我虽然平日里头很铁,但是恐怖片是万万不敢多碰的。

在迫不得已必须观看恐怖片的情况下,我大多会把电影的音乐关闭,然后打开的“看恐怖片专用歌单”,来上一首“好日子”、“春节序曲”或者“社会主义好”。

这样,电视里的长发女鬼面容立刻显得亲切友善起来,蹦跶的小僵尸们看着也很可爱。

这足以可见,一部优秀的恐怖片是离不开它优秀的配乐的,即便你不在看恐怖片,光是偶尔听到辨识度奇高的恐怖片配乐,画面感那卡卡就有了。

恐怖音乐一响起,酷夏立马变隆冬。不仅省了空调费,脚步也加快了,上下楼梯都利索了,就连走夜路都增强了防范意识。

最近在重温童年经典《少年包青天》的时候,每次隐逸村的干尸和千鲤湖的女鬼出场前,BGM都会来一段韦启良的《误入迷失森林》,把我吓得不轻。

现在看来,无论是《走进科学》还是《少年包青天》,即便内容幼稚甚至现在看来有些荒诞,但是就悬念的铺陈还是配乐的使用来说,水平还是很高的。

这也引发了我的好奇,恐怖片的配乐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你不知道的是,这些瘆人的音乐是如何用千奇百怪的乐器制作出来的。

大多数的恐怖片配乐都有一款名叫 「水琴」的乐器参与。

我查资料一看,这玩意别名居然叫风水盆???

效用之一是招财进宝,官运亨通???

WTF???

后来我才发现此水琴非彼水琴!

真正的水琴长这样,学名叫waterphone。

这玩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藏的水鼓,在1968年,一名美国人根据水鼓发明waterphone(水琴),成了之后西方恐怖片配乐的大杀器,和水鼓一样,你可以控制“盆”里面的水位来制造不同的音色,比起水鼓,水琴上面还有一排高低不平的金属细管。

使用水琴配乐的影视作品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 《异形》系列、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等等。当然最近随着电脑合成音乐技术的发达,很多作品的配乐方案采用了直接自己“制作”类水琴音的方案。

水琴的演奏方式是通过摩擦或击打使谐振器和黄铜条振动发声,常见的发声附件有:橡胶头音锤、音叉、木棒、提琴弓等……

你可以这样演奏:

也可以这样演奏:

别看这东西不咋精致,但是价格还挺贵:一是因为用途有限的缘故,这玩意是没有办法量产的,全靠纯手工制作;二是因为发明乐器那主申请的专利还没过期,所以有高昂的专利使用费用。

不过即使稍微贵点,也有不少国人购买使用。

甚至,在无所不有的某宝里,还有人买来给孩子当玩具的!?这心是有多大啊?

其实除了水琴之外,恐怖片配乐乐器还有一个进阶版的—— 「角筒钢鼓」。

这是一个需要莫大勇气才能演奏的乐器,我们看到这个乐器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簧,还有铁皮,绷紧的铁皮和钢丝,这么设计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发出“兹——”的尖锐狭长的声音。

它的演奏方式也和水琴大同小异,敲击铁皮或者弹簧引发奇怪的共振反应。

你要是愿意也可以来一段即兴的solo

当然也有集成化的恐怖片配乐装置:

像极了当年小学的时候玩“压住直尺发声游戏”的我们。

这部机器上面所有的配件都有它的用途,弦是可以拉的,该有一个滚轮可以操控。

上面小抽屉里面的金属条也可以触碰敲击,发出悠长而诡异的声音。

这些声音为什么会让我们联想到恐怖的画面呢?这个其实在国外早有研究。

在国外听力专家的研究中,将人们听到某一频率的声音而 产生恐惧心理的现象称为听觉过敏(Hyperacousia),也称为 恐音症(Misophonia)。

但是这种症状却并未收录到《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原因是因为听觉过敏在人类中十分普 遍,而且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这种听觉过敏,或者说恐音症产生的最大原因是源于人耳的频率选择性——人耳对于不 同频率的声音会有敏感和不敏感之分。

尤其在1K——4KHz 范围内最为敏感。

而这些诡异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在2.2KHz~2.7KHz的频段又尤为密集,均集中在人耳听觉最灵敏的频段,会给人以一种极端不舒服的大脑反馈。

那么为什么这些声音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和胆颤?

归根到底,这些乐器创造不是音乐,而是生活中很难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我们通常认为,有固定频率的声音才能称之为乐音。而像这些乐器发出的这种“无调性”的声音,可以称为一种音效,甚至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噪声。

但在实际的频率测量中,它的振动却拥有一定频率稳定度,所以它的声音和噪声又有一定的区别,这种既非噪音又不是优美乐音的“特异性”,会自然而然地唤醒我们脑海中原始而本能的对于未知的恐惧。

所以,当人们听到老歌时,歌曲会和大脑中已经记住的旋律重合,让使人感到愉悦。同理,一般情况下人脑是无法是识别这些“无调性”的恐怖音效,所以脑海中任何旋律都无法与之重合,就会让人陷入一种焦虑和惶恐之中。

人类真是好骗……

不过,在整理这篇文章时,我不得不听了很多恐怖片配乐,这使得现在我对恐怖片的恐惧感极具下降。

这让我想起一位网络人生导师所说的话: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End-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今日拓展阅读

投稿:请微信后台回复「投稿」

官方APP:搜索下载「哎呀音乐」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