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出过不少名震一时的人物,说起他们,大部分下意识会想到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人,其实还有一名大人物被世人所忽略了,此人便是王亚樵。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反派是恶事做尽的斧头帮,专门欺压弱小的民众,在当时的上海滩也有斧头帮,王亚樵便是帮主,斧头帮的来历,是源于帮里的人大多使用斧头,于是诞生出了这个名字,王亚樵出生于1889年,老家安徽合肥,小时候读过书,比一般人要聪明,内心极具有正义感,对于欺压百姓的官吏深恶痛绝,也许正是童年的认知,长大的王亚樵,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勇士。
国军将领沈醉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论:“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却怕王亚樵。”
我们可以先看看王亚樵的斧头帮曾经暗杀过的人物名单。
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
陆军大将白川义则,炸飞日本驻中国大使重光葵一条腿。白川义则是九·一八事件以来死在中国的最高军衔最高的日本军人;
刺杀蒋介石未遂,刺杀宋子文未遂,刺杀汪精卫未遂。
毛主席曾经给王亚樵一句话的评点: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王亚樵在上海滩崭露头角时,杜月笙已经是知名大佬。王亚樵和三大佬的第一次冲突,起源于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
李国杰生在大户人家,从小就没受过什么委屈,清朝灭亡之后,他还能混一个大使做一做,成日花天酒地。北伐胜利之后,轮船招商局收回国有,他成了名誉董事长,本来可以继续混他的日子,而政府派来的总办赵铁桥让他很是看不顺眼,赵铁桥当他是个废物,他就找了王亚樵,希望直接将赵铁桥暗杀。赵铁桥死后,李国杰答应给他招商局的“江安号”海轮,而江安号的经理正是张啸林的侄子张延龄,张延龄不承认李国杰的“赠与”,于是两帮发生争执,张延龄打伤了王亚樵派来接管江安号的卓志钺。
王亚樵一怒之下,就派人在张啸林家的围墙上炸了一个洞。张啸林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当下就要去找王亚樵火拼。其实按照当时上海三大亨的地位,跟王亚樵硬碰硬根本不惧,但杜月笙却将张啸林拦了下来,对他道:“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张啸林在气头上,本不想搭理杜月笙的劝。杜月笙再三保证一定将事情解决,张啸林才同意暂时不动王亚樵。
而王亚樵那边呢?他对好友关云农说:“杜月笙、张啸林都是小老婆几个,洋房几栋,财产几百万,一个人只要有了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勇气来与人打明仗,这是他们的弱点所在,我就利用在合格弱点给他一个狠狠地打击。”
当天晚上,杜月笙亲自带了金条给王亚樵,并且郑重得给王亚樵赔礼道歉。王亚樵以为这次和三大佬杠上一定少不了一场火拼,谁知道杜月笙会愿意放低姿态,王亚樵有了面子,也得了钱财,自然气消了一大半。
杜月笙对王亚樵保证,江安号以后还是归王亚樵,并且已经将打伤卓志钺的手下给杀了。王亚樵见杜月笙如此有诚意,客气几句就接受了所有的金条,这场硝烟在杜月笙的忍让之中暂时避过去了。
后来江湖上就有传闻,说杜月笙是怕王亚樵的。杜月笙怕吗?如果两人火拼,三大佬的门徒完全碾压王亚樵。而他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后期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只要王亚樵活着,就会一直找杜月笙报复,杜月笙的家人都要陷入恐慌之中。
杜月笙当时已经不以黑帮老大自居了,他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洗白,成为上海上流精英。王亚樵说的对,对于杜月笙来说,名声、家人要比钱更重要。而王亚樵的斧头帮,说白了就是一帮死士,他们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理想”,与他们斗,不见血是不可能的。所以看起来杜月笙是吃了亏,而以最小的损失阻止了人员伤亡,杜月笙算的非常精明。
杜月笙和王亚樵谁是第一霸主?拿杜月笙和王亚樵比,实际上是不怎么好比的。
杜月笙和王亚樵很像,两人对外都是斯文形象,杜月笙一身儒衫,王亚樵则戴着眼镜。两人在抗战之中都有功绩,杜月笙社会地位高,知名度高;而王亚樵的实际贡献更大。在正面交锋时,杜月笙确实选择了直接退让。
王亚樵的心理和行为,很多时候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一生坎坷,极具传奇色彩,特立独行,行事更像一个侠客。对于这种不图钱不图女人也不图什么名声,只图问心无愧的人,杜月笙很难下手。而且王亚樵手下还有10万之众的劳工总会会员,戴笠和胡宗南都曾经投奔过王亚樵。杜月笙不敢惹,但王亚樵也很精明,没有将杜月笙逼到极限,两者终究没有出现那一场“争霸”之战。
杜月笙和王亚樵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遇到了能拿钱摆平的狠角色,一定不要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