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秋瑾和鲁迅,他们一个是为国牺牲的女烈士,另一个就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弃医从文的精神觉醒者。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其实并不然。据说两人不仅相识,还闹了很大的不愉快。并且秋瑾放出的狠话,至今还赫赫有名。
秋瑾和鲁迅其实两人很早就相识了,当时鲁迅在日本留学,秋瑾也在日本。两人相识之后还发生了件很不愉快的事,这件事源于日本政府当时发布的一个《取缔规则》,这个规则其实就是侮辱在日本留学的华人留学生们。
所以当时这件事在这些留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然他们也抱有不同的态度,并且分裂成了两派,就是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激进派也秋瑾为首,主张离开日本回到中国,而保守的这一边,也就是鲁迅所持的立场,主张继续留在日本求学。
所以两个派别非常的不合,激进派认为保守派太胆小懦弱,保守派认为激进派过于冲动莽撞。双方可谓是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争论出个结果,最后秋瑾一怒之下,拿出了自己的匕首,插在了会议桌上。
当时就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秋瑾大声喊道:“在回国之后,如果有人敢投降满清,通敌卖国,我这把刀绝对不会放过他。”当时正对着秋瑾而坐的的两个人中,有一人就是鲁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鲁迅和秋瑾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差点大功干戈。
当时秋瑾的激进派主张热血救国,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女侠。而鲁迅这样的保守派就相对的理智,他的一切抱着怀疑的态度。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本是一件除旧革新的事,但是鲁迅却还一直到担心革命能否带来新的气象,还是只是旧的体制的循环,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正是因为观念不同,所以秋瑾和鲁迅虽然互相欣赏,但是注定不能成为至交好友。但是他们有一点不冲突,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挽救当时危在旦夕的中国。
当然秋瑾和鲁迅的行事作风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就是做人做事,不仅要像秋瑾这样,热血和感性是必须要有的,这样会使我们一直保持着前进的动力。而鲁迅的理智谨慎也是值得学习的,这会使得我们做正确的选择,不至于因为决策的失误导致功亏一篑。各位看官,对于秋瑾和鲁迅的对峙,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