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气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小儿子,这位妈妈哭着说到。
上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一个小区里,18岁的哥哥刺死了自己7岁的弟弟。
世界上,最残忍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夫妻的两个孩子,一个彻底离开了人世,一个即将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很难想象,经历了如此创伤,这对夫妻该怎样度过接下来的漫漫一生……
那个死去的弟弟才刚刚7岁,他死在自己亲哥哥的手里。
那个要蹲监狱的哥哥才18岁,他今年刚刚成年。
据邻居反映,这对兄弟经常吵架。
没有人知道哥哥心中那颗「罪恶」的种子是什么时候萌发的,甚至他的父母都不敢想象这位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大儿子,竟然有一天会刺死弟弟。
我们总认为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但其实,孩子的世界,大人并不是每一章都懂。
有的孩子是一条小溪,缓缓流淌, 清澈透明;
有的孩子则是一片大海,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波涛汹涌。
心理学家桑达克曾说: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孩子什么都知道。
每一个二胎家庭,都有不能说的秘密;
每一个孩子的委屈,都是无声的。
今年10月15日,美国开庭审理了三年前的一桩谋杀案:
那一年圣诞节,男孩14岁,弟弟8岁。
他的父母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他们送给长子一台吸尘器作为圣诞礼物,让他用吸尘器清理家,然后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去了迪士尼玩。
成年人都受不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越想越气的男孩趁父亲上班,开枪打死了熟睡中的46岁母亲和8岁弟弟。
男孩是对弟弟有敌意吗?
恐怕不是,他不满的只是那个“偏心的父母”,可惜的是,弟弟也成为了殉葬者。
也许,偏心是无意识的,但是它会在孩子的心中插上一把刀。
那个心口上有刀的孩子可能会选择刺伤其他孩子,也可能会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别人看到。
敏感孩子的每一场成长,都是带着泪的。
想起之前看到一个博主@鹿巷情感,分享的一个故事。
那次坐公交,旁边是一家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弟弟大概三四岁,姐姐十三四岁。
弟弟要喝酸奶,那种小盒子的酸奶,妈妈掏出一盒,然后对姐姐说:“弟弟喝不了,剩下的给你喝。”
姐姐没吭声。
弟弟果然没喝完,妈妈就把剩下的给姐姐了,姐姐接了,没说话,就像拿垃圾那样拿着。
过了一会儿,弟弟要吃桃。
妈妈拿出了一个桃,对姐姐说:“弟弟吃不了,剩下的给你。”
弟弟果然啃了几口就不吃了,妈妈又把剩下的桃子给了姐姐,这次姐姐没接。
全程,姐姐都拒绝跟家人交流,一句话都不说,甚至不愿意看家人一眼。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我要吃你吃剩下的呢?
孩子的委屈,有的愿意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却选择沉默。
孩子在意的不是父母给自己多少,而是同一个父母,他有,我到底有没有。
懂事孩子的崩溃都是静悄悄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了老二,老大更难带了。比如,在大人忙着给老二换尿布、喂辅食、洗澡等等的时候,老大会不停地想方设法把妈妈叫到他的身边:“妈妈,你来一下!”,“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妈妈,你给我穿衣服!”
其实,这些表现都源于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看似亲密的亲子关系可能实则很脆弱。面对有了弟弟或妹妹的问题,那些与父母亲密、对父母信任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加平静、也更容易接受;反之如果孩子与关系父母一般、缺少沟通的孩子就会因此产生不安全感,他们会担心父母会不会因为有了弟弟或妹妹就不爱他了,当然就会表现得很排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别,但所有的孩子其实在意的就是一件事,即父母的态度。而往往,当家里有了老二,大人经常会忽略老大的感受,甚至出现不平等的对待。
龙应台曾经撰文坦言:二胎家庭最大的烦恼,大宝总觉得妈妈偏心!
二胎家庭,一碗水端平有多难
✌不比较,多赏识。多关注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发现孩子的优点,因材施教,树立每个孩子的自信。
✌不当孩子的面讨论孩子。父母平时讨论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话题。
✌多用“你们”作开头,如“你们过来帮妈妈搭把手”“你们写作业了吗?”
✌合理分配,建立平衡。花相同的时间陪伴,公平地回应孩子的要求。
✌奖惩一视同仁。孩子犯错误时,不分主从,一起受罚,不偏袒某个孩子。一个孩子取得进步时,表扬一个鼓励一个。让孩子感受手足情深
✌培养老大的责任心,让老大在弟弟妹妹的成长中有参与感,缔结孩子之间的联结。
✌别过分强调谁该让着谁。这种做法会让老大排斥老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希望获得完整的爱。
曾经以为孩子多个伴多好,殊不知是对我们“真心”和“智慧”的挑战。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真的很难做到绝对公平,但只要有意识地做到不偏袒,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爱,就能让家庭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