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短短四句话,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唯一一首以作者的身份写下的五言古绝,文字浅显易懂,却道尽了作者的情感和苦衷。
说起《红楼梦》,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首,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悲剧美”,或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从贾府女儿们的闺阁小事中描绘出人生百态。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作品是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而被创作出来,各大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这在中国整个文学史上也是罕有的,“四大名著”之首,实至名归。
不管《红楼梦》多么的享有盛名,红学家门从它的字里行间分析出来多么有深度的思想,相信很多人还是和小编一样,少年时候初看《红楼梦》,都是抱着看爱情小说的心理开始的,毕竟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在孩子眼中,就像梁祝一样,浪漫又遗憾。而抱着这样的心理读《红楼梦》,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林黛玉。
刀子嘴,豆腐心,是她
作为《红楼梦》中着墨最多,同时与贾宝玉有着感情线的两名女性,不止宝黛钗三人的关系让人津津乐道,薛宝钗和林黛玉还各有粉丝,如果放到娱乐圈,说一句“饭圈顶流”也不为过。
不喜欢黛玉的人总觉得她太过清高,不似宝钗有亲和力,甚至有些刻薄,就像下人们议论的那样,有一张“刀子一般的嘴”,却没有想过她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少女,用尖酸刻薄的话语维持着她最后的棱角与倔强的自尊心。
也有人烦她整日哭哭啼啼,嫌她小肚鸡肠,玻璃心太脆弱。她的确爱哭,十几岁的少女最是敏感细腻,流泪的次数多了,大家似乎也忽略了她也是个花季少女,也喜欢嬉笑打闹,有一点点傲娇,偶尔会撒撒娇。
况且,林黛玉真的是个尖酸刻薄的人吗?
那么是谁与丫鬟姐妹相待,谁教香菱读书写诗?宝钗为人圆滑,平日也与人为善,大家都爱她,可是又是她也会打骂莺儿以讨贾环开心,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章里,她借着林妹妹“金蝉脱壳”,一点也不像素日温柔和善的宝姐姐。只有林黛玉,生长在高门大户,却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对所有人都坦诚相待,她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只是不愿妥协,坚持着自己的温柔。
西子貌、咏絮才,不卑不亢,是她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宝黛初见时,曹雪芹用了这样的词句来描述黛玉的样貌。曹雪芹的文笔自不用说,寥寥几句,一个柔弱清丽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其清雅的外貌虽然与薛宝钗的“肌骨莹润”“体貌丰美”不同,但也没人可以否认其出色的外貌。
在诗词文学方面,林黛玉也颇有造诣。“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四句诗仙气十足,灵气四溢,画面感极强,足见黛玉之才。
在爱情上,林黛玉不卑不亢,除了是整个大观园里唯一真正拥有爱情的人,她还是难得的始终如一,保持着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在注重功名的时代,她从不劝宝玉考取功名;黛玉时常对宝玉使小性儿,但也从未要求过他为了自己疏远别的女孩儿:“难道我要你为我疏她,我成个什么人了?”,她对宝玉的爱是平等而纯粹的,不卑不亢,对于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多么难得!
林黛玉的爱情观其实与现代人的爱情观更加贴合,甚至更加纯粹,她爱贾宝玉只是爱这个人本身,与他的家世无关,与他的才华无关,仅仅只是这个人。这样纯粹的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让人向往,她在大观园里香消玉殒,但她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