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寺遗址发现两处车辙密布的古道遗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01
导读

考古队此次发掘区处于新寺遗址范围内,两处古道刚好处于新寺遗址的南北两端,而新寺遗址被认为是西汉的长门宫,因此道路遗迹极有可能与长门宫密切相关。 谢二村古道遗迹则位于遗址区东部,整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

三义庄道路车辙碾轧层 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寺遗址周边发现西汉中晚期古代道路 新华社 发

本报讯 (记者 张佳)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一首《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不仅写尽了深宫幽怨,也成为文学史上的典范。12月1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为配合基建,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在港务区三义庄和谢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处车辙密布的古代道路,或许与西汉长门宫有着密切关联。

考古队此次发掘区处于新寺遗址范围内,两处古道刚好处于新寺遗址的南北两端,而新寺遗址被认为是西汉的长门宫,因此道路遗迹极有可能与长门宫密切相关。长门宫原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在汉长安城南。司马相如曾有《长门赋》流传于世,描述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擅宠十余年,失宠后退居长门宫。失去君王的怜爱,她独处深宫,充满寂寞与伤心。赋文中“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是形容陈皇后将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幻想成汉武帝的车队声。足以可见,当时皇家车队去长门宫时的巨大阵势。

据考古队专家介绍,本次发现的两条汉代道路其中三义庄古道遗迹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考古队清理出了南北长约105米、宽约30米的遗迹。其间路面车辙分布密集紧凑,辙痕行进方向与古道走向保持一致,基本处于路面中部,少量车辙连续蜿蜒不断,大多数车辙或断续或逐渐消失或交错叠合,在车辙附近,考古队还发现有疑似脚印及动物蹄印的迹象。

谢二村古道遗迹则位于遗址区东部,整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长度260米、宽50~70米,路面清理后发现了60余条车辙,部分车辙相互交错,车轮痕迹清晰可见。路面较平整,但有明显的踩踏面。车辙宽0.14~0.26米、深0~0.16米,值得注意的是还发现了两条可能为一组的车辙,由此推测当时碾出这两道车辙的车辆轴距在2.2米。

两处古道遗迹走向相同、形制相近,疑似为同一条道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谢二村古道被东汉墓葬打破,这为道路遗迹年代的断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其时代应该不会晚于东汉。

此外,本次发掘还在谢二村发现了一段墙基,墙基夯层坚硬,厚度均匀,工艺精细,或许就是长门宫南墙基础。本次发掘对于了解长门宫遗址的外围部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