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有五大猛将,个个勇猛过人,为何还是不堪一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38
导读

在袁绍麾下的众多武将中,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的名气最大,到了一些现代评书中,还有人将他们并列,称作“河北四庭柱”。自此之后,袁绍自立为冀州牧,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而麹义也成了袁绍手下第一大将。从上述记载…

袁绍,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击败韩馥、公孙瓒等诸侯,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巅峰时期的袁绍集团占据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声势浩大。袁绍手下不乏能人良将,单凭武将来说,便有赫赫有名的五大猛将。令人不解的是,袁绍手下的名将,也似乎没有发挥出多大本领,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1、鞠义——骄横被杀

在袁绍麾下的众多武将中,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的名气最大,到了一些现代评书中,还有人将他们并列,称作“河北四庭柱”。也因为如此,历史上袁绍麾下的头号大将麹义被世人所遗忘。那么,为袁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鞠义,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鞠义,生卒年不详,其祖上避难来到西平县,并逐渐成为当地望族。鞠义从小就以豪迈、勇猛而著称,后来成为冀州牧韩馥手下的大将。不过,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麹义起兵反叛,韩馥平叛未果,只好听之任之。鞠义的反叛,给了时任渤海太守的袁绍一个机会。就这样,鞠义与袁绍联合,共同将韩馥赶出了冀州。自此之后,袁绍自立为冀州牧,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而麹义也成了袁绍手下第一大将。

鞠义名震天下的战役发生在界桥关一战当中。当时,公孙瓒率部进入冀州,与袁绍在界桥一带爆发激战。公孙瓒麾下有一支精锐之师,名曰“白马义从”。此战开始后,公孙瓒率领白马义从发动猛攻,而袁绍派出的将领便是麹义及其麾下的八百名先登死士。

麹义统率的这支先登死士,以弩兵为主,尤其擅长克制骑兵。白马义从的猛攻,正中麹义下怀。麹义命先登死士以重弩射击,大败公孙瓒,白马义从伤亡殆尽,公孙瓒被迫退出冀州。不过,此战过后,鞠义居功自傲,骄纵跋扈,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2、颜良、文丑——勇而无谋

鞠义其人其事,不见于《三国志》记载,反倒是在时人王粲的《英雄记》中有单独传记,后被裴松之补注到《三国志》中。由此可见,鞠义在河北地区有一定的名气,至少要超过颜良、文丑、高览等人。从上述记载便能推测,在鞠义骄横被杀后,颜良、文丑等人才逐渐成为了袁绍手下的主要将领。颜良、文丑二人参与了袁绍集团早期的一系列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颜良文丑凭借战功得到了袁绍的重视。若非如此,他们又怎么会有“勇冠三军”的名头?袁绍又怎么会让颜良、文丑在官渡之战中出任前军大将?

可惜颜良、文丑虽然勇猛,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袁绍谋士沮授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颜良、文丑的确是有勇无谋之辈。颜良被关羽单杀于马下,而文丑则是中了曹操的诱敌之策,最终死在乱军之中。颜良、文丑之死,是袁绍盲目用人的体现。

3、张郃、高览——遭受排挤

颜良、文丑死后,袁绍手中只有张郃、高览、淳于琼这几位能拿得出手的武将。淳于琼的名声虽然响亮,曾为西园八校尉之一,但他却是个酒囊饭袋,被袁绍委派去镇守乌巢,因为酒醉误事。张郃、高览虽然很有本事,但他们的地位却远不如颜良、文丑。

更为致命的问题在于,张郃、高览又遭到了郭图等人的打压。正因如此,当张郃、高览奉命去攻击曹操大营未果后,郭图趁机在袁绍面前诬陷张郃与高览。事实上,张郃在出兵之前,便不赞同这个计划,但又不能违抗袁绍命令,只好无奈前往。事情如他所料,曹营固若金汤,非短时间内可攻破。而郭图则在袁绍面前诬陷张郃早有反意。如此一来,张郃、高览只能投靠曹操。

高览归顺曹操后,再无半点事迹。但张郃自从来到曹操麾下后,便开始了传奇一生。汉中之战时,黄忠斩杀夏侯渊,张郃临时代理曹军前线统帅一职。经过奋战,张郃终于挡住了刘备的攻势,令刘备非常忌惮。

到了曹魏中后期,张郃继续领军作战,并在街亭一役中击溃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此后,张郃又在西北战场多次击败诸葛亮,足见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袁绍手下却一直平淡无奇,这不得不证明袁绍在用人方面上,远远不及曹操。

参考书籍:《三国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