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挖出一批铜钱,考古发现令人不解_新疆竟有越南皇族后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58
导读

乾隆考虑到黄公缵与莫氏的历史渊源关系,就准许他们在云南定居避难,另一用意估计是想以后便于干涉安南。 《清实录》中记载,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将逃难到中国的,原安南皇族后裔黄公缵及其眷属,安排到了迪化城头屯河…

1986年,在乌鲁木齐头屯河一带,建筑工人施工时,出土一批清朝铜钱,但夹杂其中一些铜钱上的年号却令人不解,比如有“景兴通宝”、“永寿通宝”、“永盛通宝”、“嘉隆通宝”等,纵观中国历史并没有这样年号的铜钱,这批铜钱究竟是什么来路?

原来,这些都是安南(越南)王朝的铜钱。此后,在乌鲁木齐头屯河附近市县,也陆续挖出类似的越南铜钱,主要是景兴通宝。

如果只是少量越南铜钱,那么可以解释为商业流通,但分布如此之广,这就不由的令人怀疑:新疆难道有越南人后裔?新疆与安南相隔万里,且新疆与安南气候相差极大,为何清朝时期的安南人会定居在新疆?

要探究此事,我们先看一段明清之际的安南史。

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安南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明军顺势收复了安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

1428年,朱棣死后数年,安南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但100年后的1527年,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安南北部)。1531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又称中兴黎朝),与莫朝对峙,安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

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安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

不过,莫朝灭亡之后,但莫氏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莫氏宗室又聚结于安南北部高平割据,托庇于中国明、清政府的保护之下。直到1677年的康熙年间,才被后黎朝以协助中国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的名义攻灭。随后,莫氏皇族逃到柬埔寨的猛天寨,并改姓为黄。

乾隆年间,从1751年到1769年,持续了近二十年,莫朝王室后裔黄公质又起兵反抗黎朝(实际反抗的是北方郑氏势力)。

1769年,黄公质病死,其子黄公缵兵败,于是率领数百族人逃难到了中国云南。乾隆考虑到黄公缵与莫氏的历史渊源关系,就准许他们在云南定居避难,另一用意估计是想以后便于干涉安南。

但黄公缵近在咫尺,却让安南方面心神不宁,强烈要求引渡黄公缵回国斩首,多次向清朝要人。乾隆不愿让黄公缵回国受死,却又难以拒绝越南方面的要求,于是就将黄公缵等人送到新疆乌鲁木齐,彻底远离安南。

根据史书记载,1771年9月,黄公缵等人抵达乌鲁木齐。陕甘总督吴达善向乾隆汇报安置情况:“查迪化城所属土墩子地方,地肥水足,堪资生计。”所谓迪化城,即启迪教化之意,就是如今的乌鲁木齐。清政府对待这批安南“难民”待遇挺好,给予每户三十亩,还借给农具、种籽、耕牛、马匹等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于是,这些安南皇族便成了新疆屯垦者。

《清实录》中记载,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将逃难到中国的,原安南皇族后裔黄公缵及其眷属,安排到了迪化城头屯河所。

有趣的是风水轮流转,1771年安南爆发西山起义,阮文惠三兄弟先后灭阮、郑二大势力,统一了安南全国,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乾隆皇帝援助其复国。

1789年,乾隆派出干涉军,但却被西山军击败,后黎朝由此彻底灭亡。

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

黄公缵远赴新疆之后,安南国内风云突变,但这一切都已与黄公缵无关。到达新疆的第六年,黄公缵去世,就安葬在了屯河所附近,树碑一块,当地人称之为“黄公坟”,后来人们以讹传讹称之为“皇姑坟”。学者判断,地下挖出的这些安南铜钱,应该是黄公缵及其眷属携带而来的,作为随葬品埋藏在地下。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迪化城头屯河所附近是安南皇族后裔居住地,为何如今却不见踪迹了呢?原来,在19世纪70年代,在沙俄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即阿古柏事件,当地人就向西逃往绥来(玛纳斯)避祸,从此一去不返。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之后,在这里设置了回屯,安置了10多户回民;1958年之后,新中国又安置了一批安徽的支边青年。

于是,安南皇族就慢慢成了鲜为人知的传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挖出的安南铜钱,才揭开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如今,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当地建有“安南工村”。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