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开春想送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入园隐形“标准”,你家孩子具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82
导读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规则绘本,比如小熊系列绘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让宝宝来当老师,妈妈当学生,宝宝来告诉妈妈,要按时到校,自己吃饭等,这些都能更形象地告诉宝宝规…

文丨福林妈咪

都说孩子入园就像“第二次断奶”,会产生不同状态的分离焦虑,哭闹,不吃饭等现象。其实焦虑的又何止孩子,看看妈妈圈里的留言吧

“孩子还有几天就该上幼儿园了,还说不清楚呢,到幼儿园咋和老师交流啊?”

“我们家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会不会冻着?”

“我们家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老师管不管喂啊?会不会饿着呀。”

“孩子还有几天就该上幼儿园了,还说不清楚呢,到幼儿园咋和老师交流啊?”

“我们家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会不会冻着?”

“我们家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老师管不管喂啊?会不会饿着呀。”

其实,妈妈们的焦虑除了母性使然,也不是全无道理的,近几年来,网上频频爆出一些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就像前段时间,新浪网上报道的一家幼儿园竟然让孩子去厕所吃饭,原因竟然是吃饭慢!?

幼儿园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安排,老师在每个时间段都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一味地去等待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进度完成一件事情,在多数孩子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某些孩子明显落后,老师在情急之下难免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达到管理效果,想来也是老师的无奈之举。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不要成为“掉队之羊”,增强孩子自身的入园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那孩子在入园的时候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1.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宝宝在入园前也要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宝宝能坐着进食,穿脱简单的衣服、穿鞋子袜子、独自躺在床上午睡等,即使做得不好,但是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多去尝试,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的意识,不能事事依赖老师,独立意识,是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前提。

建议:

父母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就让宝宝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孩子玩食物或者弄脏衣服,这些都是练习吃饭技巧的必经之路……错过了最佳锻炼时期,宝宝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再让他自己吃饭,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一个就是为宝宝提前养成早睡早起和规律午休的习惯。晚上9点以后要给宝宝营造适宜睡觉的环境,拉窗帘、放低噪音、轻轻的安抚、讲故事等让宝宝乖乖入睡。

2.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和外界沟通的桥梁,老师能感知到宝宝的需求才能提供帮助,小朋友之间一起玩耍,也是建立在良好的语言沟通上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每个宝宝入园前必备的能力。

建议:

家长和孩子要有亲子阅读时间,多给孩子读书,多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宝宝的词汇量, 锻炼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问问孩子的感受“宝贝,今天在幼儿园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和好朋友一起玩了吗?开心吗?有没有让你感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需要妈妈的帮忙吗?”等,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安全感认知。

3. 基本的社会规则意识

基本的社会规则意识就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孩子从家到幼儿园的过度,实则是一个从个体走向团体的过程。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更好的尊重别人,从而更有利于孩子发展出更多建立友谊的机会。比如:能够懂得“交换”“排队”“轮流”的规则,能和小朋友更好的协作。

建议:

3岁的宝宝要以故事的形式,或者有趣的游戏让宝宝了解“我的”和“别人的”的区别。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规则绘本,比如小熊系列绘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让宝宝来当老师,妈妈当学生,宝宝来告诉妈妈,要按时到校,自己吃饭等,这些都能更形象地告诉宝宝规则意识。宝妈也可以带宝宝多去一些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增加宝宝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必要的入园能力不仅能让孩子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加自信、从容,有效地减少入园焦虑。同时,也能让给位宝妈减少焦虑,不用一味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能吃饱穿暖。所以,在孩子入园之前,为孩子培养相应的能力,是每个妈妈的必修课。如果孩子能力尚欠缺,妈妈们赶紧行动起来吧,趁着有时间,给孩子“充充电”,让孩子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