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将领,太平天国这边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而清廷则有僧格林沁、向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叫做任化邦。
任化邦出身捻军,后来被太平天国授予鲁王的称号。他和大多数起义军不同的是,他是以骑兵作战为主的。他带领的骑兵,战斗力比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骑兵和满人骑兵还要强悍。
在和清军作战之中屡战屡胜,而当清军要围剿他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从容退出,保存实力。
围剿太平军前期,最为著名的将领就是僧格林沁了。当时,林凤祥和李开芳奉命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几乎就要攻入京城。后来是僧格林沁带兵与北伐军周旋了两年,才讲林凤祥和李开芳全部剿灭。
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他主持了大沽口保卫战,大败英法联军,迫使英法联军驾驶军舰撤离。
在当时的清朝将领中,僧格林沁无疑是国之柱石一般的存在。
之后,他被派往直隶、山东一带剿灭捻军。由于捻军中,骑兵不少,机动能力强悍,僧格林沁剿灭捻军多年都未能成功。
1965年,太平天国覆灭后,一支太平天国的军队和任化邦的捻军会合,将僧格林沁诱入山东曹州高楼寨,展开伏击战。在这一场战役中,僧格林沁战死沙场。
当僧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举国震动,任化邦因此更是名声大噪。
僧格林沁死后,清廷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全力进攻任化邦。但是,由于湘军和淮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作战模式主要是阵地战。对于任化邦的骑兵队伍,他们也经常束手无策,甚至还常常被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弃甲。
曾国藩是这样评价任化邦的:“群贼之中,以任华邦之骑为最悍。”
李鸿章则说他:“骁勇善战,项羽之俦,人中怪杰也。”
围剿任化邦的战役屡屡失败,最后清廷决定来一招釜底抽薪。他们下达悬赏诏书,只要是能够杀死任化邦的,就赏两万两白银,以及五品官职。
因为这一封诏书,再加上清朝将领们的策反运动,任化邦的队伍里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叛徒,他叫做潘贵升。潘贵升投靠清军,得到了一把洋枪。
就在任化邦指挥战斗,即将消灭淮军刘铭传部的时候,潘贵升从后面对任化邦开了一枪。一代英雄名将就此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