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心浮气躁,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早早的给孩子做准备打提前量,孩子没出生就开始胎教、之后幼教、幼小衔接、五花八门的艺术特长班也都开始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便是识字。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能“先人一步”,便早早的开始教孩子认字、识字。
甚至不少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很“骄傲”的认识1000多个字了。
不过这样的真的好吗?
揠苗助长,会破坏孩子的发展规律
家长的心思我们都明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幼儿是场马拉松,前期冲得太狠并不利于后续的发展,搞不好孩子还会摔在跑道上。
有研究表明:宝宝在5-7岁才开始进入认字敏感期,过早被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比未认字的孩子优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优势不再明显。
并且孩子所学汉字形成的书面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的,识字正是转换口语与书面语言的链接,并且,孩子识字也要以儿童的认知为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说不出来的话,表达不清楚的意思,即便认识了相对应书面语言的文字、词语,孩子尚且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认字也就是强迫记忆而已,毫无意义。
太早的让孩子接触一些不明其意、不懂运用的汉字、词语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甚至会认知混乱。
因此宝妈们要冷静,不要焦虑更不要攀比。
既然如此,那意思是说孩子前期在识字方面就啥也不用做了?
当然不是。
既然知道了语言是孩子识字的关键,自然要从此处着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孩子语言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预备阶段 (0-1岁) 这阶段正是孩子咿呀学语初步理解的阶段,8个月左右发声练习会达到高峰,并且会通过改变音量和音调来模仿真正的语言。
语言发育第一阶段(1-1.5岁)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并且会用手势、表情作为辅助俩表达自己,还会习惯用动物的叫声来代替动物。还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
语言发育第二阶段(1.5-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白“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名字”开始喜欢追问其名称,孩子掌握的字句开始增加。
语言发育第三阶段(2-2.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话能说短句了,会使用“你、我、他”来进行指代,会用感叹句表达感情,疑问句表示询问。
语言发育第四阶段(2.5-3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喜欢使用复杂的句式,尤其是提问。
语言完备阶段 (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开始变得流利起来,会用一切所知的词语,并且能从与他人的对话中逐渐找到语法关系,理解语言逻辑,语言功能日趋完善。
当父母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适合孩子方式方法引导教育孩子,最终得以水到渠成。
小学霸第一步:打好基础!
道理讲通了,家长也都明白,不过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还是早早就开始识字了,内心是不是还十分忐忑?
不要着急,虽然前期不建议孩子识字,但不代表啥都不让孩子学了,为了5-7岁的认知敏感期做准备从才是首要任务,如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增加他对世界的认知才更重要。
1、 0-2岁 多和宝宝说话
在孩子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常常和孩子对话,不要觉得孩子不会说话和他说话没有意义,孩子将来的语言能力正是靠这时候的积累。
平时家长也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有文字出现的环境,例如指着书本念出书名、作者名字或者出门的时候多指一指路牌、公交车牌等,然后自己也可以读出来给孩子听。
这两种不起眼的小习惯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加深孩子对文字的印象以及好奇心。
2、2-3岁 扩展词汇的丰富性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可以使用一些更具体丰富词汇来替代语言中的简单词汇。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丰富性。
比如用“五彩斑斓”表示很多颜色,用“观察”来表示“看”,用“可爱的柴犬”来表示“小狗”等等。
时间一久,孩子会因此积累更多的详细词汇以及一些抽象表达的词汇,还有一些最基础的成语。如果家长能随着孩子的兴趣有方向的扩展,效果更会出人意料。
3、3-4岁 提高宝宝语言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要给宝宝讲故事,这时候绘本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
故事绘本可以在短时间内急速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同时也能给孩子积累更多的“视觉形象”经验,让孩子能通过绘本初步的感知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4、5-6岁 让语言成为交流的工具
这个阶段的孩子口语已经基本成型,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并且与他人交流。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总结看过的故事或者通过自己的想像编撰故事,家长帮助完善,并且做好分析总结,这对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性会很有帮助。
5岁后正确引导,事倍功半!
前面咱们提到过,孩子在5-7岁是认字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强大的,这时候本身也对文字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李杨老师的观点是:认字是小学教育要做的事,学龄前的宝宝其实可以不用过早地接触认字这件事。
不过,孩子和孩子之间都有不同,如果有的孩子在学龄前就已经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长当然也不用直接拒绝,通过正确、适当地引导,孩子也可以进行识字。
学龄前教孩子识字,家长应该怎样做?
1、汉字配图
对于孩子来说,图形以及丰富的色彩显然更容易记忆,因此给年幼的孩子识字可以使用图字相结合的字卡,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2、指读法
指读法就是用手指指着汉字,一个字一个音的读出来,这对于4-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强化字和音的关系,加强他的印象。孩子6岁之后,家长可以让他尝试自己指读。
3、及时回答宝宝的问题
孩子一旦开始文字敏感,即刻会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对所见所闻所感都充满好奇,而且经常一个问题连续问好多次。
对此家长一定不能敷衍,要耐住性子,别有“读了你也不懂”的想法,谁都是小孩子过来的,我们自己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多一些耐心,同时记得给予反馈。
孩子识字之后应该什么时候学习写字呢?
孩子在5岁之前,他们的手指精细控制能力并不出众,简单说就是没办法彻底掌控纸笔等工具。因此,孩子正式学习写字基本要等到6岁之后,孩子可以彻底掌控用笔才可以。
因此,孩子是否适合学习写字主要看两点
1、孩子是否感兴趣,这是决定孩子是否能提前学习写字的根本。
2、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控制用笔。有的孩子天赋极佳,可能4岁左右就能握笔像模像样的写写画画,如果孩子恰好对汉字感兴趣,早些接触写字也未尝不可。
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太早给孩子报书法班纯属浪费钱财,没有意义。
还有,孩子识字满或者对识字表现出抗拒,家长也不必硬教,否则和“揠苗助长”也没有区别了。另外,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已经认字识字了,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如果只是让孩子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为了升学而准备,家长可以向园方提出质疑。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教孩子识字认字也好,还是在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好,家长们真的没有必要太焦虑。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孩子到了哪个阶段该怎么教育才是重点,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效,就像马拉松一样,开始跑得快不代表最后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