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客聂隐娘 台湾
侯孝贤就像遗世独立的招魂师,《聂隐娘》是繁复隐于极简的一场召唤唐朝的灵魂仪式。每一丝风,每一点影,每一簇烛火,每一件衣裳,每一缕声音,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实和写意相生相融,情藏匿于眼、义藏隐于心,到最后云涌而过,一切无踪影。青鸾舞镜,如低飞孤鹜,孤独而自由,一个人没有同类。
2.心迷宫 大陆
《心迷宫》不是一部会让所有人满意的电影,但即使是放在大陆独立电影的角度看,它都是一个少数者,这是它令人惊奇的地方:170万投资,却几乎达成了中国大陆悬疑电影最高的完成度。
一般来说,大陆这种极低投资的小成本独立走影展路的处女作,比较会从怎么样讨好影评人入手,弄出一些文艺腔十足的东西。然而《心迷宫》的惊喜就在于它没有消弱叙事的强大作用,其包裹起的类型片外壳,不仅华丽无缝,而且花样百出。
集大家之长,科恩兄弟荒诞幽默风格+诺兰极高精度复杂叙事+芬奇阴暗虐心精致剪辑+乡土化氛围。以中国封闭式农村的政治和宗教,那份独有的愚昧为根基,创造出一个外部势力(尤其是警察为代表)缺席而构成背景的故事,自圆其说。尤其是人治社会的环境,像政治反讽,黑色、荒谬,而很多初看比较廉价的动物性之说,其实细想便知是为拉时间线的结构,为了叙事更加精准。
当然,最近不停地知道了一些背后的事情,一方面也真是慨叹导演是奇人,那么点钱能玩出那么多花样;另外也慨叹,这误打误撞也是莫名其妙成就了一部电影太多啊。
3.师父 大陆
《师父》是传奇立传之杰作,逝去的武林回不来,恰如雕塑的人物。为了造这个群像馆,徐浩峰甚至抛弃了圆润的叙事,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很多缘由(驱动次要人物的具体事由),只是辅以一些简单的铺垫,生硬直板,文戏武戏皆干净利落。
这些本可致命的如履薄冰的艰险叙事放肆,反而也使这部电影显得锐不可当起来,再加上写实的动作戏码,冷兵器展示大全,终于创造出徐浩峰刀与星辰的世界。傲骨情意,还是风格致胜。既然都是过了叙事这独木桥的,连其中那些失误都可以当做风格的一部分进行把玩了。
4.一个勺子 大陆
《一个勺子》不高明,一掂量就知道这是盯着范例打着马步好努力才打出的一套功夫,但高不高明这种太无谓了,关键是让我们来看看陈建斌的真心。
《一个勺子》在形式上非常简洁而直接,所有的寓意也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荒谬的悲凉。故事也如此,直奔主题。这么多假事假人来折磨那小人物因为愚昧而抱着的一点点执着,来展现令人无比心酸而绝望的时代。陈建斌开膛破肚,直白到恨不得剖心剖肺,不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认知,才把握住这部片子。至于删来删去,又删来删去,还删来删去,最后好不容易才上映的这个版本,应该是没办法,只能这样了。也没什么否则的。
5.老炮儿 大陆
这部冯小刚、吴亦凡、TFBOYS、李易峰主演的电影,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些看似很难调和的演员是如何在一部管虎的电影里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冯小刚这个六爷的角色是如何被“写进中国电影史”。事实证明年轻一代演员就算努力,也的确还是生瓜蛋子,败下阵来,而冯小刚在《老炮儿》的表演则显得功高震主,他的表演产生的压制效果,压倒了这部电影,也让其他角色再努力,都黯淡无光。
管虎想拍堂吉诃德,最后只拍了架风车。管虎拍《老炮儿》,为了完成主题,传递出其价值观,甚至不惜剧情硬伤、诸多疏漏。但是这个主题,也因此没有靠住脚:比如一个老百姓有没有本质上分清楚善良邪恶,竟然是中纪委来刷存在感;比如为了表现时代更迭、规矩不再,其中的晚辈们,不是李易峰、脑残粉小信使这样的迷失方向的小混混就是吴亦凡和他的朋友们这样的富二代官二代。这些铺满符号、硬安插意义的设定,都本不属于老炮儿,却硬被安在了他身上,企图在他身上找寻江湖规矩,但老炮儿40年前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其实是那个破坏规矩的小子。
后三分之一的走向也是为了拔高混混成高大的英雄,却没有达成,最终呈现出非常脱离现实的效果,也把这个人物写得迷失了、走偏了。这就是管虎的问题,为了主题表达和所谓的能看懂,把人物夸张,行为吊诡,前后不一致。但他没有意识到人物才是这个片好的地方,其主题并不出彩,对主题的讨论也因为无数漏洞而走向惘然。
而冯小刚企图和六爷这个在剧作上有缺陷的角色完全融于一体,同时找到了超越的路径:冯小刚就是六爷,六爷就是冯小刚,演员和角色需要彼此的寻找,彼此对彼此的造就。同时,他真正意义上赋予了这个本已经在创作中超脱于现实、很符号化的角色以可感的灵魂,在某种层面说,这种弥补成功了,冯小刚的演绎让这个片勉强回到了它该属于的轨道。
6.山河故人 大陆
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虽然是他最高票房的作品,却也一定很让他失落,最终影片想拿的一些奖,一样都没拿,在影评人圈内又被黑出十万八千里去。不过,我终究还是喜欢它的。生硬其实还成,刻意其实也还成,都尚在接受范围之内,也没什么不好。这也的确是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之后,最好的一部电影。虽然野心太大,只完成了大约一半,依然值得鼓励。昨天、今天、明天,贾樟柯最情节的一次,用家庭亲情伦理的情节剧,扩宽了开放性叙事的自由和由此而产生时空命运的对比。
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最不受人待见的第三段。那段浮夸而荒谬,像是没有根基就急着想往上面盖空中楼阁,结果连这空中楼阁都没有盖成。我却喜欢,因为它是贾樟柯电影生涯中最不切实际的一个段落,你可以说它拍砸了,但这种拍砸才是好玩的:悲观主义者的70后群像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幻想中寻找自己的根,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创作,放弃写实,劈头盖脸上来就是不间断的荒诞麻木之悲苦,令人气都喘不上地尴尬。但换句话说,反而这种看上去假的不可救药的寓言,是值得拿来把玩的。也正是如此,我完全原谅第三段的满目疮痍,而且以其为趣。相反,受褒奖的前两段因为见面多次,已然没什么太大意思。
最后,《山河故人》所说的主题,我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关系),都是隔阂着的,但亲缘却只是生疏,不会断。山河呢?我觉得贾樟柯没有过于急切要拍山河的意思,只是为了拍人带出来的,可惜这次失手,带多了,造成了众多影评人口诛笔伐的假象,可怜。
7.大同(中国市长) 大陆
周浩连拿两次金马,而且这两次连拿几乎都是以碾压级别拿到的,可以说是现在大陆最当红的一个纪录片制作者了吧。之前有和人谈起这些纪录片放映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目前阻止的一个事。中国不缺乏好的纪录片制作者,却缺乏好的纪录片传播渠道,当然,不被禁是第一件事。
有人说这个片是周浩的《书记》2.0,的确相像。在《大同》里,导演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处理素材的功力一流,拿捏人物形象的功力一流。整件事情,拍摄对象,都是极高难度的,不是平凡小人物,而是耿拆拆。
混进领导队伍跟拍,如何去处理平衡耿彦波这个形象,各种协调权衡、游刃有余,这种放在美国来看很自然的纪录影像,放在中国、放在太原,来凸显一个政府的众生像,本身也带着荒谬之气。
8.烈日灼心 大陆
这是一部不一样的华语类型片,黑暗和光明二元对立面的打破、复杂精准的调度、有质感的镜头、花样翻新的剪辑、离奇的剧情和大尺度,让这部曾经被禁的《烈日灼心》,散发出独特的气场和气质,就像是《白日焰火》一般,一部文艺范的犯罪类型片。
9. 解救吾先生 大陆
丁晟的水平是什么样不多说,大家早已经被那么多年的成龙贺岁档折磨成狗带了,不过这一次,比他之前所有作品加起来还要好看,估计也是此生最佳。一种非线性的正倒叙案件还原,整个事件的构成和所有的形象的塑造,都不错,最可贵的是整个片很高的完成度。
10.我的少女时代 台湾
《我的少女时代》是一部高票房台湾的青春爱情电影,《致青春》版的《那些年》,虽然有着极其俗套的故事、极其烂俗的路数,却非常动人。它,可能是中国目前最被女生喜爱的青春电影之一。
绝大多数青春片一直在强调的疼痛青春、谁比谁渣,但其实大部分人生活环境不是天天都有阵痛,隔三差五的还来场剧烈的撕心裂肺。而《我的少女时代》,在度过了前二十分钟惊诧于话剧一样的表演方式和日本漫改风之后,这部电影的真实的样貌显露出来——一颗很纯粹的少女心。
初恋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多角恋”,而这场不算多角恋的“多角恋”,却贯彻着男主和女主互相为彼此做的心酸的牺牲,这听起来是多么俗。但是,导演并没有放任俗套以排列的方式,也并不是随便完成一部俗电影圈钱,而是期许少女们的生命里,那颗萌动的少女心,在敏感的年纪,感受到纯粹的爱、迷朦的暧昧、被细心地捧起不让其碎。
而在无数俗套之下,这部电影却能保留这样的特质,继而将这种特质和其狗血俗套的剧情发生连锁效应,不仅不让人生厌,反而令人感动和认同,这也证明了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它不是为成功而成功,而是因为这种认同感的产生来自于其导演编剧皆是处女作的这种积蓄已久的创作冲动和真实的情感。
11.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大陆
李睿珺,第七代导演里一位一直对独立儿童电影有着执着追求的导演,拍了这部在国际上获奖历程长达一年的电影后,再度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这个电影的故事主要聚焦于阿迪克尔和巴特尔这对裕固族兄弟身上,通过他们的一次“回家之旅”,描摹出扎根于这片西北大地里的过往、现状与未来。这是继李导的那部《白鹤》之后,又一部有诚意、有执着追求的独立儿童电影;也是一部扎根于中国西北广袤大地的文艺片。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描绘少数民族的独立电影,其形成的诗意并不矫情、很扎实,也给人带来非常新奇的体验感。最值得肯定的,是贯穿于其中的真实情感,那份对草原环境破坏、民族迁徙、过往不再的惋惜伤感之情,这份情感格外真实动人,也具有批判力度。
12.滚蛋吧!肿瘤君 大陆
“小妞电影(chick flick)”,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基本上约等于松散拼凑的情节、莫名其妙的人物关系、乱七八糟的情感、自以为是的时尚,来轻松一下都市女生的疲惫身心。如果不是想要被矫情到恶寒症发作还是别去自虐了。然而这部《滚蛋吧!肿瘤君》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法,尤其是对各式各样的流行事件进行戏仿的部分,达到了不同效果,走出了另一条路。从头到尾就像是狂放情绪炸弹,不断让全场笑到奔溃、哭到断片,情绪的转换游刃有余,整个影厅的观众全程处于癫狂的观影状态。
很多时候,这种弱情节、重感染力的电影总是容易在各个方面都显得泛滥而单薄,它不是;很多时候,那些绝症片,总是在廉价地反复强调的煽情和滥情,它不是。这种不同,使得它虽然有小妞电影的壳,但其所到达的野心,显然比它的同类高出不止几个台阶。
中国市场是很不可思议很混乱的市场,这部电影的成功可以算是互相促进、良性增长。
13.我是路人甲 大陆
《我是路人甲》既不商业也不文艺,而且放在哪个角度看,似乎都不太行。演员表演,无数人说了无数遍不能看;剧情,无数人说了无数遍灌鸡汤。但我也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如果用真心去打动了那一批它所想要打动的观众,俘获他们的心,银幕上下形成共鸣,无论高明好坏,它都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
《我是路人甲》的心,就是真实的热爱。它是很久以来,大陆院线环境下第一部完全没有明星来主演,不追求商业价值,认真的、诚恳的,记录当下横漂这个群体、横店这个地方、这个兵荒马乱的影视文化市场,同时在其中灌注心血和情感的作品。
它不是没有问题,在苛刻的影评人口中,它全是问题。在很多观众眼中,它有点教条主义。有的时候我会过分地去热爱那种彻底跌入绝望的电影,比如《爆裂鼓手》、《狐狸猎手》之类,看完之后绝望地无可复加,不过《我是路人甲》里对绝望的展示,最终用一种鸡汤来完成了反鸡汤。
14.杀破狼2 香港
动作电影文戏不行乃兵家常事,好好拍动作一样炫酷飞起。《杀破狼2》一方面在营造黑暗、血腥、残忍的观感上下功夫,非常注重绝望氛围的营造。那三段令人瞠目结舌的长镜头也绝对是堪比好莱坞最优秀的那批动作片(也许你们想不到我是影史百大动作片几乎看完的奇葩),打斗非常流畅好看,在保留郑保瑞风格特色的同时,也完全达到好莱坞最高水准。另一方面, 吴京、托尼·贾和张晋三人打斗的不同风格分工,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15.华丽上班族 香港
舞台剧、歌舞片、实验艺术的元素以强形式感植入到当代职场的题材里,不得不说杜琪峰的玩票之作还是挺有种的:虚浮夸张的表演、人物空洞的心、极为肮脏的几段感情,再加上美术这边晃眼的线条和透明的墙、巨大的齿轮和无处不在的钟。即便配备了无数明星,却的确是从刚开始就准备好了烧钱赔钱。
片子描绘的一场股灾前前后后的一间公司里,那些整日忙碌的上班族,空洞而丧失自我的形状,在酒桌上所暗涌的阴谋,拿股票当博弈,闲言碎语,花天酒地,很有可能是很多人未来的形状。
可惜这些并不深刻,而仅仅只是随意截取了,当代人很浅层面的一些生活现状,并加以嘲讽。但当嘲讽的对象设置为大多数上班者(少数人不上班吧?)上班的人好不容易下了班,还要去电影院看杜琪峰嘲讽自己,又有何意义?况且这是世界运行的机制,连整部电影之所以成立,也是因此。这反而给这部实验电影自身以极大的荒谬拷问。
16.我的诗篇 大陆
诗歌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秘密。这部纪录片描述了六位特殊工人,有自杀身亡的苹果手机生产工人,有叉车工、爆破工、制衣厂女工、少数民族工人,乃至地下800米深处的矿工……他们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们敢于从沉默和被代言的境遇站出来表达自己,用诗书写劳动、吟咏爱情,也用诗抒发悲欣、直面死亡。他们的诗是一个个不平凡的平凡故事。
《我的诗篇》作为一部描述工人诗人的纪录片,影像和文字结合得非常好,并没有只抓住诗意的表层,而是内化成极富张力、冲击力的影像,企图在里面找平衡,公益性质的社会意义也非常OK。所以虽然没有把一个如此出众的题材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但也已经很不错了。很可惜的是在纪录片的形式里过分抒情,配乐也在很硬地进行抒情,手持两项金马奖提名却还是输给《大同》,也是意料之中。
寻求电影资源,更多电影推荐,关注公众号:电影大湿(dian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