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每周末要天南地北的出差。
这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当时的航空公司消费积分多到用不完;第二个,就是住酒店的经验特别丰富。
那时大多数酒店的风格,基本都是仿欧式的,且基本没有什么特色——该配备的都配备了,但也就这样了。
虽然说当时出差主要的诉求就是晚上能睡得好一点,但有时候也会琢磨一些关于酒店的细节,再加上自己也比较喜欢玩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其中酒店类经营是一大最爱,所以时常会想一个问题:
在遍地仿欧风格的酒店中,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中式特色的酒店?
话说那时候就是身体很忙,但大脑还是有空余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说穿了就是“闲得慌”,我就继续琢磨:
那么怎样的酒店,才算是有“中式特色”的酒店呢?
2
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视觉外观。
一说起“中式风格”,很多人心目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红柱绿瓦”,甚至还要有一些特别有标志性的元素,比如大红灯笼。
但我觉得倒不是。
都9012年了,能把中国的传统特色用现代的风格体现出来,才是最赞的。如果一定要我形容,我觉得风格应该是“大气简约”,“雍容典雅”,以及“内敛沉稳”——当然不用拒绝西方建筑的一些审美,但要让中国人一看就有一种文化上的亲切感。
那种感受和氛围,从室外开始就可以营造。
图一
图一
而客人办理入住的酒店的大堂,未必一定要富丽堂皇,珠光宝气,但中国人那种内敛、沉稳和典雅的感觉要有。
图二
图二
包括客房的设计。倒不是一定要弄几套明清时期的雕花大床或者卧榻,就算是“中国风”的布置了。我倒觉得,明亮、简约和典雅的风格,就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图三
图三
图四
图四
至于酒店的其他地方,不用太浓烈,装点些中国元素就很不错了:
图五
图五
图六
图六
3
当然,如果是一家21世纪的现代时尚的“中式酒店”,光有视觉效果是不够的。我大中华的有一大特色肯定是逃不掉的,那就是“食”文化——这也是体现一家酒店水准的重要评判尺度。
当然,餐厅的本身的设计风格就很重要:
图七
图七
其次,当然是菜肴本身了。
中华饮食文化流传上万年(如果从陶器和水稻种子被发现算起的话),全国各地据统计至少有6万种以上传统菜点。说实话,如果要在一家酒店里吃到所有的美食,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有全国各地的中华美食精选,那真是一件妙事。
比如牛肉:
紫苏红葱鲜鲍雪花牛肉
紫苏红葱鲜鲍雪花牛肉
美味的河鲜:
金汤小米涮桂鱼
金汤小米涮桂鱼
糟香醉蟹
糟香醉蟹
要有汤:
玉竹海螺炖花胶汤
玉竹海螺炖花胶汤
当然,更少不了各种特色的点心:
无锡小笼包
无锡小笼包
好,一家酒店,有了视觉效果,有了美食,是不是就够了呢?
我觉得,还不够。
4
如果说一家酒店,硬件包括空间、设计和菜品的话,那么软件同样重要,比如文化。
“文化”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虚,但其实也是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你把它体现在各个细节中。
比如服务。
说实话,如果达到一定星级,尤其是五星级的酒店,基本的服务肯定是达标的。那作为一家中式的酒店,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地方?
我想,可以从“礼仪”的角度入手。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虽然古时候的繁文缛节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已经简化了很多,但我觉得一些中国人基本的礼节,还是很有存在必要的。
我曾经住过东京的一家酒店,那里的服务人员在走廊上只要看到你,就会站到墙边,向你恭恭敬敬地鞠一躬——当然,这种礼节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也未必适应。但中国的一些基本的礼仪,如果能融入酒店,那应该是很好的。
又比如,茶道文化。
如今的每一家高星级酒店,“酒吧”这个单元肯定是不能少的,但如果能在“饮茶”这个中华特色上下一番功夫,其实是很吸引客人的一个点。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进而延伸出“日本茶道”的分支。但我个人觉得,与更讲究“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相比,中国的茶道更宽松一些,更平和一些,有时强调的不是一种仪式感,而是人与人借着饮茶而达成的一种交融感与和谐感。
日本茶道独成一派。集大成者千礼休 (1522-1592年),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 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在他剖腹自杀后,他的茶道精神和规定被后人视若圭臬。
日本茶道独成一派。集大成者千礼休 (1522-1592年),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 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在他剖腹自杀后,他的茶道精神和规定被后人视若圭臬。
作为酒店里的茶室,本身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当然,配上中式的视觉设计,就更赞了。
图八
图八
“文化”同样还可以体现在酒店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上各类酒店举办的活动,“圣诞节”和“情人节”永远是两大重头戏。不过近些年来,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开始成为酒店的活动文化支撑,比如端午、重阳、中秋等等,这是一个不错的势头。
5
好了,话都说到这里了,我想你们也知道我这篇文章想说什么了。
没错。当年我的那个愿望,以及躺在欧式酒店里瞎想的那些细节,如今居然在现实中实现了——真的有了这样的酒店。
这就是洲际酒店集团(IHG,即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旗下的“华邑”酒店品牌。
这是一家创立于2012年的品牌。“华”,指的就是“中华”,而“邑”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意为“都邑”、“城市”——“华邑”两字合在一起,我猜有“华人聚居之地”的意思。
这也就意味着这家酒店,是以中华文化为特色,根据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而打造的酒店。后来我了解到,“华邑”也是IHG酒店集团旗下单独一支以“中华文化”为特色的高端酒店品牌。
说来也怪,作为一个外来的“洋和尚”,却想着要念一本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国经”,真的能念好吗?
其实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还去搜了一系列的照片——
是的,前文中所有的酒店外观、大堂、客房、茶室照片,以及所有的美食照片,凡是加了 “图x ”的,都不是我在网上随便找的,而是“华邑”品牌在全国各地的酒店的真实照片——它就是这个样子的。
说实话,看了以后,有点心动的:很像我心目中中想的那个酒店的样子。
但是,照片为虚,感受为实。
在上周,我就有了这样一次机会,来到了海南岛的海口,入住了海口华彩华邑酒店。
那个我想象中的酒店,真的是那个样子的吗?
6
酒店的特色,我从进入酒店大堂门口那一刻,就感受到了。
门口的迎宾小姐,盈盈给我行了一个万福礼。
“中华万福礼”相传源自唐朝武则天时代的规定:女子相见,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
到宋、明时期,“万福礼”的手势变为双手相交,右手在上,手势可掌可虚握,放至胸腹间。到清代,双手也可为叠放。
“中华万福礼”相传源自唐朝武则天时代的规定:女子相见,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
到宋、明时期,“万福礼”的手势变为双手相交,右手在上,手势可掌可虚握,放至胸腹间。到清代,双手也可为叠放。
酒店的大堂,现代,时尚,但却有充满中国元素。
从酒店环境的一些设计,到酒店房间的点心,甚至到走廊的壁灯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元素。
每一家华邑品牌旗下的酒店都会在房间里放上一套茶具及四款不同的茶叶,客人在客房里可以享受传统茶文化艺术
每一家华邑品牌旗下的酒店都会在房间里放上一套茶具及四款不同的茶叶,客人在客房里可以享受传统茶文化艺术
当然,重点考察的,还有酒店的美食。
中餐厅一角
中餐厅一角
这是我吃到的华邑“2019秋冬时令菜单”中的几道菜品(“华邑”品牌每年都会联手中国东南西北四大地域的美食顾问,推出“秋冬菜单”和“春夏菜单”)。
这是我吃到的华邑“2019秋冬时令菜单”中的几道菜品(“华邑”品牌每年都会联手中国东南西北四大地域的美食顾问,推出“秋冬菜单”和“春夏菜单”)。
这里还想特别提一下他们家的早饭,作为一个“面霸”,你们可以想象我早上走进自助餐厅,看到这个景象时的惊喜之情:
工作人员还和我说,每家华邑都有这样一个“麵家”,开到凌晨12点,深夜也可以来嗦一碗暖心的当地特色面食,喜欢牛肉的也可以在每家华邑吃到品牌特色的香辣牛展面。
“华邑”品牌一直提倡“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
电梯里的屏幕,一直在滚动播放这个品牌追寻的特色
电梯里的屏幕,一直在滚动播放这个品牌追寻的特色
而“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自然就包含一个重要元素:“茶”
“华邑”酒店里的“举茗邑”一直是华邑酒店的一大特色,是华邑的品茗社交空间。我被告知,在所有华邑酒店都设有茶室,倡导入住宾客感受中华的茶道文化。
海口这家酒店的“举茗邑”一景
海口这家酒店的“举茗邑”一景
“举茗邑”内有专业琴手的古筝弹奏。说来有意思,那天我正好在微信群里和六神磊磊开玩笑,这个重庆女婿说“重庆是感情留人”,我就说,是不是当初有人对你唱“悄悄问圣僧,重庆美不美?”,结果外面这位小姐姐恰好就弹了一曲许镜清老先生谱曲的《西游记》里的《女儿情》……
我入住的第二天下午,正好酒店举办了一场分享会。
发布会的现场布置也是古色古香
发布会的现场布置也是古色古香
见面会的主角是歌唱家龚琳娜和她的团队,我也跟随着他们在华邑体验了一场场景式中式文化体验之旅。
这次龚琳娜全国的巡演,也多次下榻华邑酒店。按照她的说法,是因为她喜欢这家酒店的中华文化氛围。此前,华邑早前和非遗茶大师推出过“二十四节气茶”,和这次龚琳娜“二十四节气”诗词音乐的概念正好吻合。
来参加这场分享会的,除了部分媒体外,还有IHG rewards优悦会会员
来参加这场分享会的,除了部分媒体外,还有IHG rewards优悦会会员
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同样源远流长,除了传统的春节、端午、重阳、中秋这些节日外,各种时令节气其实也是承载着先辈们的传统和记忆,比如根据干支历建立的“二十四节气”,曾被称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春”,“白露”,“秋分”,“芒种”,“谷雨”……这一系列名词,让人一望就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而结合这样“华邑”这样的酒店,确实相得益彰。
7
因为有其他安排,所以我只住了一晚,就离开了这家酒店。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晚,“华邑”这个酒店品牌,还是给我留下了不少深刻印象。
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已经浸润到了我们记忆的深处,体现在了每个生活的细节。而在如今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肯定面临竞争和挑战,但更多的,其实是走向全世界的机遇。
当然,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扬和创新。
而我认为,这种传承、发扬和创新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可以是建筑,可以是画作,可以是文学,可以是电影,甚至可以是短视频,当然,也可以体现在迎来送往的酒店文化中。
“日式酒店”已经在全世界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标志,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有“中式酒店”呢?
据了解,目前华邑在国内已经开了9家酒店,分别在海口、南昌、阳江、昆明、张家口、无锡、芜湖、厦门和西安,北京的新店也即将开张。
我还听说,他们正在筹备迈出中国的第一步:在海外开出第一家华邑酒店——由外国人投资,在海外的大都市,开一家中式特色的五星级酒店,听上去还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这样的酒店,我确实是希望能多些,也希望能做得越来越好。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每次“游”完归来,都会给读者奉上一些小礼物。
这次的礼物,是我买的的 “玲珑瓷” 的茶杯三个:
“玲珑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自明代永乐年间发展以来,已有近600年的历程。它通过胚体镂雕工艺,上釉烧成后,玲珑剔透。同时,高温烧成的玲珑瓷瓷质环保坚硬,不留划痕,耐用耐热。
冬日暖阳,用这茶杯泡一杯茶,翻几页书,感觉应该是不错的。
我将在今天留言的读者中选取 三名 ,为你们每人奉上一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