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_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才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32
导读

教育最大的目的,不是把孩子牢牢捆在身边,而是给他们独立的能力、胆量和自信。 此外,父母要多创造机会,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力。 当然了,在重要的事情上,家长还是要提前安排好,不…

文:文雨

1、你的倍加呵护,并没有养出优秀的孩子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农民种树,一个对树苗倍加呵护,另一个打理没两天便不再管。

不久后,前一个农民的树苗长得郁郁葱葱,大家纷纷夸他勤快,而指责另一个农民懒惰。

然而,暴风雨肆虐后,“娇生惯养”的树苗所剩无几,而“粗生粗养”的树苗经住了考验。

在教育路上,不少家长正在扮演着第一个农民:

为了不累着孩子,几步路的距离也要开车接送;
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业,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参与;
为了培养孩子的才艺,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知识不论难易一股脑塞给他们;
为了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使劲夸奖,而做错搞砸的事情都帮他们收尾。

家长恨不能帮孩子做所有的事,只希望换来孩子的学富五车、十项全能。

然而,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孩子不仅没学好,反而还染上了娇气、霸道的坏毛病。

2、你的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的成长

2018年,中国青年报对2014名受访者展开调查,其结果显示:

34.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父母替孩子包办个人事务会持续到孩子上大学;

23.5%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父母的这种做法持续到孩子上中学;

其余的数据还有,持续到孩子工作和成家(18.0%),一直存在(15.0%),持续到孩子读研究生(5.4%),持续到孩子上小学(3.4%)。

由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包办替代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急需正视并作出纠正。

因为,父母如此行为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 “家长安排—孩子执行”的模式,长期以往会滋长孩子的懒惰和依赖性;
  • 由于没有选择的机会,孩子越来越不愿动脑筋,逐渐变得没有主见;
  • 凡事都有家长兜底,孩子没有养成善始善终的意识和习惯,责任感严重缺失;
  • 当孩子长大离家、独自生活时,他们根本无法很好地规划未来。

在该放手的时候选择包办替代,这不是爱而是害!

3、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管教而是放手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笔者深以为然。

要知道,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你无法全部交给孩子。

同样地,你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更别提时刻紧盯、万事为他们善后了。

终有一天,孩子必须独自面对世界,独自学习和生活。

试问,到那个时候,你是想让孩子整装待发、主动出征,还是让他们弱不禁风、不战而屈?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曾指出: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孩子应该走在前面,父母应该跟在孩子后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支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育最大的目的,不是把孩子牢牢捆在身边,而是给他们独立的能力、胆量和自信。

只有教得越来越少、管得越来越轻松,家长的教育才算是正确、有效。

只有让孩子长出丰满的翅膀、伸出茁壮的根须,他们才能不畏飞翔,不惧风雨!

4、这4个小方法,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

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家长不妨做到这4点:

1.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氛围

当孩子遇到好奇的问题时,父母不要急着回答,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自主探索的兴趣,也避免因一知半解而误导孩子。

此外,父母要多创造机会,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力。

2. 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由

每天空出一段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锻炼他们的时间安排能力。

当然了,在重要的事情上,家长还是要提前安排好,不能任由孩子发挥。

另外,在使用手机方面,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孩子玩手机上瘾。

3.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从小事开始,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例如读什么课外书,周末学习之余怎么安排等等。

家长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说说选择的理由,借机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培养孩子收拾书包、整理衣橱等的技能和好习惯。

让孩子掌握基础的工具操作,如扳手的使用,门铃对讲机的操作等。

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不妨教他们做几道菜,前提是家长必须在一旁陪同。

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才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