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颜值,不得不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49
导读

实际上它也是簪、钗的一种,其特征是有一串或几串下垂且较长的坠饰,或是以极细弹簧状银丝将银花枝等饰物固定在某种支撑物上,能随人行走而摇颤不已。 高12.5厘米,装饰了鱼跃龙门、瓜瓞连绵、石榴多籽的图案 …

云南少数民族饰品之——头饰、耳饰、颈饰

选自《银辉秘语》

本文共计3069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各位读者,

小哥哥小姐姐们,

大家注意啦!

今天的内容,

有点 bling-bling哦!

各种珠光宝气,

各种颜值爆棚,

不信你看↓

先睹为快

点击此处

想必您也猜到了,

没错,今天小编要给您介绍的

就是

我们大云南那些巧夺天工的

“银 饰”

先来“听”一首彝族民歌 ↓

要问老古时候的事么,老辈子已绣在衣服上了;要分辨各个民族兄弟姐妹么,看看穿着的和挂着的就清楚啦!

——彝族民歌

正如彝族民歌唱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那些来自远古的呼唤和岁月的记忆,就编织在他们的衣服上,闪耀在那精美的饰品里。

云南人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

云南少数民族对饰品的热爱是流淌在血脉中的记忆与传承。银饰,作为饰品艺术独特的组成部分,是云南乃至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精美的银器饰品用最直接的影像,向大家展示了云南绚丽多彩、蔚为大观的历史与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银饰不仅继承了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富有生命力与创新的传统,更保留了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装饰与佩戴方式。银饰 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件小小银饰品上錾刻的纹样可能就是一个神话或历史故事的浓缩……

头饰

头饰

- 簪与钗 -

簪又称为笄,单股,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普遍使用,且男女皆用。钗为两股笄,出现时间稍晚于簪,相对簪主要用于挽发而言,钗主要用于固发,即固定头发用的卡子,主要为女子使用。

◆ 清 白族点翠镶珠石珊瑚簪

通长9.5厘米,宽5厘米

◆ 清 白族如意云头錾花银扁簪

通长13厘米,簪首最宽6.9厘米

◆ 民国 白族银镀金镂空扁簪

通长9.5厘米,最宽3厘米

两端簪首为宽形尖叶状,中腰细窄,整体微呈M状

◆清 拉祜族银扁簪

通长10厘米,最宽1.7厘米

簪柄对称錾刻变形蝴蝶纹,蝴蝶双翅装饰几何纹,中有起棱

◆ 民国 白族牡丹蝴蝶银插簪

通长11厘米,最宽4.4厘米

- 步摇 -

所谓步摇,即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从汉代以来步摇就是备受欢迎的首饰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实际上它也是簪、钗的一种,其特征是有一串或几串下垂且较长的坠饰,或是以极细弹簧状银丝将银花枝等饰物固定在某种支撑物上,能随人行走而摇颤不已。

◆ 民国 瑶族凤头镂花铃链坠银插簪

通长45厘米,簪首长4.5厘米。文山广南瑶族女性发饰,通常多支簪钗搭配使用,步摇式插簪多在发髻前后各插一支,使得坠须自然垂落。

- 发箍 -

◆ 佩戴银发箍的佤族女子

◆民国 佤族银发箍

通长50厘米,宽1—4.4厘米

◆民国 佤族银发箍

通长53厘米,宽1—5厘米

- 冠饰 -

云南少数民族使用的冠饰多用于节庆、婚礼等隆重场合,造型华丽,做工精细,最华贵的当数凤冠。这里说的凤冠与内地宫廷或者民间使用的凤冠形制与饰法大不相同,过去主要在德宏傣族土司女眷中使用,也被称为喜冠。

◆ 清末民初 德宏傣族银镀金龙凤镶石喜冠

通长18厘米,宽8厘米

◆ 民国 德宏傣族双龙戏珠喜冠

通长21厘米,主体高8厘米,宽15厘米,重100克

◆ 民国 傣族银镀金坠须凤冠

(左)通高25厘米,主体高11厘米,宽13厘米,重160 克。

(右)通高26厘米,主体高13厘米,宽16厘米,重165克

◆ 民国 德宏傣族银镀金麒麟戏珠冠饰

(左)通高24厘米,主体高9厘米,宽12厘米,重130克。

(右)通长24厘米,主体高9厘米,宽10.5厘米,重128克

◆民国 傣族银镀金佛塔垂帘冠饰

通高16厘米,高7厘米,宽13厘米。民国德宏地区傣族土司女眷在婚礼或节庆时使用

◆民国 彝族錾花镂空鱼跃龙门银冠

高12.5厘米,装饰了鱼跃龙门、瓜瓞连绵、石榴多籽的图案

- 帽饰 -

帽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各支系之间,有着重要的规范功能,是区别、判断异同的最显著标志,同时也对人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区示与规范有着重要意义。有的民族从出生、成年、婚配、为人父母到死亡,每一段生命中的重要历程,可能都要更换相应的帽饰来适应其所在民族生活中的角色。

帽箍与勒子(也称抺额),都是由包头演变而来的无顶帽。它既可以通过两边预留的挂环直接穿线悬于额际,也可将之固定在头帕或布帽上。清代白族彩绣饰银镶石翡翠头箍,黑底,彩绣花卉,帽箍主体部分装饰镀金蝴蝶、凤凰、方形翡翠片饰,凤凰颈部饰有弹簧绒球,头箍尾部为银质菊花、蝴蝶、佛手等,两边以银链连接,寓意吉祥长寿,一般为老年妇女使用。由于大理地处滇西,离翡翠主要产地缅甸路途相对较近,因此白族地区较早就开始使用翡翠制品。

◆清 白族彩绣饰银镶石翡翠头箍

银泡是哈尼族最爱使用的装饰图案,常使用大小不一或均匀的银泡排列出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案。头箍常搭配头帕等使用。民国哈尼族银泡头箍中大量使用的银泡是哈尼族最爱使用的装饰,将其装饰效果发挥到极致,密集的银泡有让人联想到披星戴月的效果,表达了对日月星辰的崇拜。

◆民国 哈尼族银泡头箍

- 顶板(顶盘)-

云南少数民族顶饰以瑶族银顶板(也称为顶盘)尤为出众。瑶族银顶板一般为银制圆盘形,主要有两种形制:一是中心镂花太阳纹,边沿素面无纹;一是盘心为镂花太阳纹,中间为两层银丝类似自行车车轮钢圈与钢丝组合形式编插,每根银丝外端焊接小银片,层叠相加如鱼鳞。银顶板不仅工艺精湛,且含义丰富。瑶族女性佩戴顶板有一定的规矩,女性只有成年以后才开始佩戴。

◆民国 瑶族银顶板

直径12.5 厘米。圆形,中间圆钮为菊花形,两层太阳芒纹均为八束。

◆民国 瑶族双边银顶板

直径15 厘米,重260 克。圆形,中间錾刻太阳纹,芒为十束,芒间镂花,外层芒纹内饰菱形。

◆ 民国 瑶族双边银顶板

直径15 厘米,重260 克。圆形,中间錾刻太阳纹,芒为十束,芒间錾镂空乳钉纹十枚,其余部分满錾几何纹,边饰两圈银片,装饰精美。

耳饰

耳饰

云南少数民族耳饰风格十分多样, 既精巧细腻,又粗犷淳朴,主要有耳环、耳坠、耳柱等类别。

- 耳环 -

耳环也称耳圈,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挂钩形、曲形等,在基础耳圈上,常常加以变化。在文山及滇南部分地区,流行蚂蟥圈耳环和泥鳅丝耳环。蚂蟥圈耳环多为银质,因形似蜷缩的蚂蟥得名。壮族泥鳅丝银耳环一端为蕨牙形,一端饰有小银柱头,环身光滑如泥鳅。

◆民国 瑶族银丝盘云头花耳环

通长9.7厘米,直径3.5厘米

◆民国 傣族蚂蟥圈银耳环

直径5.4厘米,重22克

◆民国 傣族银镀金花丝菊瓣耳环

直径1.8厘米。德宏傣族典型耳饰,银质镀金,造型精巧,技艺高超,造型优雅又能保持重心,利于佩戴。装饰繁复却极为小巧,充分展现了傣族柔情似水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趣味。

◆现代 藏族镶珊瑚松石银耳环

- 耳坠 -

耳坠通常由主体耳环加上坠饰组成,耳环下坠有银叶片、银串珠、银花等饰物,其主体为挂系着的坠子。孙和林在《云南银饰》中将耳坠主要分为三种:独坠型、多坠型、镶珠串珠型。

◆民国 佤族灯笼形银耳坠

通高9.5厘米,重73.5克

灯笼形银耳坠上半部为素面,下半部满绕花丝,并均匀分布四朵六瓣花,澜沧县佤族使用。

◆(左)民国 彝族镶珠花丝坠铃银耳坠

◆ (右)民国 傣族镀金镶珠银耳坠

◆(左)民国 纳西族银耳坠

◆ (中)民国 苗族银耳环

◆ (右)民国 彝族錾花蝙蝠纹银耳坠

◆民国 乳丁三角镶红银耳坠

通高10厘米,重30克。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广泛使用,傣族、拉祜族等民族均有使用,风格浓郁粗犷。

- 耳柱 -

耳柱,顾名思义就是呈圆条柱形,佩戴时横穿入耳洞。因其中部常比两端稍细,这类形制又称束腰。不同民族、不同款式的耳柱粗细长短不一,有的两端粗细一致,有的是大小头。朝前一面或平滑或刻花或镶嵌,管柱或实心或中空。

◆民国 傣族顶花银耳柱

颈饰

颈饰

胸肩部是云南少数民族银饰装饰的重点。从其使用场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仪式感强的重器,主要指项圈、披肩等;一类是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指项链(挂链)、别针等。项圈和披肩是胸饰里面的重器,二者虽造型不同,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场合多有类似,均为盛装时使用,项链多为日常使用。

- 项圈 -

云南少数民族银项圈主要分为三种:圆环项圈、开口项圈、带坠项圈。每种又有若干样式,总体风格既富丽堂皇,亦简洁古朴。可单道佩戴,也可多道同时佩戴,还可以配以项链、挂坠等。

项圈是德宏傣族贵族婚礼中新娘的重要配饰。民国傣族银镀金龙凤镶珠项圈为月圆形,通体以银片打制为底,正中焊接立体二龙戏珠图案,配以双凤,镶嵌红、绿色料珠,其中大颗料珠四枚,小粒料珠若干,项圈两端尾部收口处做大雁形,极具动感,底部银片镂空并錾刻几何纹、缠枝纹。

◆民国 傣族银镀金龙凤镶珠项圈

最大直径29厘米,重410克

现代傣族喜爱使用一些银镀金材质的胸饰,不仅装饰了美,还表达了不同的寓意。未婚女性一般将八角花、凤凰花、芙蓉花等别在胸前,也常常将其别在发间。

◆(左)现代 傣族银镀金八角别针

◆ (右)现代 傣族银镀金凤别针

◆(左)现代 傣族银镀金芙蓉花扣

◆(右)现代 傣族银镀金菊花扣

佤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有“姑娘要戴银项圈才漂亮”的谚语。佤族妇女佩戴项圈时或一道,或两道,或再加其他珠链装饰。

◆民国 佤族錾花银项圈

直径18.5厘米,厚1厘米

- 披肩 -

云南少数民族使用的披肩,从形制及纹样上来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云肩这一典型中国传统服装配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继承与发展。

◆民国 德宏傣族银镀金錾花牌、铃坠银披肩

高50厘米,宽80厘米,重1400克

◆ 民国 佤族錾花鱼铃坠银披肩

领围46.5厘米,最 高49厘米,重753克

- 项链 -

项链又称为挂链、软项圈,可分为圆环项链、开口项链两种,一般素面或刻纹,单股或多股银丝扭编而成,断面有圆形、方形、扁形等,有的还加坠其他坠饰。坠饰既有银牌、银坠,也有贝壳、珊瑚、琥珀,甚至竹子、料珠等也见使用。佩戴时,常常多道一起佩戴,粗细、长短等各有所爱,随心搭配。

◆民国 景颇族坠叶银项链

周长96厘米

◆民国 哈尼族坠铃饰鱼开口银项链

◆民国 哈尼族花丝灯笼坠银片开口银项链

通长61厘米。两端坠银片饰,下沿为锯齿形,中间梯形部位分别錾刻几何纹、花草纹

◆民国 瑶族坠银链开口银项圈

通高54厘米

◆民国 瑶族长生保命锁

周长112厘米,锁长4.8厘米,宽3.1厘米

看完这场视觉盛宴之后,

有没有被它们的颜值折服呢?

这么好东西小编怎能私藏,

dang dang dang~

就是这本

《银辉秘语》

一本从头美到脚的书,

你,值得拥有 !

↓ ↓ ↓

《银辉秘语》

王珺 著

¢s9mVYAt0eUU¢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

《银辉秘语》 王珺 著

文中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银辉秘语》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