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型护卫舰(江湖Ⅰ级护卫舰),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型对海导弹护卫舰。该级舰以柴油机为动力,满载排水量1800吨。装备上游-1型(SY-1)舰对舰导弹、全自动舰炮、火箭深水炸弹发射器、水雷等舰载武器,以及雷达、声呐、通信、电子对抗等电子设备。
053H型护卫舰首舰516号"九江"舰,于1975年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12月下旬进行试验鉴定,12月31日交付服役。053H型护卫舰主要用于中近海护航、对海警戒和支援登陆、抗登陆作战。其后续改进型有:053H1、053H2、053H1G、053H2G、053H3、053H1Q等型护卫舰。图为516号九江舰
053H型舰体基本沿用了江湖级K型舰的设计,但舰首增加了一道舷墙,以减小甲板上浪。舰体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总体上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中部布置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舰上的动力装置和江湖级K型一样,但最大航速降低到26节。与江湖级K型相比,江湖级H型的舰载武器系统全部使用现有装备,不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反舰武器由以往的单纯以火炮为主改为由火炮和反舰导弹组合,极大地增强了对海攻击能力。图为511号南通舰
053H型护卫舰从1975年开建至1981年停产,同级舰共建造14艘,不包括出口型2艘。图为514镇江舰
在14艘053H型护卫舰中,由于建造时间的不同,各批次舰在舰体设计及武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但总体性能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随着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武器系统陆续完成研制工作,该型舰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改装,部分舰只用79式舰炮替换了老式的苏式舰炮,还配装了一部343型火控雷达。舰尾后部平台上增加了一部517型对空警戒雷达,完善了对空探测能力,全舰整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图为515厦门舰
053H型护卫舰上的武器装备以舰对舰导弹为主,辅以中小口径火炮和短程反潜武器,舰尾还设有雷轨,可进行布雷作业。两座回旋式双联"上游-1"舰对舰导弹发射器分别设在烟囱前、后的上甲板中线处,是053H型舰的主要反舰武器。舰首和舰尾各设有一座100毫米主炮塔。直至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开始,新建的053H1型护卫舰才装备了新的79式双联100毫米口径自动舰炮。图为519号长治舰
舰上的防空武器和反潜武器都较薄弱。4座人手操作的双联37毫米机关炮充当防空角色。反潜武器为五管反潜火箭发射器、装置在舰尾的4座深水炸弹膛式发射炮和2座大型深水炸弹投放架,并配合一部中频舰壳声纳,能进行近距离的自卫反潜作战。尽管按西方的观点,江湖级是一种效能不高的一次性攻击平台,但对70~80年代以海岸防御为作战指导思想的中国海军来说,053H是一种造价低廉、水面战斗力较强的护卫舰。图为518吉安舰
053H型护卫舰是人民海军六、七十年代"海岸防御"作战指导思想的典型产物,反舰火力强大,但防空反潜能力薄弱,只能在岸防导弹和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作战,排水量偏低,海上续航能力和自持力差。图为埃及海军951阿尔·扎菲尔号护卫舰(053H型护卫舰出口),1984年10月27日交付埃及海军服役
053H型护卫舰的研制首先解决"有无"问题,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只达到基本作战能力,没有刻意追求技术性能的先进,这也是当时最为现实的选择。图为埃及海军956纳赛尔(AlNasser)号护卫舰(053H型护卫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