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
连载1月有余,
感谢大家的持续追更,
后续章节内容,不在本公众号连载
关注公众号, 阅读最新的章节哦~
小编一直都在。
01
第八十五章:上尉的奇袭
“进化是一种残酷无情的规律,我们的祖先曾经只是一种矮小的猿猴,他们学会了用火,迅速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点;我们点燃了灯塔,它超越了我们,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唯一值得庆幸的部分在于,灯塔比我们的祖先仁慈。”
--人类失败主义者的匿名网络留言
肖勇身后笨重的导爆索嗖嗖地呈扇形飞将出去,所有已经出水面的装甲工兵,略略侧过身,并抬手遮挡头部,他们的装甲足够强大,但是仍然需要避免爆炸溅起的沙土破坏头盔上的电子设备。
爆炸在导爆索落地的一瞬间发生,将正面一公顷的海滩炸了个满地开花。如果灯塔埋藏的地雷,就在爆炸点附近,足够震坏其电子设备,如果离得稍远些,它们会感受到威胁,接下来,就会按照预设的套路,刨开沙土大逃亡了。
大部分人抖落身上沙土的功夫,海滩下面吱吱乱响起来,随后沙滩如开锅一般上下起伏,那些小东西正在前赴后继地钻出来。
士兵们迈着沉重的步伐冲上去,必须在第一时间,也就是“海螃蟹”最脆弱的时候,歼灭他们。
几百只圆盘状东西,顶开沙土;它们抖落身上沙土,同时从身下伸出六条腿来,然后如同刚蜕完壳的软脚螃蟹一般,在海滩上呆头呆脑地站着,收集四周情况,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早期的“海螃蟹”作为滩岸防御地雷,确实是一种参考了螃蟹的仿生武器,甚至也有八条腿,可以迅速在烂泥塘或者沼泽机动,而没有身体起伏,这样转移阵地,就不容易被发现。
但是灯塔在平衡了成本后,将八条腿改成了六条,效能几乎不变,只是越障能力变差。当然灯塔并不想要一种行动无阻的万能地雷,对于一种一次性武器而言,数量显然是更重要的。
“别让它们跑了。”
军士长大喝一声,第一个冲上前,他抡起右臂弹出的长刀指向一只“海螃蟹”。这柄长刀也是一种指向性很好的射频天线,可以在剑刃指向的有效距离内,干扰外部通讯指令,避免地雷受控引爆。
干扰起了作用,地雷如同受了惊吓般,瑟瑟发抖,不再乱走,犹如黑夜中,被手电筒照射到的螃蟹。
这种态势,说明它已经不再受到外部控制,而它自行决断的能力基本是反应式的,撞了墙才会转弯的那种。战壕里,百无聊赖的士兵中间早有传闻,拆解“海螃蟹”的电路板,屏蔽几个针脚后,可以很容易地将其恢复成一部扫地机器人(当然得拆掉炸药)。
这种传闻后来被证明是无稽之谈,但是海螃蟹的32位处理器,确实来自于战前蓬勃兴起的可编程家用电器(不限于一种)。
军士长持长刃逼近,猛戳向那只抖动着,不知如何行动的自导地雷。长刃带有很高的电压,在插入地雷的瞬间,足够破坏它的电子部分。
地雷尖叫着抖了几下,不动了。
军士长举起长刃,上面还插着一枚地雷。他全然不顾横飞的子弹,骄傲地转向肖勇:“小子,学着点儿。”
“海螃蟹”的行动简单可预测,猎杀它们几乎和训练时一样简单,只要别自乱了阵脚。
身穿重甲的工兵们迈开死沉的步子,向前走去。他们的火力不足以对抗从坑道里涌出的大量马克IV。不过,空军的轰炸正在前方展开,就隔着一道混凝土残骸,士兵每前进一部,都意味着距离己方火力更近。不过,他们从来不惧爆炸,因为他们是工兵。
每每空军投弹,将那些近在咫尺的马克IV炸成碎片,就会引起海滩上工兵的大声喝彩。他们迅速推进,将一片不大的雷场,草草清楚完毕。
一架疣猪攻击机从很低的空中飞过,它得为工兵门安心工作保驾。
疣猪的7管机炮横扫过那些潜伏在障碍后,等待露头袭击工兵的马克IV。
30毫米转管炮,很容易地给那些机甲开瓢,打的它们东倒西歪。
古铁雷斯上尉在飞机快杵到地面的时候,才拉起机头。他得恢复一些高度,然后迅速压下机头,再进行第二轮打击。
地面上的装甲猎人,多到超乎指挥部的预测。显然敌人不仅仅是靠地面运输,它们可能还有地下运兵通道。上尉刚才俯冲下去时看到,它们是从碉堡群后不远的废墟里钻出来的,废墟下面一定有名堂。
不过这也称了他的心,他喜欢面对敌人地面集群,他的转管炮,对这些东西的效率,远超过那些华而不实的制导武器。
这种老派武器,在新手手中不太管用,总是很快喷光弹药,但是对于他这样老手,可以反复进行很多次俯冲和高效短点射。
总的来说,他在与中国空军某人的竞争中处于巨大优势中,中国空军给他们的重型战机,增加了新式挂架,可以一次挂几十枚反装甲导弹,这些导弹齐射时,如同马戏团烟火表演,但是仍然是中看不中用。
不过这次,他不能继续追逐,并扫射那些“小鸡”。他得将机翼下两枚500磅炸弹扔下去,试着把那个不断涌出敌人兵力的洞穴炸塌。
他在空中转了一圈,观察那个地方,判断从哪里投弹,效果最好。毕竟他有工科学位,学的还是结构工程学,如何最有效破坏承重体系(包括建筑物残骸仍然维持的互相支撑的结构),可不是闭着眼瞎投弹,那是一门学问。
上尉正面飞向那个废墟入口。它由两块没有彻底断裂的波纹状厚钢板互相依靠着,形成非常稳定的支撑。他看不到里面的结构,但是必然有一条地道。
如果草草投弹,那只能在入口炸起几摊碎石,扬起一些飞灰而已,但是很如果能将炸弹抛进这个入口,就可以有效断绝这个源源不断的兵站出口。
上尉调整角度,径直飞向目标,同时手忙脚乱设定炸弹引信,延时到最大。投弹准确的诀窍在于靠近目标,并降低速度。
他的飞机很少携带制导武器,也不开启投弹瞄准仪,那些东西会强制他在远距离上改平,并限制过低的高度和过慢的速度,最终一定会让炸弹扔偏。事实上,自从灯塔开始造反,他就更相信经验,而不是电子设备了。
海滩上的工兵们惊愕地看着这一幕,以为这架飞机要进行一次自杀攻击。在最近几年的战争中,这种场面倒是屡见不鲜,但是通常都是灯塔的空中单位,它们总是不惧牺牲去完成灯塔赋予的使命。
古铁雷斯投弹的同时,拉起飞机。他精确估算了投弹后,减少载荷的飞机将获得的额外攻角。飞机几乎是擦着目标顶部拉起的。
炸弹的延迟引信在触地后0.4秒后爆炸,这段时间,足够炸弹翻滚着,再深入了一些洞穴。
几十台MKIV正集结在那里,部署反击计划。它们决定不再舔油出动,那样零敲碎打,总是被敌人飞机消灭掉;所以它们准备进行一次集群冲锋,只要有几台杀到海滩上,就足够对那些工兵展开屠杀。
两枚500磅炸弹蹦蹦跳跳地冲入会场,在敌群中爆炸。连接地铁的通道被瞬间的爆炸摧毁掉。
这次攻击的价值甚至可以上升到战役层面,灯塔最害怕的,正是这种小型单位在战场上的灵光一闪,这是他无法通过大数据预测到的。
不过,由于所有被毁马克IV都被埋在掩体下,所以,也不会有人将这笔战果,统计并加到古铁雷斯上尉头上,更不会有人意识到,炸掉这处地下运兵通道,对整个占据的有利影响。到目前位置,整个指挥部,都不清楚敌人的地下运兵规模和效率(张寻宁一直在地下无法送出消息)。这原本将是灯塔手中的一张足够撬动局面的的王牌,却被消解与无形。
02
第八十六章:凤凰坦克
“346型动力装甲去年的产量为14000部,今年则必须提升到500000部。我们已经将动员所有的产能,优先生产这种武器,但是仍然得进行一些简化工艺方面的改进。”
总装备部年度报告第174页。
肖勇看着那架神勇的攻击机,晃了晃机翼飞过海滩,似乎在向工兵们致意。
他从来不喜欢这些招摇的美国人,不过今天例外。他也抬起探雷铲晃了晃。这柄长刃在漫天照明弹的映衬下烨烨生辉。
运载更多装甲工兵的冲锋舟,直接冲上了海滩。穿着动力甲的战士们,直接穿过坑坑洼洼的通道涌向敌人沿岸碉堡带,这里的碉堡群,已然都被24小时来,不间断的各种火力铲干净了,但是工兵们还得在废墟中炸出一条通道,好让后续上来的坦克开出这片滩头。他们的任务大致如此,接下来的事,好像就和他们没关系了;尽管指挥部越来越注意到,动力甲在其他战斗领域的作用,但是就本分而言,他们仍然只是工程兵。
436型动力甲,其实是一件灯塔弃之不用的早期武器的缩水版,去掉了原有的小型涡轮发动机,而改用燃料电池驱动,其动力也很维持长时间作战。
工兵们干的正欢的时候,大量的直升机已经飞过工兵们的上方,飞机载着的是空中突击旅,他们向敌人更加纵深的地域突击。目标是摧毁敌人藏在第二道防线的巡航导弹发射阵地,那是可能威胁到海面大型军舰的火力。当然在指挥部的预估中,这次垂直打击,势必导致灯塔整个防御的总崩溃,指挥乐观地认为,作战一方,很难承受腹背受敌的绝对劣势,一定会不战自乱。
应该说,指挥部的参谋们,太缺少进攻的经验(战线总是在后撤),而且想当然地将灯塔的部队狱人类军队做类比,人类军队在极端不利的态势中,很容易会趋向于瓦解。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灯塔的机械大军,并不存在精神层面垮掉的那个临界点。
它们可以彻底盲从地投入必死的战场,直到被摧毁。这期间,对手不会因为气焰占据优势,而讨到半点便宜。
所有六个登陆场的进攻,都如同肖勇所在的滩头一样,有条不紊地展开着,但是决定性力量还没到来。
那些坦克登陆舰正在靠近。
第一艘野牛气垫艇冲上岸滩,免不了被遗漏的地雷炸坏了几处橡胶围裙,但是,第一辆坦克终于从气垫船里缓缓开了出来。
这辆坦克将形成这个桥头堡的一个强大支撑点,用它的火力和信息能力,支援这里的步兵,同时等待后续装甲部队上岸。
车长许许慎舟,迅速占据了距离海滩120米的一个有利位置。一座被激光制导炸弹掀掉了顶部的掩体。灯塔的碉堡全都为马克IV这样的装备而设计,所以异常高大,也非常适合坦克隐藏。当然许慎舟选择阵地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视野和射界,通讯对它而言更为重要,所以他选择了这处没有顶部的碉堡,有利于他接受各种信息,以及收发无人机。
停车稳当后,他从炮塔后方,依次释放出6架垂直起飞的无人机。
不是所有的无人机都担负侦察,这其中只一架装备有光学传感器,用来观察战场,其余只装备了共形雷达,把它们撒出去,主要担任警戒任务。
这辆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足够抵御敌人的火力,需要防范的是类似标枪这样的攻顶武器;防御无人机群,可以及时发现,并防御这类导弹。当然如果敌人有心,可以通过无人机蜂拥的位置,大致猜到坦克就在下面不远处。
侦察无人机迅速向前飞行了2公里,搜索到,正在村落废墟后面集结的敌人装甲猎手。它们不敢从起伏地面后面冒出来,那样的距离发射导弹有些勉强。
许慎舟迅速指示目标,并呼叫炮火支援。在这场战争中,坦克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兵器,而是一件多任务平台,可以担负火力支撑突击观察侦察载具信息分发等很多工作。
他将顶部自动武器站的工况调为:“自动”,武器战顶部毫米波雷达将进行对空扫描,并指挥那些防御无人机。这部雷达探测距离视发动机分配的功率率大小而定,最远距离,可探测15公里。
在吃够了装甲猎手的苦头后,联军致力于将更多的系统集成到坦克底盘上,使之变成原来的军事思想,完全相悖的,某种集成度高,大而全的东西。
“凤凰”坦克使用更大的底盘,搭载无人机平台以及防空火力,主炮口径反而缩小为100毫米,对付灯塔的一般装备,这门炮足够了,其优点在于4秒一发的射速。如果不是为了发射导弹,主炮口径原本会缩小更多。
许慎舟驾驶的这辆坦克,是一辆指挥型,集成了足够多的传感器和通讯设备,为了匹配这种新军事思想下诞生的强大武器。每辆指挥坦克的车长军衔都很高的。
人类军事史上,还从未有一名少校坐镇坦克车长的位置,现在有了。没有这样的军衔,不足以指挥整个武器库以及调动大型无人机甚至低轨道卫星。
少校许慎舟知道,现在的任务不是突击,而是防御,所以他不在乎头上的防御无人机盘旋会暴露自己的位置,他希望敌人会误以为这里的坦克很多,而不至于冲过来。
他命令炮手将炮口对准1点钟方向,那里是敌人最可能出现的方向,同时通过自己的无人机,深入到怀疑区域,进行情报收集。大型无人机转向岛屿东部,暂时他不想干涉指挥部的意图。但是他觉得指挥部有些轻敌了。
灯塔的反应很奇怪,仍然没有放弃滩头的意思。黎明后,它的气象武器开始起作用,云雾遮挡了前进道路。这是它集结兵力的信号。
每当发现灯塔行动古怪的时候,都必须格外小心,因为它几乎不会犯错,认为它正在犯错的想法,才是危险的。
小型无人机可以穿透迷雾,在树梢高度行动,他比其他大型无人机,有其优势,但是视野不大。
灯塔的部队制造低空云雾,无疑是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为了减弱空军对其地面目标的杀伤,它不会无的放矢,这里一定有大规模集结。
无人机无声无息地飞过,透过雾气,分辨废墟后的敌人装备。可以看到废墟后隐藏的马克VII型“弹弓”战甲:一种在马克IV底盘上安装对空火力的装备,这些东西,总是与马克IV装甲猎手,按比例搭配。看到它,附近一定有整队的马克IV。
由于害怕空中巡逻的联军飞机探测到电磁波并发射反辐射导弹,这台防空机甲,的雷达没有开机。而浓雾,同样对它的光学设备产生了负面影响。当然由于它的尺寸大,所以它的轮廓被小型无人机捕捉到,而它没看到无人机。
无人机悄然从略高于它的高度飞过。进而发现了正在缓步集结的马克IV,它们正在你编组成战斗队形,看起来,准备对摊头进行一次反突击。如果反击成功,仍然有可能将中国军队赶下海。少校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上级大概是听信了返航飞行员的报告,以为这里的敌人已经不成气候。
如果找到那台气象武器站,将其摧毁,空军就能轻而易举解决所有地面目标,但是那些东西,制造云层的机理还不明确,探测不到其主动辐射的能量,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后续的坦克部队不知道哪里耽搁了,迟迟没有上来,这里始终只有少校的这一辆坦克。
“岩石01,海上有麻烦了,敌人蜂群发起了自杀攻击。后续坦克登陆受到了阻碍。”少校的副手林从辉,从02号车上发来通讯。从数据链显示位置看,他的车还在9公里外海上停着不动。
“乱弹琴,你们什么时候能到?”
“声呐探测到海底有奇怪的动静,目标很大,目前还在进一步等待反潜操作,另外海军说,放下登陆舱门,可能会被敌人自杀攻击钻进来,他们决定,等敌人这波攻击过去,也许……30分钟后吧?”
“我看到浓雾里几十部马克IV,没看到的一定会多十倍,一旦它们冲出来,我这里坚持不了10分钟。”
03
第八十七章:孤军死守
“346型动力甲,各方面一无是处。尤其是散热器,几乎不起作用,夏天的时候,简直就想钻进了锅炉。我提醒士兵们,战斗前不能喝太多水,因为当你被锁在这套盔甲里时,只能尿在裤子上,不过,得益于滚烫的散热器,裤子很快就会烘干。”
--军士长秦光荣
许慎周说话的时候,已经数到第25台“装甲猎手”,按照经验,浓雾后面没看到的,应该多出数量级。
空军吹嘘一夜消灭了表面阵地上85%的敌人重装备,要么是他们吹牛,要么是敌人还有暗藏的通道运兵。
浓雾还在延伸,侵蚀着他的正面视野。装甲猎手在废墟地带,是猎杀坦克的好手,但是开阔地不是强项,它们缺少,有着强大动能的直瞄武器,所以,每遇这种情况,灯塔会释放浓雾。让它们冲到较近的地方发射标枪导弹。
许慎舟被迫牺牲一部分对空扫描能量以及范围,将毫米波雷达转向部分前视。
“岩石01,空中突击旅已经进入纵深地带,越过雷达站了,我们会将空中火力调集过去。”
战区参谋在频道里得意地告知,直升机搭载的第一批部队已经深入敌后了。由于01号坦克里坐着一名少校,指挥层级上不能跨越他。
“你应该到我这里看看,敌人规模很大,就在滩头后面。赶紧把掩护突击旅的武装攻击直升机都调回来。”
“你这里有敌情?但是,攻击直升机已经把弹药打光了,正要返航。”
“那,摊头阵地一定会得而复失。”
“给我几分钟,我调集一次远程火力打击。”
“等不了几分钟了,它们就要反扑了,”许慎舟低头看了一眼显示器,大部分权限下的火力都处在不可选状态,说明这些武器要么在返航,要么在装填,“听着,只有把装甲工兵调过来加强防御。”
“明白!”
“另外,你刚才提到的远程火力支援,还要多久。”
“火箭炮营正在装填,大约4分钟。”
“好,我会给出坐标。”
少校说完掐断了通讯,显示器上一个240秒倒计时时钟出现。但愿能撑到那个时候。
战局再次陷入混乱当中。垂直登陆的部队已经深入到后方,忙着去拔除敌人各种导弹阵地,但是灯塔的防御没有崩溃(如果人类不健忘,应该记得它的军队从来不崩溃)
灯塔没有因为陷入腹背受敌,而萌生退却的念头,它就在这个狭小地域内策划反击;指挥部的疏忽,在于不知道灯塔是怎么在这样险恶的情况下集结起兵力。
在战线犬牙交错战线上进行博弈(或者叫做微操指挥),灯塔总是颇为顽强,而且总会占据上风。
雷达发现一个物体从废物后移动,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它们出动了。
许慎舟这边暂时没有远程火力可以使用,飞机投弹完毕在返航,远程火箭炮正在装填,军舰的主炮正在投入防空。
他看了一眼倒计时,还剩下212秒。在这个数字归零前,只能依托坦克本身的这点武器,抵挡敌人进攻。
他指示炮手优先次序,依次向目标射击,使用100毫米尾翼稳定穿甲弹。
这种弹药速度快,不太受横风,以及目标机动,导致的提前量的影响。
炮弹以每4秒钟一发打出去。
大部分被攻击的目标停止了运动,从雷达上消失了。但是更多的新的目标涌了出来。装甲猎手没有雷达,它们必须冲出浓雾才能开火。
灯塔释放的浓雾,使其爪牙可以隐蔽调动,当然也限制了自己的手脚,并且,也挡住了许慎舟最怕的东西——地平线上升起的刺眼朝阳。
那轮金色阳光,会严重干扰光学设备。这辆指挥型坦克的观察系统,远比车载的武器来的重要。
少校沉稳调整防御无人机到预测弹道位置。他知道自己这几秒钟的操作,将会决定接下来这一轮攻势,自己能否抵挡住。
装甲猎人涌出浓雾。它们在开阔地上,散乱冲过来。冲在前面的几台,捕捉到了障碍物后的坦克热源,随即发射了标枪导弹。
这些导弹的弹道,基本是固定的。所以,许慎舟可以根据经验猜测到它们会如何落下。
防御无人机根据雷达指示,扑向那些呈抛物线上升的导弹,它们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将会有一个水平速度接近0的时刻,几乎就是最理想的靶子,但是一旦掉过头,速度会迅速增加,就不那么好防御了。
无人机从其机体边缘,展开四把巨大刀刃,旋转起来。它如同一张直径6米的大网,飞旋着迎向这些导弹。对撞点计算,会微微偏离中心,这种防御无人机,并不是一件一次性武器。稍微偏离,只是为了让刀刃,而不是无人机撞到导弹,那么无人机还能继续使用。
标枪导弹飞至最高点时,被赶到的,忍者镰刀般的无人机刮到,纷纷解体落下,无人机迅速调整姿态(刀刃损坏会影响飞行,需要飞控进行短时间适应),飞向第二、第三枚上升的导弹。通常来说,这种防御无人机可以连砍多枚导弹,直到彻底失控掉落下来。
许慎舟无暇观察空中防御,将它完全丢给计算机处理,因为敌人地面部队,正从浓雾后面涌出来。它们的直瞄武器,同样威力巨大。
他迅速给目标排序,并指示给炮手。
装甲猎手很会利用掩护,所以对目标以及障碍物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一旦装甲猎手躲藏到砖石后面,就得立即更换目标,或者判断那堆石块不足以抵挡动能炮弹,也可以试着打一下,将其击穿。
判断完成在一瞬间,一旦失手,意味着4秒钟内(自动装弹机装填时间),敌人将获得行动自由。
4秒钟,意味着敌人集群可以推进60米。很快,它们的25毫米机关炮就能发挥作用了。
装甲猎手不断地发射导弹,暂时都被抵挡住,但是无人机的防御,开始捉襟见肘;为了追赶越来多多的导弹,其防御的高度,渐渐变低。一些被切掉弹翼的导弹,仍然顽强地飞向坦克,在坦克周围坠落并爆炸,这是不祥之兆。
炮塔上的遥控武器,开始投入到防空作战中。35毫米高射机炮在雷达指示下,以精确短促的点射摧毁目标,或者在目标附近爆炸。激光干扰器在干扰正面敌方测距的空隙,也指向空中,对敌人导弹进行硬杀伤。
标枪导弹的红外焦平面成像阵列,会被瞬间的大功率激光摧毁,当然这需要很大的能量。许慎舟将坦克停止,放弃机动,也是为了将发动机动力,更多地分配给雷达、激光和通讯系统。
200秒内,他必须收集足够多的敌人部署情报,然后一举解决问题。
作为防御节点,这辆成本高昂,高度集成的坦克几乎是完美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场面开始倒向对手,坦克在险象环生中艰难地磨蹭掉每一秒。
距离敌人发起进攻,仅仅1分05秒,敌人已经推进了600米,大约是开阔地的一半,并且开始分兵,进行包抄,这势必分散少校的注意力。
暂时,少校能够依靠的只有装甲工兵。他需要这些工兵,替他守住侧翼,这样他就能集中注意力,对抗正面。
装甲工程兵终于爬过废墟,赶到坦克边上,他们使用红箭12导弹,加入到了反击中。
敌人的反击颇有章法,它们注意到那辆坦克依托废墟,隐藏的位置很好,没有露出太多的正面,于是在远距离上的扫射,都直奔坦克顶部的传感器过去。
岩石01不得不第一次转移阵地,以避免被这些散乱的火力击中顶部脆弱的设备。不过,许慎舟还不想发射烟雾,那会遮挡炮手视线,中断反击,而敌人会趁机再逼近百十米。
敌人的意志等同于钢铁,永不衰减,它们坦然冲锋,迎向炮弹,不去思考毁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这场对抗中,灯塔要做的,就是压垮人类的意志,迫使其左支右绌,最终崩盘;任何试图发射烟雾或者其他短暂逃避的方式,都只会让战车或者整个阵地,陷入更加被动当中;许慎舟推演过无数次与灯塔的战斗,灯塔的战术如同蟒蛇,每一次逃避,都意味着被进一步绞杀,而唯一的胜机,只有直面钢铁的碰撞。
04
第八十八章:新兵
“灯塔已经占据了优势,继续抵抗毫无意义。我们应该与它谈判,至少知道,它到底想要什么?”
----马来西亚总理叶卡林尼(1955-2033)
许慎舟注意到了敌人的包抄队形,但是他暂时腾不出手来,对付那些从两侧迂回过来的。
很快敌人躲进了毫米波雷达的扫描死角里,他只能指望装甲工程兵,希望能起点儿作用。
装甲工兵连的指挥官阵亡了,现在这里归一名军士长指挥。他通过电台与军士长进行了简单通话,要求他保证自己的侧翼。
军士长就在坦克一侧50米远,他用头盔稳定跟踪从侧翼包抄的敌人战甲,然后发射了导弹,干净利落地消灭了一台。但,那只是侦察兵,大雾里涌出的更多。
军士长迈着沉重的步子,跑到碉堡残骸后,将缩头缩脑的肖勇一把拎起来。
“去右侧,有几台溜过去了,就在那堆废墟后面。”
“是。但是,我用什么东西打它们?我没受过反装甲训练。”
“嗯,好问题,听好了,用你的脑子,快去吧。”
“明白了。”
肖勇抱着榴弹发射器,跌跌撞撞向那里过去。那些绕过来的装甲猎手,不时从碉堡废墟后面漏出一点儿顶部传感器,但是一晃而过,它们就在那里,但是不太好打。
他茫然地冲过去,同时在一团乱的大脑里,构思计划。
当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此刻最大的优势在于,所有敌人的注意力都在那辆坚不可摧的坦克上,其实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工兵肖勇迈着笨拙的步子爬上废墟,看到了下面不远的装甲猎手,距离很近,他正准备射击时,脚下碎石崩塌。
这套笨拙的436型动力甲,会让新手很不适应,比如忘记它的重量,不适合踩踏那些脆弱的地方。
肖勇如同一只垃圾桶般,从废墟堆上滚落下来,扬起了巨大的烟尘,但是马克IV仍然试图绕过这里,攻击那辆坦克,没太注意脚边的动静。
肖勇奋力爬起来,然后四下寻找那只榴弹枪。但是马克IV已经隆隆的走过来。烟尘散去时,双方打了一个照面,各自愣了十分之一秒。
马克IV转动双臂,将25毫米机关炮对准肖勇。上等兵疯了一般向马克IV跑去。他在危机时刻,总算不糊涂,知道逃离目标,只是找死,必须赶紧靠近它,躲到它的射击死角里。那个死角,就在它的两条腿之间。他的战斗课程,从来没有讲过这种战术,这是他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突然悟出来的。
奔跑中,肖勇弹出手臂上多用途长刃,从马克IV裆下钻过的一刹那,看到了它的腿部关节开合,漏出了液压管路。只有在它超越行动规范,急速转弯的时候,才会在关节缝隙处,暴露出这些脆弱的部位。
“去死吧!”肖勇大喊着挥动长刃,准确劈入这个位置,一瞬间砍断了液压管,油状液体喷了他的动力甲一身。
马克IV失去一侧支撑,向边上一歪下。肖勇抡起长刃,将其切换到切割铁丝网采用的链锯状态,猛劈下去,劈开了装甲猎手背部较薄装甲,然后将长刀插进去,一顿乱捅。
那一刻,他完成了一个新兵到战士的升华。很多人都吹嘘,单枪匹马干翻过40吨的“装甲猎手”,但是,远距离发射导弹是一回事,用冷兵器砍翻是另一回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他大喊着将挣扎中的马克IV大卸八块,直到它彻底不动。
肖勇一脚踩住敌人残骸,那一刻他意气风发,忍不住大吼:“我有脑子,你没有。”
然后他四下寻找榴弹发射器,但是找不到。时间不等人,他挥动长刀,砍断马克IV的一条胳臂,硬是卸了一门大毒蛇机关炮下来。利用动力装甲额外的动力,他抱起这门炮,走到了废墟缺口。看到了另外3台装甲猎人,正聚集在那里,它们的发射架已经倾斜,看来准备发射导弹。
他大喊着抡起机炮,向目标射击。
以区区350公斤的动力甲,想要驾驭这门炮是需要一点技巧的,显然得意忘形的肖勇还没有掌握其中要领。
除了击中第一台外,其余炮弹全部打到天上,最终情势失控,他和整部动力甲,抵御不住强劲的后坐力,仰面摔倒在地上。
这个动作在部队里称作“傻瓜的叹息”,
436型动力甲,缺乏向后支撑起身子的动作设定,所以一旦仰面摔倒,就无法独自爬起,只能仰天叹息。
而且,由于出口在后面,也意味着,里面的人无法逃出来。
在新兵训练营时,如果某人因为动作不规范,而这样倒下,军士长一般会不闻不问,让他在原地躺3个小时,以加深记忆。肖勇毕竟不是太笨的兵,这是他第一次这样狼狈跌倒,但是确实如此致命。
他仰面躺着,看着空中浓烟升起。那是第一台装甲猎手被击中时,盲目发射的2枚标枪。现在它们笔直地飞向空中,显然不会威胁到那辆坦克了。这是肖勇目前能看到的唯一景象,他被被这套死沉的盔甲限制住,不能左右转头,只能看着头上一滩蓝天,发出一声叹息。
另外两台装甲猎手吃惊地转过身,看着不远处躺下的敌方装甲,以及边上一挺冒烟的机炮。
它们的智力比昆虫略好一点,一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对它们来说,对方失去反抗能力,抵近观察成为了首选项,于是它们隆隆走了过来,先看看这个家伙搞什么鬼?
肖勇感觉到屁股下面巨大的震动,敌人在逼近,而他无能为力,只能看着空中的标枪导弹以非规范弹道垂直飞升,然后掉头向下。
两枚导弹很容易地就发现了正下方的目标。第一台装甲猎手,发射前正在加载目标信息,这一过程被肖勇的射击打断,所以这两枚导弹并没有开启敌我识别,只有搜索热源模式。
军士长带着几个人冲过来时,正看到两台装甲猎人被从天而降的导弹击中,炸成废铁。
他惊愕地走过去,看着那边不能动弹的肖勇。看起来,应该是没事,因为可以听到傻笑声从动力甲里传出。
军士长走过去,一把拽起肖勇。
“小子,干的不错。不过没时间躺着睡觉,快去左翼。”
话刚说完时,一脚踢在肖勇屁股上。
“是!”肖勇兴奋转身,就要奔赴新的战场。
“稳当点儿,先把榴弹枪捡起来。”
与此同时。许慎舟用周视仪观察着正面密密麻麻的敌人冲到近前。他的火炮根本不足以抵挡这么多目标。敌人已经布满了周围,很快就会绕到自己后方。
他低头查看了一眼倒计时,还剩下25,于是在平面显示器上,将预设的矩形攻击框,又向自己这边移动了75米。
远程火箭不是那么精准的武器,所以这么做,风险极大。
“工兵连,工兵连,王连长?”
“连长不在了,这里我指挥。”一个耳熟的声音在电台里出现。
“听着,立即进行隐蔽。我方火力覆盖,将在20秒后到达。”
“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命令。”军士长喊道。
“倒车,退出阵地。”
驾驶员迅速倒退,向后方撤退。
“看,那边的碉堡残骸?”
少校指示不远处,被之前的A10摧毁的那座碉堡。那里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上面有厚实的钢板支撑着。
“少校,看起来可以钻进去躲一躲,避免顶部天线被破坏。”
“嗯,我正是这个意识,快去吧。”
发布完最后的命令,他着手将侦察无人机设定高速向东飞行,以避开被己方火力误伤。他的全部威力都得依托情报,所以这个仍然在空中的小东西很重要。
灯塔已经试探出虚实,知道滩头前只有一辆坦克在抵挡。是时候一举拿下了。它的大约250台装甲猎手,全部冲出浓雾覆盖的出发阵地,展开了正面冲锋,前锋已经跨过坦克刚才隐藏的废墟,但是坦克已然不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