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歼20的对手不是他!30年前的设计依旧惊艳,部分技术无法超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76
导读

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竞标中,由诺斯罗普与麦道强强联合推出的YF-23“黑寡妇”方案,惜败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22,最终成就了后者——也就是F-22“猛禽”全世界首款第四…

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竞标中,由诺斯罗普与麦道强强联合推出的YF-23“黑寡妇”方案,惜败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22,最终成就了后者——也就是F-22“猛禽”全世界首款第四代隐身战机的荣誉。但多数人都知道,YF-23的失败并非性能不足。

由于十分重视隐身,因此这架验证机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平尾,而是采用了菱形主翼与的外倾式垂尾的设计。搭配上全身灰黑色的涂装后,科幻风满满。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于30年前首飞的YF-23“黑寡妇”依旧显得无比惊艳。而该机所运用的一部分技术,至今也未被后来者超越。

作为一款典型的第四代隐身战机,与隐身性能密切相关的内置弹舱设计自然不能少。在YF-23的原型机状态,该机只设计了一个机腹弹舱。按照原本的计划,该机会在中标后通过加长机身的方式,再添加一个弹舱结构,使其可以携挂包括格斗弹、中距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在内的各种武器。

图为YF-22战斗机座舱内部的特写,可见其十分典型的一平三下显示器布局。虽然这只是一架原型机,但依旧能够看出“玻璃化”驾驶舱的雏形。这一系列配置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颇为前卫了。此外,与YF-22一样,“黑寡妇”同样采用了中置手不离杆(HOTAS)式操纵杆的设计。

一般意义上认为,由于没有进气道与机身之间的隔层,所以就这个部位的隐身而言,YF-23显然优于使用了嘉莱特进气道的YF-2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用于进气道上方用于吸除附面层静滞空气的吸除孔,“黑寡妇”的设计者也对其进行精心的隐身处理。如此细节,着实令人惊叹。

虽然两架YF-23分别使用了来自普惠的YF-119和来自通用电气的YF-120涡扇发动机。但多数人还是喜欢将“黑寡妇”与有着变循环发动机雏形YF-120联系起来。在实际试飞当中,这款飞机创下过不使用加力燃烧室就做到了1.43马赫超音速巡航的成绩。图为来自YF-23机尾角度的特写镜头。

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黑寡妇”的发动机火焰稳定器,以及敷设了大量隔热材料的尾喷管的设计细节。和老对手YF-22不同,YF-23并未采用矢量尾喷管的设计,而是更加注重隐身能力。因此除了喷口上方的折板之外,该机的尾喷管基本上是固定式结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