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冬天最热闹的事儿,
就是下雪。
不仅让北方人欢呼雀跃,
更是揭露了南方人的“真面目”。
敬请收看——
【奇葩玩雪行为大赏】
看完一秒钟,搞笑一整年。
(此文没有任何南北方歧视论调,仅供搞笑,如有雷同,纯属沙雕。)
北方一场雪,嗨翻南方人
每次下雪,在外面欢呼雀跃的定是南方人。
为了让南方人恢复理智,北方人表示:
没有一顿雪仗不能解决的,不行就两顿。
如果说,雪天的狂欢都是从打雪仗开始的,那么,赏雪真正的灵魂继承者应该是:
雪人。
这飘逸的发型,当雪人我不要脸的啊;
“救命,我快化了”
一个专业碰瓷的雪人哥;
我就不配拥有发型吗?
图片来自微博@王涓宁
这位医生雪人表示,牙都冻没了;
图片来自微博@HunterMed
别说话,我只想静静;
在冰箱里苟活的小雪人:太难了
沙雕灵魂千千万,雪人大哥占一半。
这种见了雪就撒欢的劲儿,就只有南方人吗?
不不不,喜欢看雪这件事,有源头可寻,并无南北之差。
我们爱雪,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种在身体里的。
学名——来自祖先基因的传承。
但是,论 有 仪式感的“赏雪” ,那就要从古代文人的雪景图里寻找真相了。
论赏雪,古人这3招简直绝了
“赏雪”,作为九雅之一(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的大项目,自然是要好好庆祝发朋友圈的。
那些在文人圈子里流传最广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
山水雪景图。
我们的一张有资格登上朋友圈九宫格的照片,都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道P图工序,雪景图自然没那么容易就画成了。
最难的一道坎就是画 “雪色”。
雪,你太美
在唐朝以前,雪景图非常罕见,并不是因为当时不下雪,而是找不到呈现“雪色”的方法。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当时有一些画家画云雾、画雪景的时候,为了能够呈现“雪色”之美,都会采用往画上 吹铅粉的方法。
铅粉是古代常用的白色颜料,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
这是有毒的。
古代人文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 “玩命画画”。
到了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更好的白色颜料—— 蛤粉。
南宋画家夏圭的 《雪堂客话图》,就是用这种颜料来画雪的。
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
蛤粉不仅无毒,也更容易取得和制作,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褪色。
《雪堂客话图》经过了近九百年的氧化,绢纸都已经发黄、变暗,但是用蛤粉点染的白雪至今历久弥新、晶莹璀璨。
进步的还不止是颜料,绘画技法也有了更有意境的发展,最有特点的当属 北宋画家李成。
画家一般画雪景,都是先勾勒出景物,比如山树或房屋,然后再涂满白色的颜料做成雪景图。
北宋李成《群峰霁雪图》
而李成是先在山或地面会落雪的地方涂满白色,然后再用笔勾勒出景物,更好地表现出雪景的苍凉凄冷。
让我们借由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看看 古代人都是如何有仪式感的赏雪。
酌酒赏雪
别看现在的人们一下雪就欢腾,其实自古以来,赏雪都是一件热闹的事情。
“喝酒爱好者”白居易就喜欢在雪天喝酒,呼朋唤友的一群人,看着满天飞雪,开怀畅饮。
白居易喝嗨了就作一首诗: “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
李白表示不服,这几杯酒算啥,老子喝酒喝到开始下雪——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雪天喝酒也就算了,古人还能玩出花样——冰床饮酒。
清人《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了这一赏雪新境界:
“将拖床连一处,治酌,陈肴于上,欢饮高歌,两三人牵引,便捷入飞。”
(我怀疑有人开车,而且还有证据)
明代画家周臣 《雪村访友图》,记录了这样一次赏雪聚会。
明代周臣 《雪村访友图》
周臣采用了北宋中原山水画派的景物描写方式,大雪覆盖了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地,山,雪,和人相互映衬,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
再冷寂的雪天,也无法掩盖人们欢脱酌酒的热闹气氛。
踏雪寻梅
古代赏雪圈,最出名也是最早出圈的就是——踏雪寻梅。
梅雪cp最出名的当属: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佳话。
踏雪寻梅这件趣事,是从 孟浩然那里得来的。
传说孟浩然特别喜欢在下雪的时候,骑着驴赏雪寻梅。
张岱在《夜航船》中提到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痴迷踏雪寻梅的何止孟浩然一个呢?
苏轼也是行家——“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连苏轼都说,想要寻梅,远山幽水,荒村古寺才是最好的去处。
明代画家戴进的《踏雪寻梅图》,记录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踏雪寻梅之旅”。
明代戴进 《踏雪寻梅图》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想去幽静的山林中踏雪寻梅,大多数人会选择骑驴,像这样走路寻梅的才真真是痴心人,连一物一景都不想错过。
人在白茫茫一片的山间行走,梅花会在哪儿出现呢?怀着热切的盼望,仿佛连寒风也不能近身了。
踏雪寻梅怎么能少了美人呢?
印象最深的就是《甄嬛传》中,甄嬛还是常在时,除夕夜许愿的场景。
雪花映着红梅簇簇,深处暗香浮动的倚梅园中的甄嬛,当真是极美。
烹茶听雪
喝茶和酌酒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不相上下,就像今天我们没事儿喝两杯似的。
酌酒赏雪如果是热闹的聚会,那么品茶听雪就是静心禅坐的修行了。
古人很喜欢用雪水煮茶。
有唐代诗人陆龟蒙为证:“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这样的雅趣,在《红楼梦》里也有不少,比如妙玉收集梅花上的雪水烹茶。
清代学者震钧还有雪水烹茶的教程记录在册呢:
“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可用。”
先不谈卫生问题,就这样的闲情逸致,看来对茶和雪景痴爱的人真不在少数。
南宋画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记录了一场烹茶听雪的静谧。
南宋夏圭 《雪堂客话图》
画中的雪有点开始化了,天地万物笼罩在冬季霜雪融化的寒冷之中。
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弈饮茶。
瑞雪兆丰年。
雪,是我们中国人寄托美好愿望的意象,也承载了中国人的诗意和浪漫。
每当雪至,天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水墨画,心似乎也跟着纯粹如白纸,想要在上面点缀些墨迹。
有了雪,才有了诗人冒着严寒,走入山林,只为与挚友围炉夜话;
有了雪,才有了墨客欣然启行,探远山幽水,荒村古寺,只为寻觅一缕梅香;
有了雪,才有了雅士烹茶听雪,将雪的精魄一饮而尽,等待又一年暖春。
如果你已经被朋友圈里南方人发的雪景照片刷屏了,
请拿出这篇文章甩给他——
作为爱雪同宗,不如让我们一起刷屏吧。
作者|山屿
简介|看片撸猫
封面设计 | Gerry
*本文参考来源
[1].《沉寂中蕴藏着生机——夏圭的《雪堂客话图》》马骁骅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对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如遇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