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对于宝宝来说有多重实用意义。感到饥饿或不适时,他用哭泣来寻求帮助。哭泣可以帮助宝宝舒缓过于强烈的视觉、声音和其他感官刺激,还可以帮助宝宝减压。
宝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每天有一些烦躁哭闹的阶段,既不是因为肚子饿,也不像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是疲倦。这期间不管宝妈妈做什么,都无法让宝宝安静下来,但烦躁阶段过去之后,宝宝可能看起来更加精神,而且之后很快会进入比平时更深沉的熟睡中。这种哭闹现象似乎是在帮助宝宝消耗过剩的精力,好让宝宝恢复安逸的状态。
仔细体会宝宝不同的哭声,宝妈妈很快可以分辨出宝宝什么时候想要人抱、什么时候想要人哄、什么时候需要照顾、什么时候最好不要理他。甚至可以从宝宝的哭泣方式判断出各种特殊需求。
举例说明,当宝宝在处与饥饿时,哭声通常短促而低沉,声音时高时低;生气时哭得更加激烈;疼痛或难受时会突然大哭,声音非常尖锐,先是长长的一声尖叫,然后是长时间的停顿,接着是较平和的悲鸣。当宝宝表现出别理我的这种哭声时,常常与饥饿时的哭泣很像。其实用不了很长时间,宝妈妈就可以大概的掌握宝宝想用哭声表达的什么。
有时几种不同类似的哭泣会相互重叠。比如新生儿在刚刚睡醒时,常常会有饥肠辘辘,于是用哭声索求食物。假如宝妈妈没有迅速回应,宝宝饥饿的哭泣可能变成愤怒的号啕大哭。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宝宝的哭声变得更加有力、响亮、持续时间会更久,还会有更多变化来表达不同的需求和想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