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便是其中之一。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持续收缩,出汗较少,且血液黏稠运行缓慢,血压易偏高,由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5℃以上,温度每降低10℃收缩压显著升高5.7mmHg。冬季天干物燥,唇、鼻等部位很容易为细菌大量入侵提供通道,增加感染几率,而且还会加重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此外,很多人在冬季久坐,室内通风不良,湿度不易控制,血液循环不畅、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心血管疾病易发人群,如若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7种症状,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就医。
1.胸痛:应警惕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用力排便等因素而引起的胸痛;2.心悸:心跳加速、心律不齐;3.呼吸困难:渐进性、逐步加重的呼吸困难;4.突发耳鸣:耳内的血管细小,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非常敏感,且容易发生痉挛。微小的血栓也容易堵塞耳内微循环。当耳朵内出现异常声响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5.紫绀:黏膜和皮肤呈青紫色;6.眩晕:常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出汗及血压下降等症状;7.疲劳:心脏病发病时常有的症状。
天冷的时候,预防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要做到,1.冬季气温降低,要注意保暖。在有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打开门适应室外温度,避免直接出门时,冷空气刺激血管,造成心脑血管的意外发生。2.生活要有规律,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应改成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为宜。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低温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方面问题,因此不宜过早进行晨练。3.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应多吃些蔬菜和瓜果。4.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测量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因生闷气导致血压波动,以诱发疾病。 文/李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