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也是先秦古栈道文化和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处。
1、皇泽寺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市西嘉陵江的西岸,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
2、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市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现存大小龛窟四百多个,造像七千余尊。根据《广元县志》的统计,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无年号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文字题记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
3、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位于剑阁县老县城,始于北魏晚期而盛于隋唐,凡大小21龛窟、造像80尊, “长生保命天尊像”、 “七星纹图”、“六丁六甲图像”、“太极演示图”、“天龙八部图”等造像精美,内涵丰富,是我国唐代道教造像的代表作,反映了道教与佛教造像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特点。
4、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武连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名弘济寺,宋元丰年间赐名觉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毁,明代天顺初年(1457年),僧净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绘制《佛经》于大雄宝殿四壁,更名普济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经维修后,复名觉苑寺。
5、剑门蜀道遗址:位于广元市剑阁县,以剑门关为中心的剑门蜀道,是战国时开辟的秦蜀古栈道的南段蜀栈道,又称金牛道,历经秦、汉、唐至清代。剑门蜀道从陕西汉中、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这条古道沿嘉陵江修筑,山坡为石梯路,峡崖为栈阁(凿孔塞梁、立柱铺板)。现嘉陵江明月峡、清风峡、三滩峡等处古栈道遗痕孔尚存。
6、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位于青川县乔庄镇古蜀道上,是四川省现存战国中期至晚期第一大棺椁墓葬群,已探明的墓葬150多座,发掘70余座,出土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影响大。墓主大半是楚人且地位比庶民高,留下了大量研究楚文化的器物。其中尤以青川木牍最负盛名。木牍为墨书秦隶,笔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体错落有致,并有篆籀遗韵,有些字形已体现篆隶之间的转化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