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历经六百多年,却保存完整。大家都知道,在夏季雨水很多,很多地方一到雨季就到处都是积水,给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是神奇的是,建立在六百多年前的故宫却完全没有这个困扰,这是为什么呢?
故宫以前被称作是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年轻时的封地,后来在朱棣登基后,就在此建立的行宫,并迁移了国都。紫禁城是按照明朝原本的国都南京的宫殿建造的,严格按照《周礼》中的帝都建立原则建立的。但是,北京故宫建造的的规模更大,成本更高,采用了很多珍贵而且质量极好的木材和石材,还有很多人为此丢了自己的性命。
而在建造宫殿时,因一个理念,采取了道家的思想,其中就有“道法自然,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由此实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因此,即使历经了六百多年,经过大大小小至少有千场的暴风雨的洗礼,故宫也没有发生过积水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也有的地方难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积水,但是六百多年前故宫的建造师却完美避过这个问题,着实令人汗颜。
故宫的排水系统纵横交错,建筑上采取台基中间高于四周让水从高往低流,地上布满沟壑可以让水直接流到河中,而且砖石与土地相连可以将水直接渗透到地下,可以说把“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为这些顺应自然的小细节才能让故宫六百多年来再大的雨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