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遭不测_当太子时的李亨,度过一段难得的好时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46
导读

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上,无法对后宫与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以消弥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李隆基与杨氏成婚前几天,…

险遭不测:当太子时的李亨,度过一段难得的好时光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原名李嗣升,相继更名为李浚、李屿、李绍,最后定名为李亨。李亨最初受封为陕王,后改封为忠王。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唐肃宗的一生颇为波折,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七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迎归的太上皇的关系。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唐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戳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上,无法对后宫与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以消弥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九月三日,李亨出生在长安东宫别殿,初名嗣升,后来多次改名。李亨之名是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新取的,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动,因此,习惯称之为李亨。

李亨的母亲杨氏,出身弘农华阴(今属陕西)杨家,是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父亲杨知庆以祖荫为官。而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这种不同班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李隆基与杨氏成婚前几天,刚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杨氏怀孕,生儿育女本来是人之常伦。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历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行废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因宠爱貌美的昭训云氏,被母亲独孤皇后认为难以隆兴基业,结果被废;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因特别宠爱一位太常乐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终被废黜。正由于这种原因,李隆基内心焦虑,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思来想去,最终没有施行。

李亨出生以后,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的地位要比其他姬妾优越得多。此时,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养,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对他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正月,李亨的次兄李嗣谦(即李瑛)被册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李亨被拜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各设副使,他所任职事只系遥领,并不出阁就职。

从此,唐朝始开诸王遥领节度使之例。这一年,李亨才六岁。李亨初明世事,就已显得与众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英姿卓然。史书上说他:“聪明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更可贵者,李亨“仁爱英悟,得之天然”,他没有放纵过人的天赋,也没有锋芒毕露,从不让人感到他有什么威胁。开元初的十几年,李亨只是很安静地在宫中读书。玄宗特意为诸王子选派了师傅教其学业,李亨有幸以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他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提高很快。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一月,唐玄宗于泰山行封禅大典。归来后,他在安国寺东附苑城,修建了一处巨大的宅院,号称“十王宅”。唐玄宗把业已长大成人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诸王的日常活动。李亨在以忠王身份居于十王宅中时,已是英姿翩翩的十五岁少年了。

李亨在十王宅中一直生活了十三年,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被立为皇太子。这是太子瑛被废以后,唐玄宗经过斟酌做出的决定。

立李亨为皇太子的制书,是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三日颁布的,举行册礼是在七月二日。韦氏也在七月十二日,被册为太子妃。

从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开元末年的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员,成为对太子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

在李林甫与太子之间的较量与斗争中,唐玄宗的内心世界是颇值得探秘的。

唐玄宗几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拦宰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这说明,他也是不情愿看到太子李亨羽翼丰满、势力扩张。对于李亨来说,成长在一个太平盛世,充当一位富有巨大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帝王的继承人,很难说是什么幸事。也许,在李亨的心里,会不时泛起几丝淡淡的悲哀。不过,在开元天宝之交的七、八个年头,身为皇太子的李亨,尽管心情会有些抑郁,但这却是他此后一生政治生活道路上,最为安定的一个时期。这期间,来自宰相李林甫方面的种种打击,还没有能严重到危及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廷之上对册立皇太子之事,也暂时减少了议论与猜测。

唐玄宗对于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玄宗也不愿再如当年一日废弃三子那样,剥夺李亨的继承权。至少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年底之前,李亨伴着大唐帝国的辉煌度过了一段颇为难得的好时光。

(本篇完)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