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_“诺曼底会谈”重启和平进程终结乌东冲突仍任重道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06
导读

公报表明,各方认为有必要根据诺曼底四国和三方联络小组(欧安组织、俄罗斯、乌克兰)商定的版本将“施泰因迈尔方案”写入乌克兰法律,但各方认同的版本是怎样的顺序,何时正式纳入法律,如何组织地方选举,这些问题…

2019年12月9日,法德乌俄四国元首在巴黎举行“诺曼底模式”四国会谈,并发表公报。此次会谈能成功举办,无论对解决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还是重启俄乌关系而言,都有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标志了旨在调解顿巴斯形势的诺曼底四方对话停滞三年后首度被激活。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各方关于后续的停火、部队后撤、换俘以及制定乌东部分地区特殊地位法律等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其次,这也是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自4月份上任以来,与俄总统普京首次会面,双边会谈时长达1.5小时,备受关注。会后,泽连斯基用“平局”一词来概括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表现。

本次四国之所以能会谈顺利召开,是各方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顺时应势,尝试相向而行的努力。一方面,俄欧关系近期出现转暖迹象,美乌关系则受困于“通乌门”风波停滞不前,对乌援助暂停,驻乌大使和乌克兰问题特使之位空缺。另一方面,美欧在防务合作上分歧显现,法德欲把握欧洲军事安全主导权,有意愿为平息乌东冲突和实现欧洲东部和平积极斡旋。国际环境的变化为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诺曼底会谈启动提供了较好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大选后,“素人”总统泽连斯基上任,他在对俄态度上更趋灵活和平衡,就职以来与普京四次通话,希望履行竞选承诺,实现边境和平。俄也希望拉住不断倒向西方的乌克兰,进一步恢复与欧洲关系,解除制裁以改善本国经济状况,故而与乌交换扣押人员,释放刻赤海峡冲突扣押的舰船,种种动作传递善意信号。2019年10月,泽连斯基顶住国内抗议的声音,书面确认同意实施施泰因迈尔方案,为重启会谈迈出了最后一步。

各方争执不下的关键点在于,施泰因迈尔方案和明斯克协议虽确认了乌克兰通过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部分地区特殊地位法,以及在欧安组织监督下举行上述地区的非例行选举,但未明确规定执行这两步的具体条件。乌上任政府一直坚持的顺序如下:必须先撤军和解除非法团体武装,待乌政府接管乌俄东部边境之后,再行选举,选举后才给予该地区特殊地位。

会前乌方透露了其五大要求,分别是:彻底而持续的停火;乌克兰对边界的控制;俄军撤离顿巴斯;解除非法武装团体的武装;在乌法律框架内举行顿巴斯地方选举。对抱着放手一搏出奇迹心态的政治新人泽连斯基来说,此次会谈的结果怕是令其失望。从公报结果看,各方同意对年底前执行彻底停火制度和以“所有人换所有人”形式交换俘虏,2020年3月底之前再设三个隔离点,完成部队和装备后撤。但公报文本并未体现“乌克兰对边界的控制”和“解除非法武装团体的武装”相关内容。

公报表明,各方认为有必要根据诺曼底四国和三方联络小组(欧安组织、俄罗斯、乌克兰)商定的版本将“施泰因迈尔方案”写入乌克兰法律,但各方认同的版本是怎样的顺序,何时正式纳入法律,如何组织地方选举,这些问题估计要在未来四个月内再次举办的四方对话会上商讨。

当然,乌克兰危机爆发五年多以来积蓄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复杂而深刻的,不能指望一次会谈就把它们一次性解决,诺曼底峰会取得的成果也远达不到为乌东冲突画上句号的地步,只能说各方拿出了止战促和的诚意,开始坐在一张桌子边讨论哪些能达成共识,哪些目前还无法妥协,并为落实共识和继续谈判制定下一步的具体计划,是值得肯定的良好开端。

而展望未来,四个月后能否彻底实现停火和撤军,依旧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作为最重要的域外力量,美国不时在场外发声,表示支持乌克兰恢复在顿巴斯地区的完全主权,搅局意图明显。12月12日,美众议院通过了总额7380亿美元的2020年国防预算案,其中计划为乌克兰安全拨款约3亿美元。若美国“撑腰”和国内反对力度进一步加大,泽连斯基方面的态度发生转变也不无可能。究竟顿巴斯部分地区能否在下一次诺曼底会谈后获得高度自治地位,是乌东和平进程的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关注。

(作者李琰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