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产生“激烈情绪”时,父母该如何引导?讲道理并不是好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50
导读

在故事当中,小女孩的爸爸就告诉小女孩说: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一个正常的轮回,不要再难过了。 爸妈们,你们是不是也会这样温柔的跟孩子说:生死轮回,这是正常现象呢?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跟孩子约定过看电…

文|福林妈咪

孩子养的小动物死了,孩子很难过,父母该怎么么办呢?

在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公开课上,约翰·梅迪纳博士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小女孩的金鱼死了,难过的跟爸爸倾诉,爸爸该怎么跟孩子说呢?

1、告诉孩子要坚强;

2、再给孩子买一条金鱼;

3、不是重要的事,别来烦我;

4、以上都不是。

1、告诉孩子要坚强;

2、再给孩子买一条金鱼;

3、不是重要的事,别来烦我;

4、以上都不是。

或许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正确,就是4,以上都不是。

但是父母们会犯另一个错误:跟孩子讲道理。

在故事当中,小女孩的爸爸就告诉小女孩说: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一个正常的轮回,不要再难过了。

爸妈们,你们是不是也会这样温柔的跟孩子说:生死轮回,这是正常现象呢?

其实,这样的解决方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

主要是,父母没有去承认、认可孩子的悲伤情绪。

“就一条金鱼罢了,有什么好伤心的”;

“这是正常的生死轮回,过去了就过去了”;

……

“就一条金鱼罢了,有什么好伤心的”;

“这是正常的生死轮回,过去了就过去了”;

……

这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为什么我这么难过了,爸爸妈妈却觉得这在正常不过,难道我的这种情绪是不正常的?

梅迪纳博士说:“父母忽视孩子的悲伤之情,她便无法学会如何恰当应对强烈的情感”。

那么,当孩子的“小伙伴”死了,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时,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呢,就是要跟孩子产生情感共鸣

跟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就是要认同孩子的情感。

孩子的难过、开心、失落等情绪,有些情况下父母是不能理解的,比如说孩子看到一只鹅在扑腾翅膀就哈哈大笑,父母不能理解,甚至觉得莫名其妙。

但是对于孩子的情绪,父母就算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也不要急着否认,而是要认同孩子此时的情感和感受。

如果孩子正处于开心的状态,那么父母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强化孩子开心的情绪;如果孩子是难过、痛苦的,那么父母可以让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很难过”,并抱着安抚孩子,让孩子情绪发泄出来。

父母跟孩子产生情感共鸣,认同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有好处:

“那些经常运用情感共鸣的父母,会让孩子的情感成长变得愈发稳定,会体会到更好的友情,更少接触到各种病痛滋扰,并且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再给孩子讲解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

对于孩子的情绪,父母要懂得跟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但是也不要忘记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进行教育。

父母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孩子在看电视或玩手机,父母叫他去休息或吃饭的时候,孩子的反应非常的暴躁,甚至会对父母发脾气。

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情绪:看的正认真,却受到了干扰,这种不痛快是正常的。

但是父母还是要跟孩子说:

“我知道宝宝很想继续看,但是宝宝答应妈妈的就看10分钟,你答应妈妈的就要说话算数啊!”

“妈妈知道宝宝喜欢看电视,但是爷爷奶奶都在等宝宝吃饭,而且宝宝也答应妈妈吃饭就不看了!”

“我知道宝宝很想继续看,但是宝宝答应妈妈的就看10分钟,你答应妈妈的就要说话算数啊!”

“妈妈知道宝宝喜欢看电视,但是爷爷奶奶都在等宝宝吃饭,而且宝宝也答应妈妈吃饭就不看了!”

父母在认同孩子情绪时,要慢慢安抚孩子,让孩子尽量保持平静,然后坚持自己的底线,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现在的行为是不好的。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跟孩子约定过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时间,那么父母在下一次要记住跟孩子做好约定,否则父母阻止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没头没脑”、“无理取闹”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父母再暴躁的去否定孩子“被打扰”的情绪,很容易跟孩子产生隔阂,让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一定的偏见,在我小的时候,长辈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么小的孩子,懂啥呀!”

一句话就把孩子的快乐、难过、痛苦、幸福的感受通通给抹杀掉了,这也就会导致孩子在面对强烈的情绪时,不知所措甚至有些自我嫌弃。

父母正视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情绪,再对孩子慢慢进行引导和教育,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