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_探索“联建联养”脱贫产业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77
导读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村民在养殖场查看鸽子的生长情况(12月16日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主任蓝志平在七百弄鸡养殖场里工作(11月10日摄)。 这是…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将山羊赶回养殖场(5月9日无人机拍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全县40多万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万多人,贫困发生率达25.63%。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石漠化大石山区,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针对瑶山地区严重缺水缺土等恶劣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大化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行乡村组织联引、多户合作联建、共管轮值联养、效益分配联享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打造“联建联养”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及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9300多万元建成“联建联养”扶贫养殖场409个,使每个深度贫困村有3个以上养殖场,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3.34%。2016年至2018年,全县贫困村从92个减至54个,贫困人口从103687人减至58152人,贫困发生率从25.63%降至14.38%。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村民在养殖场查看鸽子的生长情况(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给七百弄鸡喂食(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七百弄鸡养殖场,工作人员在给鸡苗喂食(1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主任蓝志平在七百弄鸡养殖场里工作(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和村,村民在养殖场里喂牛(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的7个扶贫养殖场(11月1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在修建七百弄鸡养殖场(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将山羊赶回养殖场(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将山羊赶回养殖场(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