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⑧|除了咳嗽和爱,还有一样东西是藏不住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5
导读

在他任相之后,还经常嘲讽娄师德,说他既窝囊,又没有原则,是个典型的“尸位素餐之徒”。 正是由于娄师德的目光如炬,才使得武周王朝得到了一位治国安民的好宰相、李唐王朝得到了一位救亡图存的大忠臣,这个人就是武则…

文 | 《武则天》 · 主播 | 韩枫

回顾:

昨天,我们读到武则天任用酷吏巩固政权。虽然酷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仍是行不通的。

因此武则天玩了一招“过河拆桥”。随着武周政权的稳定,酷吏群体也渐渐走向了消亡。

既然酷吏无法维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那么,什么人才是国家良好运转的基础呢?武则天又是如何任用这些人的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选贤任能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武则天:“武则天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中国古代讲为政之道,唯在得人。只有懂得选贤任能的统治者,才能走得更远。武则天显然是一个深谙选才之道的高手。

武则天的选才之道,便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而中国古代的“科举”也是在武则天手里发扬光大的。

武则天对科举有3大贡献:第一,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第二,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第三,开创了武举。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而常科又分为两种:进士和明经。进士侧重考察文学才华,明经侧重考察儒家经典。

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一点,但是,从武则天开始,二者的身份就对调了。

明经主要考经典记忆,说到底是“书籍的比拼”;进士主要考文才写作,说到底是“天赋的比拼”。

显而易见,书籍的比拼对于家中藏书极多的富贵人家来说,更具有优势,而天赋的比拼则对寒门小户较为公平。

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武则天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从而拓宽了广大寒门子弟上升的道路,选拔人才的面儿也就更广了。

不仅如此,武则天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掘经世大才,她还亲自主持殿试。

所谓殿试,就是皇帝在大殿亲自主持的考试,其中优胜者可称之为“天子门生”,荣宠至极。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在洛城殿主持了执政以来的首次殿试。

一时间,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资治通鉴》把开创殿试的功劳直接给了武则天。

选人制度的完善、科举渠道的拓宽,为武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人才济济

随着殿试的持续开展,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向了武则天的怀抱,这正应了当年唐太宗的那句话:“天下英才,尽入吾彀(gòu)中矣!”

第一个进入彀中的是向来以能忍而著称的娄师德,此人在武则天时期曾两度拜相,一生行事未尝出错。

娄师德不仅为人谨慎隐忍,而且善于推荐贤才,武周一朝最为著名的狄仁杰就是他推荐的。

但是,狄仁杰本身并不知道这件事。在他任相之后,还经常嘲讽娄师德,说他既窝囊,又没有原则,是个典型的“尸位素餐之徒”。

对于狄仁杰的冷嘲热讽,娄师德从来都不去反驳,依旧是我行我素。

后来,武则天看出门道来了,她决定不让老实人受欺负,必须还娄师德一个公道。

于是她单独召见了狄仁杰,笑问:“你觉得娄师德这个人怎么样啊?”

狄仁杰翻了翻白眼,不屑地说:“他当边将的时候倒是能够谨守边疆,但自从当了宰相后,可就……嘿嘿。”

武则天不用问也知道“嘿嘿”二字后面准没有什么好话,也就没有继续追问,转而又问:“娄师德有知人之明吗?”

狄仁杰一听,白眼翻得更厉害了,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没看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武则天不得不好好纠正一下狄仁杰了,只见武则天微笑说道:“可是你狄仁杰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呀!”

说完,便拿出了娄师德当年推荐他的奏章。

此言一出,饶是狄仁杰向来镇定自若,也不由得惊呆了,只见他惭愧地说道:“我被娄公包容了这么久,自己居然不知道,看来我比娄公差远了!”

至此以后,狄仁杰每见娄师德,必然毕恭毕敬,待之以师长之礼。

正是由于娄师德的目光如炬,才使得武周王朝得到了一位治国安民的好宰相、李唐王朝得到了一位救亡图存的大忠臣,这个人就是武则天最为倚重的神探狄仁杰。

狄仁杰在民间的知名度是相当之高,因为他不仅是个清官,还是个神探。

据史书记载,狄仁杰仪凤中年间曾担任大理丞,做出了“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的惊人政绩。

狄仁杰宦海沉浮多年,其拜相时间才不过三年多,却独享大名,号称“武周第一贤相”。

其中原因不单是因为他在武周时期所展现出的治国安民之术与破案断狱之才,更是在于他以一人之力延续了李唐江山的政治生命。

狄仁杰不仅劝说武则天重新立庐陵王李哲为太子,还推荐了一个在中兴大唐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张柬之。

看着垂垂老矣的狄仁杰,武则天既感悲伤,又觉得可惜。

于是,她让狄仁杰举荐贤士,来接替他日后的工作。此时的狄仁杰早已在心中盘算好了,他要下一步大棋,一步足以让“日月幽而复明”的大棋。

对于武则天的诚心求教,狄仁杰答道:

要论写文章的好手,咱们朝廷里已经够多的了。如果陛下要的是济世安邦之才,那么,臣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有宰相之才。

要论写文章的好手,咱们朝廷里已经够多的了。如果陛下要的是济世安邦之才,那么,臣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有宰相之才。

就这样,已经八十高龄的张柬之成了当朝宰相。

而令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黄土马上盖过头顶的老头子,最后发动了神龙政变,成为了推翻武则天、复辟李唐的第一功臣。

在狄仁杰的辅佐下,武周时期政通人和、国家安定,成为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重要过渡时期。

也正因此,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敬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她不像对一般大臣那样直呼其名,而是管狄仁杰叫“国老”。

狄仁杰每次觐见,都会免去跪拜之礼,直至狄仁杰七十一岁去世的时候,突闻噩耗,武则天仰天悲叹道:“狄公一去,朝堂空矣。”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句话对于武周一朝来说,更加恰如其分。前期酷吏盈朝,人人自危;后期人才济济,国泰民安。

正因为有这样的正人君子始终掌握朝政,武周政权才能最终摆脱酷吏的影响,走上正轨。

立后之争

虽然国事蒸蒸日上,但家事却让武则天头痛不已。

对于百年之后的继承人问题,各方势力已是争得面红耳赤。

一面是侄子武承嗣,一面是儿子李旦,武则天又该如何选择?

从武则天即位的那一天起,武承嗣就在为能当上太子而奋斗着,现在武则天已然风烛残年,争夺太子之位则更显得迫在眉睫。

对武承嗣和李旦来讲,夺嫡之争已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武承嗣为了博得姑姑的青睐,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投其所好地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借百姓的心声来为武则天加尊号。

从“金轮圣神皇帝”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的名头是越来越吓人,武承嗣的处境也越来越有利。

但谁也没想到,谋划已久的请愿计划竟然被一个梦给打败了。

圣历元年(698年)的一天,75岁的武则天做了一个怪梦。

她梦到一只羽毛华丽、色彩斑斓,但两个翅膀都折了的鹦鹉,这只鹦鹉拼了命地想飞,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武则天一下子吓醒了,事后回想,越想越不对劲,深觉此梦必有深意。

于是,她找来了博学多才的狄仁杰,她要问问狄阁老:这梦究竟作何解?

狄仁杰听了武则天的描述后,想都没想便故作高深地来了一场“狄公解梦”,只见他讲得是头头是道:

武是陛下的姓,这只鹦鹉就是陛下,折断的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位爱子啊。

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那就会双翼复振,您又可以展翅高飞了。

您看,现在庐陵王还在房州呢,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呢?

武是陛下的姓,这只鹦鹉就是陛下,折断的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位爱子啊。

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那就会双翼复振,您又可以展翅高飞了。

您看,现在庐陵王还在房州呢,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呢?

对于晚年非常迷信的武则天来说,狄仁杰的一番忽悠竟让她信以为真了。

圣历元年三月,庐陵王李哲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洛阳。而幽居深宫的皇嗣李旦主动让贤,他再三上书恳请逊位于哥哥庐陵王。

武则天在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了决定,复立庐陵王为太子,并恢复了他出生时的名字——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今日共读《武则天》▼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武周一朝的用人路线和传位问题。在武则天解决完这两大问题后,她决定要颐养天年了。

如果没有意外,武则天的政治生命就会随着自然生命一起结束,太子李显也就可以顺利接班了。

但就在武则天晚年耽于享乐之时,一股新的势力忽然在政坛崛起。

那么,这究竟是一股什么势力呢?这股势力又对时局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虽然武则天有些心狠手辣,但她对于真正的人才,却做到了重用、善待与礼敬。

在她眼里,狄仁杰不但是忠臣贤士,更是良师益友。

那么,在你的生活与学习中,又遇到过哪些良师益友呢?他们对于你的成长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至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期待我们共同成长!

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明天见!

简单1步,完成打卡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参与到共读打卡中来啦

一键记录你的共读成长

每天21:30,我们不见不散!

参与打卡的小伙伴

还有机会收到十点君送出的福利哦

▲共读打卡,记录成长

-领读-

不雨亦潇潇,魔鱼池塘中的锦鲤,邑人城邦中的卫士;性喜观书,亦爱看剧。微信:zhugewuhou181。

-主播-

韩枫,来自牡丹花城洛阳。电台编辑,主持人。靠近我,温暖你。我用声音陪伴你每一个孤单的夜晚。荔枝FM:城市慢半拍。

版权

实习编辑:罗喉

马上进入优质读者读书群

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共读好书!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