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前几天看到这么一条新闻,给我乐坏了,网友邓先生害怕自己的孩子近视,对自己3岁的女儿看电视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不过最近邓先生发现一件怪事,女儿每天会准时趴在窗台上向下张望,经常一趴就是数十分钟甚至一小时,邓先生顺着女儿望去方向看去,原来对面的一楼人家正在播放动画片。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恐怕很多家长都会长吁短叹,我们小时候被父母看着不让长时间看电视,现在我们做了父母,担心不仅仅是电视还有电脑。
并且头疼的不仅是怕孩子看电视伤眼睛,害怕彻底不让孩子看电视用电脑而被切断见识,但最头疼的还是,明明每次都给孩子做好了规定规划,但最后孩子却总是不按规矩办事。
孩子不守规办事怎么办?
这也是很多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类似看电视、用电脑这类的事情,父母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没法放纵,也不好一刀切。
折中的方式便是和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在家长约束的条条框框之内,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孩子立刻会变着法打破规矩让你头疼不已。
家长该咋办?
1、作为家长先守规矩
想让孩子准守自己定的规矩,大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遵守自己定的规矩,做到按规矩做事。
这样才能真正的约束到孩子,你一边跟着孩子说一二三,自己却干着四五六的“勾当”,你想让孩子继续一二三?怎么可能。
不过也有的家长很不明白,“我那是给孩子立的规矩,为什么我们还遵守?”恐怕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我只能说思想太愚钝。
就比如看电视来说,你告诉孩子看电视不能超过一小时,对眼睛不好,然后你自己当着孩子面一口气追剧六七集?你觉得你这时候说的“看电视1小时对孩子眼睛不好”孩子还会信?
孩子都不信了还能遵守?
父母如果不自律,没有严格的规矩意识,那么给孩子设定再多规矩也是白搭。
想让孩子少看电视,自己就别总当“沙发土豆”。不想让孩子“出口成脏”,自己就别随时“口吐芬芳”。父母做不到言出必行,孩子必将习惯出尔反尔。
2、告诉孩子明确的后果
很多还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直接吓唬,让孩子因为恐惧而乖乖听话,让他们再也不敢触碰家长给出的底线。
“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给你抓走了!”这是很多家长会惯用的伎俩之一。这种方式也多伴奏效,会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但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懂事之后,这招就不灵了。
利用孩子的单纯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和孩子讲明利害,阐述清楚道理,明确的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做不可做,不可做得做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这样把利害给孩子分析明白,让孩子自己分析然后做决定,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就拿按时吃饭来说,很多时候家长叫孩子吃饭,孩子或许在玩或者在做其他事情,总是不会按时吃饭,这时候家长可以明确和孩子说明按时吃饭与否的后果。让孩子自己决定。
“你按时吃饭,便不会挨饿,对身体也好,但如果不按时吃饭,也没问题,但你要知道,如果之后你饿了,是不会再有饭菜给你吃的了,你要做好挨饿的准备,也没有零食或者点心。”
这样给孩子规定之后,孩子偶尔会犯一两次错误,但只要被饿过一两次,他知道你不是在开玩笑,便不会有第三次,保证之后会乖乖的按时吃饭。
教育孩子其实用不着那么多套路
养娃过程中,让我们家长头疼时刻确实不少,现在的孩子都鬼机灵,经常淘气惹祸把我们弄得哭笑不得。
但细细想来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想起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对待父母,把爹妈也气得团团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给孩子定规矩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多一些宽容。
给孩子一些时间空间去成长,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反思,甚至尝试一些错误带来的后果,对他们来说很长不是一种成长和锻炼。
定规矩也不意味着时刻压制孩子,我们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可为、可不为和不可为”。这个道理孩子如果能理解,要么规矩算是成了,惩罚也就失去了意义。
相反,如果孩子不懂道理,那么在明确的赏罚制度也毫无意义。
很多时候,养娃不需要那么多套路,这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活计。养娃需要慢工出细活。“文火慢炖”才能熬出好娃。
所以我们不妨放宽心,在守住底线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宽松政策”,松弛有度才能让孩子在“不逾矩”的前提下释放天性,活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