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常年复发久治不愈的难题该如何破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55
导读

精神疾病在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但部分病人服药时断时续、病情反复;少部分人因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严重者,需要强制住院,强制服药;常年服药的患者,因药物的副作用陆续出现了肥胖,肝肾…

精神病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是具有高致残、高危害、高负担的难治之症。因该病的病因不明、症状多样,且治疗困难,而且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就医、服药,这样让监护人格外难以管理。因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多数重症病人被常年封闭在精神专科医院治疗。对于重症精神病人而言,幻觉、妄想、暴力等异常的症状是支配患者“肇事肇祸”的主要原因,一个家庭若有一名精神病人,整个家庭就如同陷入灾难当中。

精神疾病在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但部分病人服药时断时续、病情反复;少部分人因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严重者,需要强制住院,强制服药;常年服药的患者,因药物的副作用陆续出现了肥胖,肝肾功能异常、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呆板、静坐不能等症状;进入衰退期的患者,服药效果降低,症状变得复杂且难以控制。精神病病史越长,其“服药效果越差,且药物副作用越大”,但“停药病情又复发”,药物治疗的两难窘境,让监护人或家属不知所措,亟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随着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的进步,神经调控手术在“难治性精神疾病”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以微创、精准、安全等特点,让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变得简单易行。该技术的核心以现代精神外科理论为基础,调控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核团递质功能。术前,通过先进的精准手术导航系统、机器人辅助系统,进行CT/MRI/DTI扫描并得出3D数据,再根据患者的核心症状选择手术靶点并获取三维坐标,由计算机算出最佳手术路径,术中将2毫米直径的微细电极通过小切口进入脑内的神经环路的特定靶点上,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物理-生化”反应,即调控了其神经递质传导,从而有效控制患者异常的精神症状。术后如脾气暴躁的病人立刻变得温和、有礼;原来敌视家人、没有亲情感的病人,术后立即变得对家人亲切、友好;甚至顽固的幻觉、妄想也可立即消失;以前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的,以前掌握的技能,术后又会恢复兴趣、重拾以往爱好。

CT/MRI/DTI扫描多图融合建立3D数据计算靶点位置及规划手术路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采用机器人辅助系统进行精神疾病精准微创手术

手术靶点也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总结,并且不在脑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域,所以手术不会出现后遗症等问题。经临床大量实践证实,手术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也是临床治愈手段之一。但术前必须严格进行适应症及禁忌症的评估。(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

咨询电话:15921230693(微信同号)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医院性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医保定点单位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