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胡子游庐山说好不写诗的还是写了一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13
导读

其实,苏轼游庐山,原本信誓旦旦准备不作诗的,要不是他说话不算数,我们今天就读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面对热情的粉丝,苏轼也不能免俗,沾沾自喜是肯定的,之前不写诗的决心也抛到了九霄云外,张口…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历朝历代,写庐山的诗不少,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应该是这两首——

第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首,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苏轼游庐山,原本信誓旦旦准备不作诗的,要不是他说话不算数,我们今天就读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据《东坡志林》记载,苏大胡子初游庐山,当即被美景震撼住了,“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景色连绵不绝,大诗人怕因为构思诗句,错过美景,“遂发意不欲作诗”。咱今天就一门心思看景,不写诗了。

可是,这个决心很快就被打破了,苏轼那一把大胡子实在太惹眼了,一路上,经过的和尚也好,游客也罢,看见苏轼,纷纷说:“苏子瞻来了!”大有奔走相告的架势。

面对热情的粉丝,苏轼也不能免俗,沾沾自喜是肯定的,之前不写诗的决心也抛到了九霄云外,张口就来了一首诗——

芒鞵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你看,我自己随便走走玩玩,山里的人们都认识我,我是苏轼我傲娇。

唉,写诗这档子事,在苏轼这里就像喝凉白开一样简单。

既然破了戒,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不几天工夫,苏轼又创作了两首绝句。

其一: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其二:

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箇是庐山。

这次出游,苏轼随身带了一本朋友陈舜俞写的《庐山记》,边看边游,把眼前景色和游记中的文字一一印证,倒也别有趣味。

《庐山记》里提到了李白和徐凝的写庐山瀑布的诗,李白的就是那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徐凝的《庐山瀑布》虽然比不上李白的,但也算是有名——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以苏东坡的眼光,李白的诗还行,徐凝的就看不上了,正吐槽呢,庐山开先寺的方丈请他留下墨宝,苏轼略一沉吟,来了首扬李贬徐的诗作——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东坡的意思是:庐山瀑布就好像是上天派银河垂下来的,从古至今只有李白描绘的最好。而瀑布日夜飞流,水花乱溅,也不能够洗刷干净徐凝写的瀑布“恶诗”。

好吧,就李白的值得流传,徐凝的那是“恶诗”,庐山瀑布天天冲刷,也洗不干净。呵呵。

苏大胡子城会玩,写诗还要黑一下古人,不太厚道。

其实,徐凝的才华不至于这么差,人家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还是很牛叉的。

苏轼在庐山一呆就是十几天,天天观光赏景,不亦乐乎。

在最后的游程中,苏轼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又留下了一首绝句,这也是他这次庐山之行的巅峰之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白把庐山瀑布的景致浪漫地写到了极致,苏东坡则把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

各有千秋。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