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距离第一部《叶问》上映时间已经有10年了,自从2008年《叶问》第一部问世,引爆了中国的叶问热,让人们知道了,中国还有一门很厉害的功夫,叫做咏春。同一年影片狂揽金像等无数奖项,08年是举国欢庆的一年,《叶问》的脱颖而出,无疑是叶问精神的继承,更是弘扬了中国精神。在十年过后《叶问》系列终于迎来了最终篇,将带我们一起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那个依旧认为我们是"东亚病夫"的年代。
十年叶问
刚开始以为甄子丹的功夫片在《杀破狼》、《导火线》中已经是他的演技巅峰,因为武打明星参演的电视剧,大部分是商业武侠电影,而商业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商业,那就等于难登"大雅之堂",没想到08年《叶问》的横空出世,惊艳了所有人。
这种功夫人物传记,早在06年的《霍元甲》就已经证明并不是观影潮流,面对《霍元甲》遭遇的口碑滑铁卢,《叶问》闯出了自己的道理。在武打江湖地位上甄子丹自然不如李连杰,但是《叶问》的成功,不论是在演技还是在剧本上,都要好过《霍元甲》。
在《叶问》系列里面,描述了一九三五年的中国,虽然在日本的侵略中,中国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但是在叶问的家乡广州,却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而叶问就是这样一个富家少爷,有一个乖巧的儿子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是公认的佛山第一拳——咏春拳的代言人,在崇尚中国功夫的佛山,叶问就像是一个明星一般的人物,在打败了挑战者北方武师金山以后,他成为了英雄。
他温文尔雅,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家里喝喝茶,有时候会有人上门挑战,但是他会留给挑战者颜面,他是个富家子弟,所以只用习武不用教徒,他有漂亮的老婆,却有些惧内,虽然他自己说,那是尊重。
然后,风云突变,时代的洪流,侵略者的脚步不可阻挡地冲向佛山。
任你武功再高,也无法阻挡时代的滚滚洪流。
一九三八年,佛山沦陷了。
叶问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富裕的生活,曾经的英雄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街上,周围都是饿死的和被杀死的同胞,而日本人却还在始终在耀武扬威。此时,他不在是英雄,也不是一个抗日战士,他只是一个想让妻儿吃饱穿暖的正常人,这也是四万万中国人的代表。
而这个时代印证了,无数中国人的背井离乡,家国破裂,在那个时代,每个人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拯救祖国,而叶问也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四万万中国人最后的尊严。
叶问精神
讲道理说《叶问》的成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论场景华丽赶不上《英雄》,论影片写意比不上《十面埋伏》,论明星阵容比不上《黄金甲》,论爱国情怀却也不能完胜《霍元甲》,可《叶问》为什么能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
精神。因为《叶问》所传达的精神是众多影片所不具备的。
叶问一次次的击败了对手,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这就是叶问精神。当每个人都觉得毫无希望的时候,面对恶势力逐渐妥协之时,是叶问用自己的拳头告诉大家不要放弃抵抗的希望,与其被人欺压致死,与其被人侵略压迫,不如勇敢的奋起反抗。
在那个年代,虽然叶问只是一介武夫,虽然打倒了无数侵略者,但却远远不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唤醒了中国人敢于反抗的勇气,给予了黑暗中的人们生的希望,这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只属于中国人的传承,一种属于中国人的叶问精神。
这才是中国武侠的本质,不在于什么侠义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不在于什么打打杀杀,中国武侠所要弘扬的精神,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叶问最终篇
《叶问4》将场景从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搬到了美国唐人街,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国家对华人表示友好,就连同盟国的美国人,也戏称华人是"东亚病夫",和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同,这是个和平的年代。但在唐人街,却有无数华人如同战争时期一样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机会,叶问就是其中之一。
做为《叶问》系列的最终章,观众们见证了一个伟人的一生,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被压迫的民族逐渐复兴的过程。不仅看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看到了无数平凡中国人,为了家、为了国、为了生存、为了反抗,所承受的牺牲,痛苦。
电影在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回顾了整个叶问的一生,看似是人物的回顾,我感觉更多地是回顾民族历史,回顾整个民族,从鼎盛到衰败再到复兴,从压迫到侵略再到反抗。叶问不仅仅是咏春的代表,更是整个民族自信的标签,同时呼唤中国人对民族对国家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理解,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武侠片。
叶问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符号——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符号。生活中平和内敛,斗争时的刚毅坚决,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我们中国人灵魂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