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白切鸡,广东人可能眼睛都要放光,离乡在外的广东人大概都要泪眼婆娑了!白切鸡,于广东人心中那就是人生至味的存在啊!虽然广东有豉油鸡、盐焗鸡、猪肚包鸡、啫啫鸡、豆酱鸡、水晶鸡、三杯鸡等等等等,但就算让广东人把这些鸡吃个遍,最后他们一抹嘴巴,还是会若有所思的说一声,还是白切鸡最有鸡味啊!没错,鸡有鸡味,大概就是广东人对白切鸡的最高评价了!
白切鸡,最简单也最复杂, 借用一句广告语就是简约而不简单。首先是鸡的选材,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鸡都能用来做白切鸡的。通常,会选用湛江独有的走地鸡,这种走地鸡体型小、生长缓慢、肉质细嫩、鸡皮香滑,鸡肉的本味也彰显的淋漓尽致。鸡清理干净后,先放到虾眼水中浸熟(虾眼水就是似开非开的水,这个时候的水从锅底咕嘟咕嘟的冒着虾眼大小的气泡,做白切鸡最为合适),看到鸡皮呈姜黄色的时候火候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把整只鸡取出过冷河。
过冷河就是让鸡肉再过一遍冰水,此时本来有些松软的鸡肉在遇到冷水的时候立刻恢复紧绷状态,鸡肉紧致,鸡皮弹韧,有的地方还微微裂出小口,漏出乳白色的鸡肉。此时此刻,鸡皮澄黄油亮、皮爽肉滑,浓郁的鸡味已经安奈不住的向外散发了。配上用葱姜调好的底料,看似寡淡的白切鸡立刻变成鲜美无比的佳肴。这平平淡淡不着一丝油脂的白切鸡,大概就是广东人最割舍不下的乡愁的味道了吧!
可是,这么优秀的白切鸡,为何到了外地人眼中,受到的全是吐槽呢?其实别的还好,白切鸡刚端上桌的时候,看上去嫩黄嫩黄的,还是蛮有食欲的。但是当第一筷子夹起来的时候,外地人的心态就崩了!不是别的,就因为那白切鸡骨头的横切面,氤氲着淡红的血水,外地人一下就崩溃了!这,不就是没熟的表现吗?还没等吃到嘴,就把筷子放下了!殊不知,这白切鸡就得是这样的才对味啊!骨头带点血色,才说明这熟度是刚刚好的,若是骨头煮呈深褐色,那外面的鸡肉就老了,在广东人看来,这样的白切鸡如同嚼蜡,瞬间兴趣全无!
所以,广东美味虽多,但是白切鸡却成为了广东人与外地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隔阂!但真的不是白切鸡不好吃,只能怪我们这些外地人实力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