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经历了上千年的分裂和混乱后,亚平宁半岛终于在两位伟大人物的带领下重新统一在了一起,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加富尔和加里波第,让我们记住前面的那个名字,因为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角将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生的意大利一直把法国当成头号对手和假想敌,法国人的一举一动,意大利人都会有所反应,在海军建设上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因为和法国之间的矛盾而选择加入同盟国阵营,与德国和奥匈帝国捆在了一起。按照同盟国的规划,德国海军的头号敌人是英国皇家海军,分配给意大利海军的对手就是法国海军,这和意大利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1909年,意大利获悉法国已经开工建造了科尔贝级战列舰,且一口气要建造四艘。对法国海军动态十分敏感的意大利海军坐不住了,因为此时意大利海军仅有一艘在建的无畏型战列舰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以一挑四,意大利人不打算去做这种必败的尝试。因此,意大利也开始计划建造一型全新的战列舰,新舰将以我们前面提到的意大利统一的功臣——加富尔公爵——的名字来命名。
大图模式
1910年,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获得批准,从6月开始,首舰加富尔公爵号、二号舰朱利奥凯撒号和三号舰达芬奇号在奥德罗船厂和拉斯佩齐亚船厂相继开工建造。按照设计,该型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3088吨,满载排水量25086吨,舰体全长176.1米,宽28米,吃水9.4米;在动力系统方面,加富尔公爵号和达芬奇号安装了20座锅炉,其中包括8座重油锅炉与12座煤和重油混烧锅炉,而朱利奥凯撒号安装24座锅炉,重油锅炉与煤和重油混烧锅炉各占一半,所有三艘战舰都装有3座蒸汽轮机。三艘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刚刚完工时动力系统总输出功率在30700马力——32800马力之间,航速最快的可达到22.2节,慢的也有21.5节。各舰均可携带1470吨煤和860吨重油,10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可达4800海里,这个续航距离不算远,但在地中海活动已经足够用了。
武器装备方面,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安装了3座三联装主炮塔和2座双联装主炮塔,所有主炮口径都是305毫米,总计13门主炮的火力密度十分惊人;该级舰安装了18座120毫米副炮以及22门76毫米速射炮,此外还安装了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在装甲防护方面,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装甲总重量为6487.7吨,占舰体总重量的28.1%,舰体舷侧主装甲带装甲厚度250毫米,甲板水平装甲厚度约40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280毫米,炮塔座圈的装甲厚度为230毫米,与同时代的英美德等国战列舰相比,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不算很强。
大图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前夕,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相继完工并进入意大利海军服役。由于意大利在开战后迅速倒向协约国,其预想中的与法国海军之间的战列舰决战并没有发生,现在头号劲敌法国成了盟友,意大利海军的主要对手就成了实力很弱的奥匈帝国海军,在长达4年的战争中,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并没有在战场上受到什么损失,倒是达芬奇号于1916年在塔兰托港内发生了自爆并坐沉海底,后来由于该舰伤得实在太重,意大利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其修复,于是在1923年将其拆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加富尔公爵号和朱利奥凯撒号继续在意大利海军服役,本来这两艘老舰在30年代就将退役,然而此时法国海军的一个新举动拯救了他们。
大图模式
1932年起,法国海军开始着手设计建造敦刻尔克级高速战列舰,这种战舰不仅拥有28节的航速,还有8门强大的330毫米主炮。意大利人认为,自己手中的几艘老式战列舰肯定不是敦刻尔克级的对手,而新的维内托级战列舰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开工建造,唯一能制衡法国人的办法,就是对老舰进行改造。
意大利人选定了加富尔公爵级两舰接受改造,而改造计划相当激进,几乎相当于重新造两艘新战列舰。改造中,加富尔公爵级舰体加长了10.3米,整个舷侧主装甲带和水下装甲结构都被拆除重建,全舰上层建筑也基本都被拆除重建。两舰的动力系统做了彻底的更换,原有的锅炉和蒸汽轮机全都被拆除,换装了全新的8座重油锅炉和2座蒸汽轮机,总功率上升到93000马力,航速更是上升到了28节,与敦刻尔克级不相上下;该级舰位于舰体中部的三号主炮塔被拆除,保留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和两座双联装主炮塔,所有的305毫米主炮都进行了扩膛改造,变成了320毫米主炮,和敦刻尔克级的差距明显缩小。该级舰的12座120毫米副炮得以保留,但新增了8座100毫米高射炮,16座40毫米高射炮和12座20毫米高射炮,防空能力大大增强。
大图模式
尽管装甲重量增加了3279吨,装甲占排水量的比例也由28.1%增加到39.6%,但由于舰艇原始设计的局限,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装甲对大口径舰炮和空袭的防御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
二战爆发后,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作为意大利海军的主力,一度非常活跃,不过很快该级舰就遭到了惨重的损失,1940年11月,加富尔公爵号在塔兰托遭到英国舰载机空袭,被一条鱼雷命中后坐沉在泊位上,后来虽然被打捞上来,但却再也没能出海,意大利投降时该舰再度被凿沉。
大图模式
至于朱利奥凯撒号的经历就更丰富一些了,该舰在战争中多次被英军战列舰和舰载机击伤,但始终没有大碍,1943年意大利投降时,该舰正停泊在那不勒斯,随即被盟军扣留。战争结束后,朱利奥凯撒号作为战争赔偿被转交给了苏联海军,并被改名为新罗西斯克号。该舰一度成为苏联海军黑海舰队的绝对主力,但该舰于1955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随即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