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的北约有点儿躁动,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越俎代庖地宣布了北约的“脑死亡”,但德国与土耳其对法国的反唇相讥不止一次地告诉全世界:北约感觉自己其实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不过,既然都到了是否需要抢救的地步,再说北约春秋鼎盛,那绝对是自欺欺人。事实上,今天的北约各国虽然实力都在不断增强,但默契度和团结度却在断崖式下降。2019年12月3日到4日,29个北约国家在伦敦召开的北约70周年峰会,就被外界形容为“更像一场葬礼”。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在北约这艘破船上,各成员早已为船的航向和目的地问题而争论不休,但因为俄罗斯这个宿敌的存在,北约各国依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不过当下比较尴尬的问题是:俄罗斯作为北约的对手,早已不复苏联之勇。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昔日与北约势均力敌的态势早已一去不返。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约对抗俄罗斯就如同燕双鹰屠杀日本鬼子,这种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让北约也非常尴尬,毕竟这是对北约能力和智商的双重侮辱。
而当俄罗斯无法撑起“狼外婆”的角色时,没有危机感的西欧各国注定就没有继续紧抱美国大腿的动力,所以美国想要维持北约内部的团结,说白了就是各国对美国的依附,方便美国从北约各国身上剪羊毛,美国有且必须要发扬“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通过煽风点火完成北约团建。
而因为威胁越大,北约越团结,所以美国一定在无时不刻地寻找爆点,这是“北约正在为大规模军事冲突做准备”的理论来源。
但这句话却不会是俄罗斯的想法,因为从二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对抗,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大规模军事对抗。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奇特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无论北约还是俄罗斯,都是名副其实的拥核大国。正是因为核武器形成的恐怖制衡,才让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战争几乎销声匿迹。
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军事战略家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的作战思想,战争的烈度由此迅速扩大。而在双方都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一旦大国爆发战争,必然导致全人类同归于尽的万劫不复,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就是最典型的证明。所以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尽可能地避免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双方的战争意志主要通过代理人战争实现。
而因为雅尔塔体系并未因苏联的解体而发生根本逆转,因此俄罗斯与美国领导的北约虽然实力发生极大改变,但对抗仍然是长期的,大规模战争依然是没有的。
但也正因为不会出现大规模战争,双方的意志无从表达,必然通过更高频度的代理人战争释放出来,而且战争对于美国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猪饲料,所以代理人战争必然更加频繁。虽然从1991年以来,元气大伤的俄罗斯始终一蹶不振,不具备和美国甚至北约争霸全球的能力。但北约亡俄之心不死,俄罗斯想要生存,必须和北约针锋相对。
那么,一旦俄罗斯与北约发生冲突,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中东、北非、南美。
这三个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距离北约和俄罗斯都比较远。
自1999年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与北约进行了两次著名的间接冲突,分别是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和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虽然俄罗斯相比于北约实力逊色太多,但奈何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将战场摆在俄罗斯身边,那么距离会有效弥补俄罗斯在实力上的不足。再加上俄罗斯在家门口作战,更有保家卫国的战斗热情,所以北约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折戟沉沙再正常不过。
但如果把战场摆在叙利亚,利比亚以及委内瑞拉等远离俄罗斯的地区,情况就比较好办了,因为双方都可以敞开了打,反正不是自己家。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从叙利亚战争前后发展的历程来看,也只有这样的国家才适合作为两大阵营的角斗场,双方都找回了当年美苏争霸那种挥汗如雨的感觉。
但比较尴尬的一点是,因为俄罗斯的实力不断在发生变化,所以北约内部也开始敌友不分起来,比如从当下利比亚战争哈夫塔尔总攻的黎波里的战斗中,美俄竟然都是哈夫塔尔的坚定后台,而他们之所以在利比亚携手并肩,完全是因为土耳其太贱,而这也形象的说明了:虽然美俄马不停蹄的斗了几十年,但依然头顶同一片蓝天。
而从当下北约内部各怀鬼胎的尴尬情况来看,美国固然有主动制造麻烦吓唬北约成员的打算。但美国不想出钱这个事儿就非常难办,因为大家的吃喝拉撒一直都非常麻烦,所以既然美国不想掏钱,那么其他成员国就必须有崇高的觉悟慷慨解囊为大哥分忧解难。
但北约毕竟是一个谈钱伤感情的团伙,所以尽管法德两国疯狂互撕,但在面对美国提高保护费的问题上则表现得同仇敌忾。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钱才是北约各国离心离德的罪魁祸首,美国在拿俄罗斯吓唬北约一计不成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拉拢俄罗斯给西欧各国上夹板。
所以不要说什么北约友谊地久天长,也不要说什么俄罗斯注定是豺狼,只要美国需要,无论西欧各国还是俄罗斯都能战争变冲突,武斗改文争,甚至可以敌友心连心。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