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搜索一下“陈果被停课”,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复旦网红教师陈果第一次被传出“被停课”的谣言了。相关谣言的标题通常是“陈果被停课,网友:她讲的东西误人子弟”,似乎陈果早就该被停课了,并且这是大快人心的事。这样的谣言经常出现,说明陈果是饱受争议的,她“被停课”正好符合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期许。很多人把她称为“于丹第二”,也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陈果与于丹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她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她们都在大学任教,讲的东西如今都被很多人视为心灵鸡汤;不同之处在于陈果走红之后与于丹当年相比稍显低调、于丹已跌下神坛,淡出公众视野,而陈果正在遭受争议,尘埃还未落定。但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没有逃过人们的争议。这就让人纳闷了,网红教师为何频频惹争议?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白教师是怎么成为网红的。于丹当初因对《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的现代化解读而受到追捧、戴建业因调侃陶渊明“种个鬼田”而走红、陈果因听起来很有道理的金句而被关注……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走红与其他网红成名的逻辑基本一致,那就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网红教师与人们印象中的教师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自然就会引起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网红教师走红主要凭借的是话题性,而不太需要严谨的学术逻辑和实质内容。这也成为他们遭受质疑的一个原因。陈果识字只识半边,把“耄耋”读成“老至”,闹出了笑话,被质疑文化知识不足。走红靠的不是知识,出丑在所难免。和于丹的遭遇一样,她讲的东西也被斥为空洞的心灵鸡汤,相似的内容在网络上一抓一大把。
他们走红之后的路子也惊人的相似,无非就是卖课和出书,也就是把名气变现。于是,就有人质疑他们到底是文化人还是商人,能否兼顾本职工作。讲台上走红,讲台下捞钱,是否丧失了本心,或者动机本来就可疑。这其实暴露出了人们对教师的固化认知,觉得教师就应该是默默无闻、甘于清贫的。这种看法是时候改变了。不过,关于他们能否专心钻研学术,的确需要警惕。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走出象牙塔,我没有意见。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该否定网红教师,让他们走红,总比让娱乐明星走红强。网红教师通过传播文化知识获得经济利益,也无可厚非。可以说,网红教师之所以频频惹争议,与网络走红逻辑和变现方式有关,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其所讲内容引起了人们的不同看法。那么,减少争议的最佳方法就是优化内容,不过,要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是不太可能的。
比如网友Csee说:“课程和畅销书有没有价值,对不同水平的人而言标准不一样;而受欢迎和有价值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精神文化产品尤其如此。”如此看来,争议在所难免。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网红教师就可以无视争议,比如网友追梦说:“其实,无论是否是网红老师,还是普通老师,最重要的是‘立德树人’。作为网红老师,关键是如何引导民众,如何启发学生。”网红老师,重点不在于网红,而在于老师。我们希望有更多领域的老师成为网红,但我们更希望他们所传播的是实质内容。你说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来源:诗文说(百家号)